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人生就是权力与义务的辩证统一(随笔)
2020年元旦,我写了一篇标题为“展望2020年之——美好未来”的随笔。2020年即将结束,年初提的愿望实现了吗?我的愿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本人个人愿望实现,二是本人家庭愿望的实现。
我有个特别奇怪的习惯。这个特别奇怪的习惯就是不停变换自己的人生格言,这些年我引用过的格言至少有上百个。但有些格言我会反复引用,可能这个反复引用的格言才是我内心真正的格言。上个月,我刚将格言改为“追求新生物事”,今天我又将“追求新生事物”改为“尽力而为,问心于愧”。
回想一下这些年被我引用过的格言,我觉得“尽力而为,问心于愧”可能是引用次数最多的一句。“尽力而为,问心于愧”说到底就是权力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说到权力与义务的辩证统一,我不得不提到国税二十四年的人生经历。在原省局国瑞家园,我取了一个“我心阳光”的笔名,原江西国瑞家园的同仕们应该都知道。关于这段经历,我昨天晚上还写了一首打油诗。
近平上任阳光到,
弱势群体叫声好,
曾经贪官虽在台,
谁敢再说你去告。
身无官职遇人欺,
十等税官难为济,
呐喊十年终有果,
我心阳光奔小康。
曾经有一次亲戚说我哭穷,那时是真穷,真穷我为何不能说一说。2012年的真实情况是年收入5万左右(不包括公积金),那时老婆没办退休要交社保,那时儿子还在读大学。说实话,5万元收入当下生活是没问题,加上前些年积累买房付首付也没问题,实际上,2010年我就付问过买房之事,首付只需要六七万,但每月还贷要两千左右,一个家庭总要留些备用钱,所以第一次买房想法落空。经历了买房我才知道,买房除了首付,最重要的是每月还贷能力。即便能还贷,很行还要你提供单位月收入证明,你没月收入证明,银行都不一定贷款给你。
2015年阳光工资后,我的年收入达到十万左右,此时儿子已毕业,还贷就没了压力。2016年买第二套养老房是有些还贷压力,当时想的是用县城大房子转换一套省城小的养老房,后来儿子工作开始稳定些了,由于是国地合并后,我的年收入达到十五万以上,生活还贷完全没压力了。
说实话,我真不是喜欢哭穷的人,在收入上,我甚至喜欢吹吹牛,自从阳光工资后,我不但没再穷,我们原先无绩效奖,合并后,奖金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去年我就写出了“心想事成阳光到,美梦成真国地合”,今年我打油诗的最后两句“呐喊十年成正果,我心阳光奔小康”。我的小康生活也是在习近平上任后才真正实现。最近,我读了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一些文章,其中有一句我记得比较清楚,大意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要让更多人有幸福感、有获得感,让更多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一直感觉,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主要来源于单位工作与家庭生活两个方面。2015年到2020年这五年,我在单位实现了“阳光工资、缴纳社保、非领导职务(后改成职级平行)”三大愿望,说实话,从2013年开始,我在单位过得比较有幸福感和获得感。说到家庭幸福感与获得感,儿子没能力进入机关事业和国企工作,儿子没读好书我有一半,没尽到义务,为此我也尽力而为的弥补他。我在省城给他买了房,让有他能安居乐业,也算对得起他。通过他自己几积累,他自己今年也买了车。
年初写的展望2020年中,我提出希望今年儿子能解决婚姻大事,这个愿望今年又没有实现。对于儿子的姻婚大事,我还是原先的观念,对于儿子婚姻我就能越经济上支助的作用,婚姻还是靠自己能力去追求,普通人是买不起“爱情”的,普通人的“爱情”是靠吸引而来,这种吸引包括“身体、长相、谈吐、职业、家庭、性格”等,如果他自己没能力吸引到“爱情”,哪只能一个人度过这一生。
由于儿子老不能成家,妻子总是将责任怪罪我家(不会说话),最近几年,我们夫妻常争吵。儿子找不到对象怎么能完全怪我,今年好多了。前年老婆办理了退休,去年我们把养老房也提前装修了,去年老婆也到省城去住了,现在她不但有九百多元退休金,每天去打卡,每月还能挣六百元,也够她自己生活。现在我一个人在县城吃住,每一、两个周末去省城与老婆孩子聚一次,争吵也少了。
以现在的收入,我也不用转换县城的房子了。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任何事都是强求不来的,凡强求来的,到最后一定是痛苦。我不善于去处理人际关系,但我常闷心自问,我觉得我对得起工作,对得起父母兄弟姐妹,也对得老婆和孩子。权力与义务的辩证统一是我做人做事的总原则,工作如此,爱情如此,家庭如此,这是可能才是我真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