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更换主语》——重读乱想(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更换主语》——重读乱想(随笔)


作者:洛雪 进士,691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7发表时间:2021-01-05 07:06:56

1.《更换主语》——重读乱想(一)
   前几天收拾家里的破烂东西,很奇怪,竟把“书”也归纳到“破烂”的范畴内了。真的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和兴趣再认真读书了,顺手把“道德经”、“中庸”等书不舍地拿到了枕头旁……
   重读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这段几千年前的《道德经》,有不同的解释,原来书上的解释,这段话意思是是说:最好的统治者,老百姓内心不知道有“统治”的存(无为而治);其次一点的统治者,国君治理国家使百姓觉得他和蔼可亲,因为这样的国君治理国家是以德感化百姓,用仁义教育百姓。老百姓知道“统治”的存在,跟随他称赞他;不好的统治者国君是用刑法威吓百姓,所以百姓都恐惧他。老百姓害怕他的“治”;最不好的统治者,国君是用权术诡计欺骗愚弄百姓,所以百姓都憎恨他咒骂他。
   我今天读时有了另外的感觉,突发奇想。很谬论,可能是愚蠢的无知吧,但我想记录下来:
   我的理解是这段话的主语按错了,主语不是“统治、或统治者、国君”,而主语应是“道理”。“大自然、宇宙运行的形式”,这段话解释则应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大道),是不知道“道”的依自然而存在(道在天地,天地不知),在没有人类时宇宙大自然就依“大道”运行着;大自然依平常的规律形式运行时的“大道”,也是会受到欢迎和赞扬;大自然依糟糕的、突发的、灾难的形式“道理”运行时,世界是惧怕;大自然依最糟糕灾难形式的“道理”在运行时,天地也会咒骂。
   这样的理解,把主语对象置换了一下,其解释是不是显得有些牵强附会呢?
  
   2.《气动阴阳》——重读乱想(二)
   今天重读老子《道德经》第五章时:“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橐龠:读tuo二声yue四声,音:“驮阅”。“橐”:皮囊。“龠”:古代类似笛子的一种乐器。“橐龠”:意为吹风助火的工具,如吹气囊、封箱。转意为人的呼吸一出一入。)
   意思是说: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虽里面空的,却不会穷竭,一推一拉之间,便有风一上一下气的来去,上为阳,下为阴,越是加力排除,它风量越多。天地之间就是如此阴阳往来。
      所谓“天人合一”——宇宙大天地,人身小天地。大宇宙有阴阳二气往来,日月星辰之律、风云江海之动、四时之运,皆阴阳也。人身有阴阳二气得生,一呼一入,气推血之循环橐龠也。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说带动推动阴阳运动的“气”,看似虚无但不屈不绝,越动越多;
   但对于人体来说,也要知道,人“多言数穷”——“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不如守神中虚恬静。
     我理解什么是大道呢?“道”为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运动形式;运动则有“气”动,“气”动则有阴阳,阴阳合而生,阴阳离而亡。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就是“道”。道顺而丰,道常而平、道逆灾成。对于个人来说,依道则寿,顺道则健,违道则病,逆道则亡。

共 12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短小精悍,信手拈来,言简意赅。这段几千年前的《道德经》,有不同的解释,原来书上的解释,这段话意思是是说:最好的统治者,老百姓内心不知道有“统治”的存(无为而治);其次一点的统治者,国君治理国家使百姓觉得他和蔼可亲,因为这样的国君治理国家是以德感化百姓,用仁义教育百姓。老百姓知道“统治”的存在,跟随他称赞他;不好的统治者国君是用刑法威吓百姓,所以百姓都恐惧他。老百姓害怕他的“治”;最不好的统治者,国君是用权术诡计欺骗愚弄百姓,所以百姓都憎恨他咒骂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者对先贤某些观点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定义,令人耳目一新。荐阅,问好,祝福。【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