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瞻仰陈仁洪将军故居(随笔)
瞻仰陈仁洪将军故居
有史以来,一条武夷山脉,将江西省与福建省分离成赣东北与闽北两个地理位置和概念。但却从武夷山北麓主峰黄冈山下的铅山县紫溪乡火星村沦头,走出一位开国将军陈仁洪。
去火星村瞻仰将军故居是我多年就想了却的心愿。仲夏来临之际,我随鹅湖文学社20位文友驱车从县城出发,经鹅湖镇进入上饶至武夷山高速公路,过鹅湖山960米长隧道,很快就到达紫溪境内。
这里,坐落着开国将军陈仁洪的故居,不但闻名江西,而且声扬全国。
远距离向将军故居望去,后山摇曳着的青苍翠郁,这山是树的身躯,树是山的包装一点不假。山因了树木便有生动,这里秀丽的景色令我浮想联翩,何况背靠青山而建的一幢一进三栟,外观看似普通型的农家瓦房,大门外开阔坪地右侧有护栏围绕的“将军井”。虽然烟雨迷茫,令人有些扫兴,却无意中给这山村平添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前走去,看得出整幢房屋经过修缮,首先吸引眼球的是门前两根木柱上写的门联。上曰:“欲成大业当思洪公有训,非经百战安知仁者无敌。”大门上首醒目写:“陈仁洪故居”精湛横额,步入门内映入瞳孔的是厅堂正中悬挂着将军戌装像。他面容和善,嘴角微笑,给人一代儒将文静、威严的气质。两侧是铅山著名书法家陈跃勤先生题写的对联:“勋高载史册,德重留芳名。”笔力遒劲,颇可欣赏。
我们屏住呼吸,小心轻轻慢慢向里走去,生怕惊扰将军休息,这里的一切,无不给人一种新的感受。我们面对将军遗像深深三鞠躬,大家将轻盈的脚步不时停下来,细细品味观赏,故居都是木质结构,梁和檩、椽之间都是木楔,做得精细而牢固,不愧是为将军故居。
厅堂里有将军生平简介和各个时期的照片及图像,房间里有他曾经用过的古老花板床、斗笠、柴刀和镰刀,虽然大都残破,但古朴清晰,十分耐看。从左间走入右间房,从脚下磨蹭成石板一样的土地走过,每一块都有一个故事。这座古老完整的房子和永恒的日月一样,不随时代变迁而改变!我们共同感受历史事件的厚重和岁月沧桑。
蓦然,听得到从村子里传来的鸡鸣狗吠声,看得出,这里还没有已经开放旅游的那些富裕地方的喧哗和繁华,当地村民仍旧守着清纯,过着简朴单一宁静的田园生活。
铅山地处江西东大门,是东南沿海的后方,更是赣闽湘鄂浙皖等省的交通枢纽,古今战时乃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灿若星辰。一部《从闽北到皖南》回忆录,是陈仁洪将军的著作,反映他在1931年到1941年的十年间,参加闽北红军游击战争和新四军抗日战争的战斗历程。
这本回忆录于1985年5月印刷发行,记述他在1931年开始,在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形势下,铅山县委在高田召开全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进行土地改革,动员苏区青年报名参加红军,完成闽北与赣东北苏区连接。
正当铅山土改运动开展之时,国民党开始对赣东北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为挽救闽北的苏维埃运动,方志敏、周建屏等同志率领红十军4000多人,从横峰铺前出发,先攻克华埠,再渡过信江,将79师李坤一个团消灭,国民党铅山县党部头目杨大鹏被抓获。
攻克石塘后,红十军翻过温岭关,向崇安坑口的长涧源、四渡桥进攻,歼白军林秉周一个团的大部,休整数日出毛竹关,凯旋赣东北。红十军入闽,有力地粉碎白军第二次“围剿”,恢复和巩固了闽北苏区。
铅山县革命根据地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扩大到王柏坂、下渠、观星岭、曾家坂、彭村等地。至此,铅山南岸苏区,以紫溪为中心,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加上北岸苏区的面积,占全县面积的一半多。
当年9月,陈仁洪参军入伍,(当时任乡团支部书记)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输送到红军部队时,团县委书记找他谈话,决定将他留下做地方工作,被派到王柏坂区任团区委工作。1933年9月,任铅山县独立营政委,他亲身经历了“铅山风暴之后、才有在独立营的日子、激战四渡桥、别了!大安、重建独立师、首战紫溪、盖竺劝降、李德胜叛变、甘溪大捷、挺进邵建顺、艰难的岁月、石塘整编、岩寺大会师、接防红杨树、繁昌保卫战、血洒皖南和坚持皖江斗争。”这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录。
陈仁洪将军从闽北到皖南,最后又走上抗美援朝战场的铅山籍将军。将军1917年11月出生,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1935年2月任闽北独立师三团一营政委,12月任闽浙赣第二纵队一支队政委,1936年9月任闽浙赣第四纵队一支队政委,1937年任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二营营长。
1941年4月任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五十六团一营营长,7月任五十七团副团长。1943年2月任新四军第七师独立团副团长,1945年5月任新四军七师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七师二十一旅参谋长,华中第六纵队十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副师长、代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师师长。
陈仁洪撰写主力红军长征以后,保留闽北根据地的红军怎样坚持三年游击战争,顽强地保存革命火种。石塘整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开赴皖南抗日前线的史记,能使读者得以了解红军在从第5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期,共产党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对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意义。
建国后,陈仁洪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四军七十师师长。不久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七十师师长,继任二十四军副军长,陆军军长、陆军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兼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2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
临别时,我们面对着将军遗像,默默追忆将军的道德文章,缅怀将军的高风亮节,高山仰止,思之无限敬仰。
故居隔壁就是火星村沦头新村图书阅览室,里面各类书籍摆满书架,琳琅满目。其中有整集的农民必读的农技书籍,并有专人管理,免费向村民们开放。
瞻仰将军故居,已今非昔日之景象。我想,家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努力实现民族振兴圆百年中国梦!吾辈愿以将军为楷模,后学者继承将军之风范,如将军九泉有知,定会倍感欣慰。
随笔写得层次分明,安排合理,把将军故居的大环境,小细节,巧妙描写。印象深刻。(?▽?)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