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救火•挖煤•攀岱崮(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救火•挖煤•攀岱崮(散文) ——军旅生活片段回忆录3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11.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55发表时间:2021-01-26 17:09:22

【菊韵】救火•挖煤•攀岱崮(散文)
   每当回忆起当年的军旅生活,我总是涌起热血,涌起激情,仿佛当年豪气仍然激荡在浑身的每一个血管。我总是记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也是怀着“想当将军”的理想去当兵的。力图以“百战沙场”的奋斗来逾越千难万险,因此也总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去面对去克服所遇到的道道难关,做一个铁打的军人,打磨出闪亮人生。托尔斯泰说过:人必须要在“在苦水里泡三次,在盐水里煮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而后才能成为坚强的人。可惜我在部队的那些年还算是和平年代,战争少,即使有也轮不到我上,因此“血水”没有经历,但是“苦水”“盐水”还是遇到过几次的,也算得是“泡三次”“煮三次”了。苦难给我痛苦,痛苦给我磨炼,磨炼给我坚强。在这些“苦水”“盐水”的浸泡煮熬中形成我至死不渝的坚贞品格,顽强地傲立尘世间。位卑而不渺小,穷困绝无卑膝,孤僻但怀有道义。苦水、盐水的历练让我感受到人生的给别样快乐。
   在军营里,遇到的这样三件事都给足了我“苦水泡”“盐水煮”的真实滋味,简明记载如下。
  
   徐州苇场救火
   新兵训练结束的时候,传来了党的“九大”于1969年4月1日召开的消息。我们回到徐州营房全力准备“九大”开幕的庆祝活动。连队按上级部署加强“跳忠字舞”“唱语录歌”的排练,经过一番准备,决定在4月1日下午6点,去徐州城游行庆祝。
   傍晚时分,我们连排着队伍,跟在师直防化连侦察连警卫连后边行走。一路上各个连队都高唱着语录歌,喊着口号,从营房向徐州城里进发,其他驻扎徐州的空军、坦克部队也分头并进。远处徐州城里灯火辉煌,烟花燃放,鞭炮轰鸣,锣鼓喧天,很是热闹!连长领队指挥,指导员前后照应。我们仪仗队抬着用“毛主席像章”拼出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巨型标语牌,走在队列前边。我心想:今晚可以看到徐州城市的巨大热闹场面了,还可以看到精彩的文艺表演!我心里暗暗高兴。一路精神振奋的走着。
   天色暗淡下来,夜霭加深,徐州城里更是一片明亮,色彩烟花腾腾生起,鞭炮声犹如雷鸣……
   各路部队的游行队伍按照指挥部的高扬喇叭调动,按顺序进入州城。真是人山人海,道路两边观看的群众也是拥挤不堪,笑脸张扬。“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有个金太阳”等歌声从不同的方向的喇叭里高声欢唱。我们战士的心也随着歌声跳跃……
   就在我们连队靠近徐州城下时,大约三百米远处突然火光雄起,满天霞红、先是浓烟腾腾,几分钟后就是烈焰然空……
   接着就是由远及近的大叫大喊:“芦苇场失火了,救火呀!”“芦苇场失火了,救火呀!”
   喊声虽然激烈,可是分明没有见到有几个人去救火的。我和战友们还清清楚楚地看到,站在道路两旁的人群,依然无动于衷,依旧在观望中发出笑声。哎呀!徐州人咋哪?我们心里起了疑问?
   指挥部队行进的高音喇叭里发出:“各个部队都去救火!徐州万吨芦苇场失火哪!”徐州万吨芦苇场失火哪!各个部队都去救火!”指挥部队行进的喇叭里反复高喊。
   “火光就是命令!”连长喊一声:“部队去救火,完成后在城门边集合。”我是平生遇到第一次大火的场面,心里好怕。但是连长令下,我还是身不由自主的跟着猛跑起来,直冲火海,嘴里也一个劲的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出万难,去争取胜利……”但是心里却像大鼓一般“咚咚”地乱跳,生怕自己在大火里受伤。
   失火的芦苇场真的很大,一百多吨芦苇四面同时起火。干燥的芦苇见火就着,火焰腾空,就像《西游记》红孩儿发出的三昧真火一样凶猛。大有“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的猛烈气势。
   救火的全是驻徐部队,大约有三千多人全部投入火场。部队全部混乱,有的扑火,有的倒水,大多数都是去扛走芦苇,遍地火光,听到的全是烈火燃烧的爆炸声,军人抢救发出的口号声……
   有道是:人到一步走一步。我也被大火包围,热气熏脸。我一脚踩在火焰上,顿时跳起来。我想摸摸脚,却又被一个扛着芦苇的兵撞翻倒火地上。后脑勺一热,被火烧的,我赶紧爬起来。军帽又掉了。我最爱帽徽,生怕失落。就捡起军帽,一把揉进裤袋里……
   我开始在火海里冲突,也去扛那芦苇捆子,一捆足有百十斤重,我拿出最大力气,扛起就跑,来回两次,浑身就热出大汗,那火的热浪蒸煮着我,浑身好难过。望望火场,还是红焰焰、大火烧空,炎炎烈烈盈空燎,赫赫威威遍地红。却似火轮飞上下,犹如炭屑舞西东。数千军人,都被烟火迷漫着,都在烟火里翻滚着……
   我顾不得火气逼人,依旧去扛芦苇捆子。遇到一个大捆,我弯腰几次下去都没有扛起来。就狠命的拖。一个身影飞来,帮着我拉动芦苇。我们二人合力,才把那捆芦苇移到远处,我一看,火光下帮我那人却是一个女兵,红扑扑的脸蛋上沾满了烟尘灰土。我们没有说话,又扑入火海……自己扛着,不分连队的战士来帮忙抬着。这时节,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万众一心”,知道了什么叫“齐心合力”……浓烟滚滚,呛得人眼迷糊。我打着光头,手臂、头上、脸上多出划出口子,流出热血,可是还不能停下,我顾不得许多,继续在烟火里反复跃进,来回的奋力扛芦苇……满身大汗,没有机会去檫,周身燥热,顾不得许多。大火中煎煮着我这小小的兵。
   连续奋战2个多小时,火才开始熄灭,芦苇大部分被抢出。可是到场的部队全乱套了,你呼我叫,各自寻找自己的连队。
   浑身都是烟气,汗水的燥热,煎熬得人很是难受。我真的累惨了,手臂上,额头上划出十几道深深的血口,一阵剧烈伤痛,我晕倒在路边……
   偏偏老天使坏,突然又降起暴雨,我和连队的战士们,一个个又顿时成了落汤鸡!庆祝“九大”开幕的会没有赶上,我们带着遗憾,带着劳累,慢慢地走回连队,已经是天亮时候。炊事班早已得到连长通知,熬好姜汤预备着。连长招呼:“预防感冒,大家多喝点姜汤,休息睡觉一天!”
   我在火海里滚了一回,也算是受到了苦水浸泡一回。虽然疲惫不堪,还受伤二十多处,但我经受了一次巨大的捶打,我觉得自己还是经得起磨砺的。心里充满着自信。便写下一首阮郎归词做为此次火里锻炼的笔记:芦场苇垛烈烟旋,三军奋勇援。舍生忘死卒争先,火光照汗颜。星闪烁,月孤寒,带伤倒路边。为民何惜献忠肝,千斤扛在肩。
   我睡了半天觉,感觉就很好了,就爬起来帮炊事班铲煤烧火去了。晚上,连长在全连大会上表扬我,说我是个经得起摔打的硬汉子!可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弱小,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牛犊,离当上将军的目标还差很远很远。
  
   淮北煤矿挖煤
   1969年4月中旬,连队担负起“三支两军”任务。各班排分开,到指定单位做事。我随莫德恩连长一起到了安徽濉溪市人民银行。一到银行,就赶上单位抽调人员去支援淮北煤矿,加快出煤进度,满足供应量。莫连长为了锻炼我,就派我和这些人一起去淮北煤矿参加挖煤。
   淮北煤矿是新中国建立后新建立的一座大煤矿场,由于兴建年代不久,设备简陋。没有大型机械的挖煤设施,都是凭人工劳力苦干,每天的出煤量不很高,一到用煤量大的季节,都要找人员支援。
   我是山里人,没到过平原,也没有见过煤矿,也不会挖煤。只是从小学课本里知道挖煤工人很苦很累。这次我也参加挖煤,心里真是犹如癞蛤蟆吃豇豆——玄(涎)掉掉的。接到连长指派任务那夜,我就睡不着,一夜做恶梦。梦见自己掉在万丈深渊里,在漆黑的暗道里爬行着……
   一夜无眠。早起简单的喝了两碗稀饭,吞下几个馒头,就乘坐一辆货车从濉溪到淮北煤矿,汽车颠颠簸簸,一行20多人挤在车厢里,有的歪着睡觉,有的望着外面,这些人大都是银行单位的临时劳动工人,并非职员。所以他们对我也不敢兴趣,只当是一路来干活的而已,并不与我搭讪说话。只有一个年过50岁的老李是单位的科长,被当着走资派弄去劳动的。二十几个人只有老李还与我说说话,讲些下矿挖煤的注意事项。老李说:“下到矿井挖煤首先要注意自身安全,矿井很深,通风设备差,光线也不好,劳动强度大,里边行走也不方便,要我多加小心……”我感觉老李是个好心人,对人真诚和气,一点不像“走资派”!
   路过萧县。吃了简单的午餐,继续向前行进,一直到傍晚,才到达淮北中心煤矿厂。
   我一个小兵,自然厂里也只是把我当一般来挖煤的对待。晚餐时,厂里革委会主任对我们说:“你们是来支援我们的,我们按照矿上工人一样对待,每天上班8点上班,干到下午2点出矿井,一天干六小时就行了。”矿长说:“下矿去领矿灯和服装,工具都在矿井里,上矿后就马上洗澡换衣。”我记住这些要求。
   次日一早,吃喝几个发凉的馒头,喝了一碗小米稀饭。就去下矿。自己穿的衣服全部脱光,换上冰凉刺骨地胶皮工作服,头盔上有矿灯,屁股上挂一个足有三斤重的蓄电池,供矿灯发凉=光。我穿上那工作服,自打寒颤!带上头盔,也足有二斤重。我们分两拨下矿井,我在第一拨,与七八个人进入一个铁罐子里站着。老李说:“矿井有四千多米深,吊车要下滑十几分钟,要集中精力。”
   我一听此话,心里紧张起来:“我的妈呀,这么深的矿井,那简直是进入地狱里面了。”此刻,我初步体会到挖煤工的艰难。
   吊车“哗哗”的下滑起来,简直是丢一个泥团子到深坑里一样。眼前一片黑暗,心里咚咚直跳。觉得我进入地狱了,马上要见到阎王爷了……我的心在这吊罐子里受着煎熬……
   吊罐子一晃动,知道到底了。我们打开头上矿灯,走出罐子,进入挖煤的巷道。
   巷道里漆黑的,矿井只有一些灰暗的矿井灯,感觉非常没有安全感,脚下道路高低曲折,容易迷路。几个人再议论会出现矿井倒塌的事故,已经有不少人遇难在巷道里。我一听心里更不是滋味。不知我们这回可有老天保佑。矿难造成工人死亡,是矿井无法回避的难题。
   我们十来个人分别站在一条煤炭传输带两边,手里拿着铁锨开始劳动。把开采出的散煤铲起来,抛入传输带拉上去。虽然劳动动作简单,但是不能停止一下,一开始就要把手臂摇动六个小时,中间不可稍歇半刻,不可喝水,不可小便。人在这里也成了机械!
   好累!我先是手臂酸软,接着腰杆发晙,脚也站立不稳了。
   坚持!我咬紧牙关。准备接受这场炼狱的考验。
   突然“咚的”一响,一个铲煤人累晕倒了,几个人去扶起。传输带空转起来。我也趁机吐口气。再次感觉到挖煤工真的好苦。
   收工铃摇响了。吊罐子滑下来,几个人扶着晕倒者上罐子,我跟在后边。老李一连煤灰,黑得像三国里的周仓。可是他还望着我笑:“你今天成花猫了!”
   吊罐子哗啦啦的上拉。我一阵眩晕。
   出了吊罐子,那几个扶着晕倒者去了卫生室。矿长指引我马上去洗澡堂里洗澡。我脱下胶皮衣,翻身进入澡堂,水很温暖。可是我却是全身乌黑,连肚剂眼里都是煤炭灰。我泡在水里搓洗着。可是怎么也洗不白净了。我发出叹息:“唉!近煤者黑,这话真的不假!”
   洗不净不洗了,反正明天还要继续。我挣扎出澡堂,换上军装,到食堂领取了馒头稀饭的晚餐……啃着干馍,喝着稀饭。我记不起来了是否有咸菜。反正饿了,吃什么都香。
   我累够了,躺在木板床上,望着天花板回想着第一天挖煤。感到这个井下挖煤,简直就是把人抛入盐水一般难过。
   老李嚼着馒头归来,也一头栽倒床上。“唉!还要熬过十几天也!”没待我搭话,他竟然“呼呼”的打起鼾声来。
   第二天就比第一天熟悉。早起,就餐,领矿灯,换装,坐吊罐子下矿井。这天我们转移到一个最深的巷道里,煤壁挤压着身体,好像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
   我们站在传输带两边。老李挥动铁锨铲煤,一个圆鼓鼓地东西在矿灯下滚出来。我用头上灯光一照,“哎呀!我的妈呀”,原来是个人头骨碌,那是遇难矿工遗留下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为自己的挖煤担心,不,简直是恐惧,我默默祝愿苍天:“不要塌矿井!保护平安!”
   一干又是六个小时。上矿井,洗澡,晚餐……
   我还是浑身酸痛,倒头就躺在床上。没有精力去外边看风景……
   干到第三天,我的手上磨出了水泡、血泡,腰杆也僵硬起来,不能转动。我担心淤血凝聚不散,就打开自带的针线包,用针刺破血泡,让淤流出来。脚上有几处开裂的口子,我用针线拉拢缝合起来,反正军人不可退缩,要战斗到底!
   我凭着军人的毅力,独立管理着自己,激励着自己,天天下矿井干活。熬过艰难,就是坦途,七天过后,我就觉得一切自然起来。什么胆怯、恐惧都几乎跑光了。以后的日子,我天天都唱着歌儿去坐吊罐子下井。
   矿长与我熟悉起来,下班就与我谈上几句话,说我这个新兵吃得苦,耐得劳,大有潜力。他了解到我的食量大,还特别给我每餐增加一个馒头,还有一棵大葱!

共 794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黄金山老师的散文《救火•挖煤•攀岱崮》,描写了一段部队的生活,感人至深。托尔斯泰说过:人必须要在“在苦水里泡三次,在盐水里煮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而后才能成为坚强的人。在和平年代里当兵,虽没有血水里浴,但“苦水泡”“盐水煮”还是有体验的。一、徐州围场救火。二、淮北煤矿挖煤。三、山东攀登岱崮。预知情形如何,请看原文详述。这三件事,对作者来说,是三次艰苦磨练,铸就了勇敢、无畏,勇于担当的骨气。这是励志的典范。推荐欣赏!【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1-01-26 17:13:16
  往事回味,别有一番情趣。精彩人生融入笔端,耐人寻味。部队是个大熔炉,确实不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瘦马        2021-01-26 20:43:02
  火热的军营,铁血战士,向老兵致敬!文章的场景在作者写得很鲜活。好文!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26 20:56:57
  谢谢先生一贯支持鼓历!军营生话锻造了我的正直,坚强,不折崾的克难性格!记位一生不玄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26 20:54:19
  谢远近老师经典精粹编按:祝牛年万事如意。军旅生活,磨炼多,煅炼大,虽然苦,但终身有益。实难忘记,准备写出一些重要片断,作为老年的一乐,也感到没虚度人生。谢谢!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叶雨        2021-01-26 23:38:09
  没有当兵的男人是不完整的男人,黄老师一生无愧无悔了。这些在部队经历过的都是一生的宝贵财富。给写出来让人们感受了解当兵的辛苦和危险,更加觉得军人是最可爱的人。点赞!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27 00:50:52
  谢谢晚上辛苦看文!差三天就赶上打仗了!我们刚出发走到半路,就接到珍空岛巳性了,上级令返回,失去了体验机会。
5 楼        文友:善水游鱼        2021-01-27 10:11:53
  三件事像传奇,写得有主干有细节,血肉丰满,精彩纷呈,读来过瘾。
兰生幽谷,不因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27 10:54:56
  谢谢游鱼先生真诚鼓励!新年好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27 10:55:41
  谢谢游鱼先生支持!问好您
6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1-27 11:29:24
  亲身经历的回忆篇。文风依然率真,细细道来感知那个豪情岁月,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涯。佳作已拜读!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6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27 16:38:48
  谢谢素心老师支持!问好您
7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1-01-27 19:24:17
  欣赏作品里金子般文字底鈞,因为用文字把作者军队生活跃然纸上,其中泱溢着作者的欣喜之情,学习老师精神,大赞!
8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28 09:14:21
  幽深的矿井,隔着天上人间。
   我就算被禁锢地下五千米,也要让黑金发光
   黑暗与光明反复证明
   幸福,是用生命和汗水换来!
活到老学到老
9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4-18 10:15:43
  我也支援煤矿在井下开过“电溜子”,用大铁锨向传送带上攉煤,所以对这篇文章引起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写得真好,我热烈点赞!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