
【浪花】天井里的徽州女人(诗歌)
徽州牌坊群下的一个个古村落,徽商数百年繁荣的帝国中,有一群以坚韧、勤奋、隐忍而著称的徽州女人。千百年来,徽州女人殚精竭虑,仰奉双亲,俯育儿女,主持家政,却常年忍受夫君别离、相思成疾的煎熬,有的长达数十年,有的一别成为永离。
清代徽州府诗人汪于鼎记载一则故事:
一对夫妻,结婚才一个多月,丈夫便远走他乡,妻子则以刺绣为生。每至年底,就用辛苦积攒下来的余钱换回一颗珠子,用彩丝系住,称之为“记岁珠”,用于记住丈夫离家的岁月。当丈夫终于还乡时,妻子已去世三年,所积之珠竟达二十余颗。诗人含泪感叹:
几度抛针背人哭
一岁眼泪成一珠
珠累累
天雁归未归
——题记
粉墙黛瓦马头墙,
桃红柳绿碧波漾
一份思念
一春又一秋
春雨绿了
秋风黄了
风萧萧
叶媚私语
雨滴滴
轩窗轻敲
长夜漫漫
思念幽幽
风雨中
我来了
一把油纸伞
如今又在那古巷
这儿是诗和
远方
烟雨天空
青青石板
细细秋雨
一样芬芳
没有愁怨
门外的烟雨
记忆中的背影
凝眸的回望
漆黑的墙皮
多少风雨作画
留在心里
刻在时空里
一首诗
在青岚和暮霭里
在晨曦的曙光中
在晚霞的缤纷里
在阳光的炽热中
在月光的甜静里
在亭轩“美人靠”的凝望中
熔在睡梦的思念里
化在无边的惆怅里
绿地
草原
天空
还有我的
笑容
我在江南的烟雨中
在风里
在你呼吸的空气里
在你智慧的眼眸里
在你读懂风景的
情愫里
一份情
记载岁月与时光
刻入青春感怀里
思念的情愫
深沉地藏在心底
一段故事
记载着你我
情窦初开的畅想里
一份怀念
汇聚在千里万里的奔袭里
凝结在相聚的泪花里
激动在畅饮的酒樽里
久违在忘我的拥抱里
一份守望
怀春的岁月
妙曼的时光
俳徊在徽州的山水画里
等待一份邂逅
众里寻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
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一段追梦
是
回不去的岁月
如春光烂漫
无限遐想
绚丽多彩
一份等待
何曾想过
漫漫守望
沧桑了容颜
不变的初心
徽州女祠
飞檐双阙玉牌坊,旌表隆恩敕九阊。
纵使人间花烂熳,春风不入马头墙。
徽州男祠
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徽州女人的阳光在天井里
一声声泪
是
徽州女人的那份痛
记忆在奶奶的包裹脚丫里
刻在棠越的牌坊里
孤独煎熬一生的天井里
在写满经书的女祠里
等不到的万金家书里
遥望中长满苔鲜的石桥上
守望在迟暮的院落中
穿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仿湟
当你低头的瞬间
才发现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地迷茫遥远
大地苍茫
秋草又黄
却是岁月静好的美
人老珠黄
远帆的夫君在天涯
后记
据《民国歙志》载:棠樾鲍氏贞节烈女明清两代达59人之多。有的独自守寡,拉扯大年幼的孩子;有的恪守妇道,孝敬着夫家父辈;有的任劳任怨,支持着徽商的发展,但无一例外地都是以牺牲自己的情感、生活为代价的。
在徽州,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明清时期,徽州的年轻男性在十三四岁就会背井离乡,在外漂泊。而徽州女性,则会留在家中,操持家业,教育后代。
江南的烟雨中,徽州的每一处景,每一处文化的丰碑,都有徽州女人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