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春熙路、锦华馆与石达开(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春熙路、锦华馆与石达开(散文)


作者:夕照青山 布衣,285.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71发表时间:2021-01-13 08:44:46
摘要:春熙路步行街及周边商圈和锦华馆、石达开历史介绍。

【菊韵】春熙路、锦华馆与石达开(散文) 成都的春熙路被誉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商业街。随着成都城区中心商圈地带不断地拓展,今天的春熙路步行街与盐市口、青年路、总府街、太古里连成一片。大大小小的商业卖场和各种各样的美食在此地段汇聚,形成繁华热闹的氛围,使这里成为了市民们购物、休闲娱乐、品尝美食的首选之地,更是今天的年轻一族打卡点赞的网红处。
   逢周末和节假日,来到春熙路上,只见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动,阳光下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近年来,春熙路在外地游客中声名鹊起。第一次来到四川来到成都这座西南最大的都市,游览观光的景点很多,诸如: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王建墓、宽窄巷子等等,而位于市中心的春熙路是他们必到的地方。
   许多人说,来到成都,你如果不到春熙路步行街去,品一品这里的各种名小吃,钟水饺、龙抄手、担担面、頼汤圆、三大炮、张凉粉、夫妻肺片,还有街头的麻辣烧烤和串串香;逛一逛这里的百年老字号,亨得利钟表店、精益眼镜行以及太平洋百货、凤祥楼珠宝、伊藤洋华堂、玛赛格这些新商场和一些精品店;看一看这里每天街上靓丽的美女如织。就像去北京没有到王府井、去南京没有到湖南路、去上海没有到南京路、去广州没有到北京路、去香港没有到铜锣湾。
   坐在星巴克里享受一杯咖啡,或是走在春熙路上,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你都会感到漫步在街头的人们,体现出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休闲舒适的生活味道。
   人们称春熙路为百年金街,源于它产生的历史。
   一百多年前,清朝庭四川按察使衙门坐北朝南,设于此地,占地很宽。清亡后,民国建立,衙门废弃,於旧址处建起了一所中学。原来前面的一条深巷,陆陆续续住进了一些老百姓,开始有了搭建的棚户和小商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市场。各色各样的小商小贩叫卖声此起彼落,商铺字号招牌旗幌,聚集起了鼎沸的人气。
   1924年,军阀杨森当上了四川协理,主政成都。不久,即将小巷周围房屋悉数拆去,改造市政,扩建马路,修起了东西南北共四段的道路,兴建起商业区,并以“森”字起名为:“森威路”。因其地处市中心,渐渐商贾云集,形成了很热闹的一个城市商业口岸。
   后在四川军阀之战中,杨森兵败,被川内其他军阀撵出成都。新的行政长官王缵绪让他的秘书,著名书法家、诗人陈月舫先生题改路名。陈月舫先生题名为“春熙路”意含“春风和煦,民子熙熙而来”之义。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进入小康,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春熙路商圈更是有了独特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今天,你从春熙北段进去,迎面看到的是“春熙路”三个金色大字,旁边一面花岗石墙,描绘着成都的民俗风情,唐代举办花会、灯会、庙会等景观的艺术浮雕。
   走在街上,两边商铺林立,一家紧接一家。有的门口站着一两个年轻美女,吆喝着兜售店里的商品:
   “买一送一,八折优惠!”“资格品牌,进店有礼!”
   在春熙路北段中间,左边有一风格独特於四周房屋的建筑物大门,门楣上书“锦华馆”馆内有几栋始建于1914年民国时期的建筑群。
   步入大门,抬眼看到的是长长通道上方,一个个圆弧形相连接的金壁辉煌的屋顶,走出通道,映入眼帘的是几栋中西合壁风格的特色建筑,形成一条不足百米的巷子,直通到科甲巷和太古里。
   在春熙路十分热闹的商圈中,锦华馆这条短短的小巷,保持着历史的痕迹,静静地诉说着百年的岁月沧桑。
   据说一百多年前,此处是蜀锦交易的地方,修建了中西合壁的建筑后,命名为锦华馆,有“繁华似锦”的意思。或许就预示了这个地方,将有春熙路步行街这繁华似锦的今天。
   成都民间尚有坊间传闻,言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入川后,悄然潜来成都,曾暗在锦华馆内宿住了数日,并留下题壁诗一首: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如今,在锦华馆与科甲巷交界处立有一石碑,刻有此诗。以纪念石达开这位最后牺牲在大渡河边的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英雄将领。
  

共 16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夕照青山老师的作品简洁明快中心突出,先概述了成都春熙路的现状,尔后又详细交代其历史成因,把这条路由清一期到民国时期的典故一一道来,接着又浓墨重彩描述现在这个地方的变化,描画出其繁华似锦的形象。还特意叙说了春熙路中锦华馆小巷的有关传说,与历史著名人物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相联系,更体现了它的历史人文积淀,使我们对该巷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深厚。作者对家乡、对祖国大好河山、对中华历史文化的崇敬之心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散文形散神凝,行文流畅,语言凝练典雅,有很深的美学内涵,作品对场景的描述细致画面鲜明代入感很强,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感谢赐稿!为佳作点赞,推出共赏习!【编辑:刘银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13 08:51:40
  学习好文!有历史沉重感!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01-13 09:09:40
  一篇很有历史积淀的好文!老师文笔细腻书写流利,对地方志的研究透彻深入,表述翔实艺术,读来回味无穷。遥祝冬祺!希望看到老师更多美文推出!
3 楼        文友:夕照青山        2021-01-13 11:45:05
  谢谢刘银科总编老师精彩的编按点评,谢谢黄金山老师精当的点评,敬茶,祝两位老师,冬安,笔丰。
4 楼        文友:清影凝霜        2021-01-14 14:57:34
  老师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感慨颇多,成都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静静的喝杯下午茶,领略那深入骨髓的恬淡,品位浓郁的三国文化,还有玉林路芳草街的小酒馆,安顺廊桥的夜景,塔子山公园的野炊,还有诗圣的草堂,巴金的故居,青羊宫的道教文化,说不完的成都名胜古迹,听不够的成都话,看不完的世井百态。
清影凝霜,一个来自天府之国的温婉女子,有如水般的情怀,如月般的诗魂,在一年前偶然与文字结缘,就无可救药的做了文字的俘虏,怀着江南的梦,拨着锦瑟的弦,写着古韵的凄,于暗夜里静静挥洒着笔尖游走,你若懂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