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风】老红军陈保华隐功埋名60余春秋(随笔)

编辑推荐 【清风】老红军陈保华隐功埋名60余春秋(随笔)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44发表时间:2021-01-18 11:51:06

2018年4月28日,晴空万里,仪陇县土门镇长春西路青年罗礼兴携家人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市南龛坡旅游时,罗礼兴意外地发现自已的外公是名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看到“刻有家住仪陇县土门镇白鹤龄村的陈保华烈士的名字”,当后辈们得知自己家的亲人他不是五类反革命份子,而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时,这个大家庭人无不激动万分,把喜讯告诉远在深圳开公司的孙子陈理明知晓,陈理明得知消息后更加坚信了自己的爷爷是一名红军战士......
  
   报名参军,流落地方
  
   据陈保华孙子陈理明介绍,1915年1月,陈保华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土门镇三叉河村(原大华乡白鹤龄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祖辈父辈靠习武耕作维持生计。陈保华从小天资聪颖,幼年时代就跟随当地武术教师陈寿之练习武功。1933年10月,刚满18岁陈保华的正在耕田,,突然传来“巴山来了徐向前,夺回了地,夺回了权,穷人从此伸腰杆,有吃有穿比蜜甜,梨头下面开金花,锄头下面长棉花。仓里谷,缸里面,芝麻油盐装满罐,男的干活哼小调,女的走路象风转,这场喜事是谁办,巴山来了徐向前。”他被一阵清脆悦耳的歌声吸引了,于是深明大义的陈保华就放下手中的农活,跟随着穿草鞋、戴斗笠的红军队伍,来到红四方面军红九军81团报名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在红色革命军营里,陈保华由于练过武功,被安排在侦查连,多次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领导表彰。1934年6月,陈保华来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市,参加了列宁学校短训班培训。他见到了许世友军长,领导们要求他留在后方完成更加艰巨的任务。回到家乡,陈保华积极向队伍输送兵员,盐巴和粮食。1935年3月,红军队伍要北上抗日,陈保华把自己家的耕牛,盐巴、粮食奉送于部队。从此,陈保华就成为了一名流落红军战士,就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顶撞区长,蒙冤受屈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陈保华家过上了好日子,他家分到了田地,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1953年12月,陈保华因不满意农业合作社的生产方式,无意顶撞了土门区公所区长---蒙碧哉。这个蒙区长可谓人才,是个外地人,大文盲一个。根本不懂农业生产,寒冬腊月,他俨然土皇帝一般,瞎指挥老百姓挖沌水田。军人性格的陈保华看不惯这个蒙区长,就当众辱骂了蒙碧哉“球屁不懂”。从此,陈保华就与这个蒙区长结下怨仇。陈保华就由红军战士变成了“红帮、黑五类。”经常参加批斗大会,被蒙区长口头定为“反革命分子”。1955年8月,陈保华在田里打稻谷时,被土门区公所一名领导用绳子捆绑就直接押送到仪陇县人民政府(现金城镇院内)。关押期间陈保华女儿、儿子在老县城看望时,他被关押在县政府院内用石磨磨面,两脚浮肿仍在劳作。1956年12月4日,仪陇县人民法院刑字177号“以解放前一贯欺压群众,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入社不如单干”等罪行,判处了陈保华有期徒刑九年。随后陈保华被押送到新疆自治区石河子(农八师安基农场改造,后来改为农八师141团二队,现141团11连)。期间陈保华的长子陈思超于1966年、1968年、1972年冒着危险去新疆看望父亲。1972年也就是陈保华与长子最后一次见面。陈保华告诉儿子“我就因性格脾气差点,但从没有给党和人民丢脸。告诉家人,我永远是一名红军战士,我完成了上级交代的流落任务”。陈保华无辜蒙冤受屈,给他的家人带来了许多歧视的眼光,子女读书参工无望,农村分粮食、分钱同样无望。陈保华的母亲陈冯氏也因积劳成疾,于1960年去世,陈保华妻子陈胡氏因思念过度,于1962年去世,临终之时,陈胡氏拉着儿子陈思超的手说:“你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一定要给你爸爸平反昭雪”。老人带着心酸含恨开了人世。
  
   平反昭雪,名垂边关
  
   人间自有真情在。1986年12月22日,仪陇县人民法院(1986)法刑政字第39号撤销本院(55)法刑字177号判决,对陈保华不追究刑事责任。不是刑事案件,陈保华就不是所谓的黑五类。陈保华是红军烈士的消息在家乡人民心中至今仍然是个谜团,要不是他的家人去川陕革命根据地参观,谁都难以相信他还是一位老红军。据仪陇县《红色仪陇一书记载》,陈保华早就被认定为烈士。2018年6月28日下午3时,陈保华孙子们在仪陇县档案局终于查到了:四川省仪陇县红军烈士英名录“陈保华,男,1915年1月,仪陇县大华乡白鹤龄大队,参军后失踪,红九军战士,1981年9月30日批准为烈士”。2019年仪陇县退伍军人事务局为陈保华的子女颁发了光荣之家荣誉称号,目前,陈保华的两个女儿也享受到了革命军人家庭遗属抚恤政策,这是对老红军一次最大安慰。
   老红军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8年了,但是陈保华参加红军的精神就在我们眼前。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干扰,许多幸福家庭也遭受“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陈保华的孙子陈理明经多方联系,历经数月的时间,来到了新疆石河子141团,终于寻找到张有根大爷(当年亲自料理陈保华的后事),张大爷带陈理明的家人来到烈士英灵的墓前进行了认领。在祖国的边防沙漠中,陈保华烈士的坟墓至今埋葬在顾家沟乱坟岗中。如今陈保华的后辈人才倍出,在党的惠民政策下,个个发家致富,家家户户都修起了楼房。外孙罗俊兴致富后在阆中、南部、仪陇三县交界处土门镇开起了鑫碧源宾馆、茶饮娱乐中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孙子陈理明在深圳建修了厂房,开起了公司,当上了董事长,年收入可观,解决了许多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就业难问题。目前,陈保华烈士子孙们的最大希望是政府应给这名老红军立碑纪念,并以他的经历为题材,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共 22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上个世纪发生的离奇而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叫陈保华。1933年10月,刚满18岁的陈保华正在四川省仪陇县土门镇三叉河村的老家耕田,忽然传来了“巴山来了徐向前”的歌声。原来是徐向前率领的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陈保华拥护和佩服红军的政策,报名参加了红军。1935年3月,红军队伍北上抗日,陈保华作为留住的红军战士留了下来,从此也就与部队失去了联系。2018年4月,陈保华的后人罗礼兴携家人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旅游时,意外地在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发现了外公陈保华的名字。本家族的历史得以重新认识。这是一篇生动的革命历史教材,发表以供大家学习和欣赏。【编辑:陈 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陈兵        2021-01-18 11:54:37
    感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生动的革命历史教材。希望更多投稿清风书苑。祝创作愉快。
陈兵
2 楼        文友:飞瀑流云        2021-01-18 19:03:50
  感谢支持清风书苑,期盼精彩继续。
飞瀑流云
3 楼        文友:胡绍阳        2021-01-18 21:38:49
  仪陇是朱德总司令和张思德同志的家乡,在这块红色革命的土地上,仪陇人民有1万多名优秀青年参加红军,有5700多人血洒疆场;有40多户300余名仪陇人因家中有亲人参加红军,而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作为革命后勤保障的重要区域,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仪陇人民节衣缩食,筹集数百万斤粮食和食盐供给前线。在“两德”精神指引,仪陇人民踊跃参军保家卫国最可爱!
4 楼        文友:胡绍阳        2021-01-18 21:51:14
  陈氏家族一门忠烈
5 楼        文友:静夜霜        2021-01-20 15:06:37
  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江山,才让我国彻底摆脱工业革命时期列强们的暗削,从此有了一个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大的新中国。迎来中国汉人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与中兴。中国是农业大国与传统地域里的比较适合农业耕作与生产的大国,但现在也是工业强国。农民耿直善良,正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军不断的流血牺牲才换来和平强大的新中国好的发展环境。珍惜革命先烈为我们所流的血与泪,为是中国人而自豪。拜读大作,向作者学习。
静夜霜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