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曹操——我的奸诈你不懂(随笔)
曹操,字孟德,又名阿瞒,沛国樵县人,为东汉末年的一代权臣,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止乱世于三国,被后世之人称为曹丞相,更生性奸诈多疑,以奸雄之姿雄踞中原,威慑汉室,使人人皆惧,天下皆服,后世之人更是喜厌参半,是颇具争议的一位乱世英雄。
他从献七星刀到青梅煮酒,从铜雀台到赤壁鏖战,无数次的起起伏伏,让他渐渐的成为了一代权相,从一无所有到权倾朝野,从忠于汉室到为己谋私,从年轻冲动到老谋深算,这其中的浮沉变迁也只有他知道,同时也造就了他,让他有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本性。
都说他妒贤嫉能,因为杨修才高于他,所以借梦杀人,可是你知道杨修所干何事吗?挑起党争、离间子嗣,难道他不该杀吗?郭嘉之才不输卧龙,更甚于凤雏,然而曹操却无半点疑心,数次感叹:“若奉孝在此我尚不败至此!”这是嫉贤妒能之人吗?其下更有荀彧、程昱、贾谊之流他又妒谁之才了?他敬关羽的忠义、赞赵云的英勇,可以重用张辽,更不计较于禁,故曹操绝非心胸狭隘之辈,但曹操也绝非善类,他杀吕伯奢、杀许攸,因疑而杀蔡瑁、因惧而拘徐庶,威挟天子、擅杀大臣、霸占人妻,简直罄竹难书,所以曹操才被冠以奸雄,但是我们也应知道,这个奸雄并非贬义词,而是对性格、对人生的一种总结,以奸诈、多疑称雄,在三国乱世之年,人命比草更贱,一切为了生存,谁又能判对错呢?
刘备满口仁义道德、礼贤下士,可是所干之事道德吗?长坂坡之战他败于曹操,结果携民众而逃,美其名曰“保护”,可是曹操伤过民众吗?屠戮过城池吗?没有,反而有割发代首的典故,权力之争与民何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这个道德又是否真的道德我们就暂且不说,只是这种行为却太过虚假。中国从古至今都说大丈夫敢做敢为,又何必去找其他借口呢?同样去看锦马超,虽身居五虎,但却抑郁而终,魏文长更有子午谷奇谋,但落得反叛之名,更不说法正之流,难道这是礼贤吗?
回头再去看曹操,他赤壁鏖兵却落得惨败而逃,他可以是笑笑说,没事,可以重头再来,宛城之战痛失典韦,他也可以痛哭流涕祭奠爱将,而这一切也都只不过是他奸诈的手断而已,让人为其卖命,但也正是这样他奸诈且真实,才有许褚、张辽、徐晃等悍将。
前人之事,后人评判,我们可以说他的奸诈多疑,但他也绝非是冷血无情,更不是假仁假义,他可以为夺天下去挟天子、他也可以为天下去杀董卓;他可以不计前嫌重用陈琳,他也可以小心报复去杀许攸,而这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个多变却真实的人!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