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微山湖割麦(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微山湖割麦(散文) ——军旅生活片段回忆录6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25.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98发表时间:2021-01-29 18:56:56


   有古诗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农村也有“芒种打火夜插秧,”这个五月岂止是农家忙,我们部队也要跟着忙起来。1972年4月底,我们连队接到上级命令,全部撤出“支左”单位,全力以赴地赶赴山东微山湖军垦农场收割小麦。我们一接到通知,星夜撤回临沂营房,做好去微山湖割麦的准备。
   微山湖位于微山县南部,是最大的淡断陷水湖。湖的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米多。湖边的几条小溪里都有螃蟹虾子等水生物。济南军区在微山湖开垦有二千多亩的大农场,种植小麦,如今已经进入收获时节,农场劳力十分缺乏,军区就派下属师团出力去支援抢收。
   战士们一听说去收麦,去搞农业活,大多心里都不很舒畅,有的还埋怨说:“去割麦子我还不如不来当兵!”
   出发前,指导员针对性的做了动员工作,他引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语录,强调了这次搞好麦收的重要性,要我们全连指战员克服困难,完成好任务。指导员说:“军队要吃饭,吃饭要靠种地产粮,谁不喜欢搞农业,谁就是忘本,谁怕劳动就不是好兵……”我认为指导员说的话很正确,再说咱农村娃娃怕啥割麦呢!再说微山湖那个地方还是铁道游击队的抗日战场,去看看也不错啊,我心里到时挺欢喜,动员会一结束,我就小声哼起了“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五月2日一早,我们全连一百零八个战士(留下了连队菜地班和几个病员)就背着背包出发,开步行军走到微山湖。临沂到微山湖农场足有160公里,要求三天内赶到。我们沿着马陵山的林间路行进,后勤司务长用马车上拖着粮米油盐跟在后边。一路上副连长指挥着唱歌,讲些故事和笑话逗战士开心,行军路上显得很有生气。只是炊事班的行进有点缓慢,因为他们要背负两口大行军锅,还要带几十斤引火柴显得很笨重。第一天行走60公里,宿营时炊事班没有按时开饭,各班都有战士发牢骚,连长把炊事班批评了一顿,要他们连夜出发走在前边,保证第二天按时让战士们吃上饭。炊事班值得依照指令由司务长带着半夜就出发了。
   第二天行军在蒙山境内,路开始狭小陡峭起来,副连长也没了昨日的劲头,沉默着迈步。上午有的战士开始走不动了,随时就有人坐在路边休息。连长怕耽误行程,就催副连长带头走前,加快速度。连长号召各班排之间互相支援,互相被鼓励帮助前进。
   这样坚持俩几小时,炊事班也按时做出了午饭。战士吃饭后继续走,可是问题来了,炊事班拾掇完后又到了后边,他们必须加快速度。炊事班班长背着行军锅,端着盆瓢勺子,一路叮叮当当的极不方便。我见了,就去帮助把行军锅接过来,背在自己身上。我个子本就不算大,行军锅几乎把我全部身体罩住,战士金有才哈哈地笑起来:“金山好像一个大乌龟在爬动。”
   我不理睬这些,背着行军锅尽力走。还有几个战士也去帮助炊事班背负东西,炊事班就赶在前边了。我发现三班战士关成银背不起背包,也就一把拉过来加在我的背上。这一天我先后加了一口行军锅和五个背包在身上,背上简直就叠成了一座小山,但是我没有掉队在山路上。连长把我当成榜样在鼓励全连!
   第三天下午,我们连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在离农场十里远的一个庄园里驻扎下来。连长交待每人每日的割麦任务:“我们连队只管把麦子割倒,整齐地放成脸盆大的堆子,后边有捆手和拖拉机来装运。每人每天至少割三大行,也就是九小行。不提倡多割,完成任务就不错了。”
   战士们一听觉得任务不重,都表示一定完成好。“割九小行麦子值个铲铲!”金有才当着他的班长夸下大话。
  
   各班领来镰刀,熟悉水井,道路等方位后,连队就进入休息,准备第二天去农场割麦。
   那镰刀把子足有二尺长,我用起来感觉很不大习惯。为了明天割麦适应,我睡觉前还在悄悄练习,尽量使用得顺手。
   第二天蒙蒙亮,我们就吃完早餐向麦地出发。站在麦田坎上,战士们一个个都惊叫起来:“我的老天爷呀,咋么看不到边呀?”
   眼前麦田一望无涯,麦穗沉甸甸的弯着腰伏在垄上,四周全是麦子的海洋,战士们就是麦海里的一个小虫子。
   连长大声喊:“大家全体注意,我们每人一次割三个小行,来回割三次就可以自动回去休息。但是一定要捆好放好。”连长继续交待说:“这麦子一行大约有1500米长,来回三次就是4500米距离。我们的午饭就在那麦行的出头处,割完就可以吃饭。吃饭后又从那头割向这头,记住三个来回啊!大家记清楚!”
   听完连长交待地任务,一个个咬牙摇头:“这么长的九行,要割死人也!光来回走路就是四十多里,还要割麦,那不累死个哥哥!”金有才,关成银等几个发气牢骚来!
   班长田统作是山东人,懂得割麦,他拿着镰刀。撩开步子做了示范,然后带着两个战士开始割麦。我与张国胜,唐树华三人一组也下到麦田。我们三人约定,每人放一手麦为一捆,放整齐不返工。我在中间开镰,唐树华在左,张国胜在右,跟在我身后一尺远近。
   我学着班长的动作,左脚拉开一大步,左手一下揽着麦穗,右手将镰刀放在麦秆上向右后一拉,麦秆就齐刷刷的倒下,再顺手平放下去。张国胜唐树华都学着我的样子割麦,开始有点慢,但是在割到三十米外后,就变得自然起来,我们三人刷刷地割着麦子前进着……
  
   太阳升起来,一望无涯的麦田里,全是金黄的麦浪翻滚,麦穗颗粒饱满,微风吹拂,群鸟在天空穿越,杜鹃殷勤歌唱。我们的后边,有人跟着打捆,有拖拉机在搬运,远处还有歌声,五月的季节,收获与喜悦同在。山地小块麦田里也有人忙碌着,都在不停地抢收夏粮,田里、场坝,田间路上,全是来来往往的身影。我直起身,看看连队的那些班排的战士,都在我们身后老远,起码拉下十多米。“狗日的,这个麦子真不好割,会把我累死呀……”分明是六班金有才的声音。
   我们三人保持着劲头,拉开左腿,左手揽麦秆,右手架刀,使用脆力一拉,其斩斩地割下麦秆,放好。一切都随心应手,还都是基本匀速运动。我们感到这个割麦还是很有趣的。
   太阳火辣起来,我们第一垄割到多半了。我们也都全身冒汗,我停下来,开开汗,捞起水壶,喝几口背在腰间的凉水。看看班长也跟在身后不远,他对着我们发笑,意思是夸我们割得好,继续!
   “热死我哪!”远处又有人在喊叫起来。
   “哎呀!糟了,我的左手划破了……”是四班那边的喊声。接着就见到四班长背着一个战士往医疗点跑去。原来是一个战士的左手被镰刀跳起来割开了一道大血口子。
   “大家小心,注意安全!”连长也咋呼起来!
   我们三人继续割,既小心又稳当地割,保持进度。我们一垄割出头才10点零五分。我们在炊事班处汤面吃了面条,又往回割。连长检查说:“你们三个质量速度都还好,注意安全!”
   我们顶着烈日,不顾汗水掩面,抓紧割着麦子。路上有许多人劳动的人回家吃饭,也有的女人用扁担挑着篮子和汤桶,沿着小路,把午饭送到田里。这些农户对着我们微笑:“我们的解放军也真能干!”
   我看到那些农户吃着农家简单饭食。篮子里放着麦面馒头或花卷,一小盆炒包包菜。小瓦罐或小桶里盛着玉米粥或面汤。那些农户人,脸上、身上到处都有被麦茬划成的一道道红血痕,累得精疲力尽,但是还得继续去收割。此时我真正体会到《悯农》诗中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滋味!
   我们又割完一垄,看看其他班排,也都完成一垄多点了。我们三人又赶紧喝了炊事班准备的汤面,又弯腰往回转割起来。我们决心争取今天在全连得第一名。可是这时,我的腰酸起来,背也发痛,胳膊上被麦芒刺得发红,还有几处发肿发痒。手指甲处也是割成倒刺。但是我想到我们是在完成战斗任务,是在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想起指导员的动员,看看麦田里的收获的喜悦,就感到没有劳累了!继续割起来!
   啊!这麦地怎么这么长啊!什么时候能割到头啊!哎!这么一大片,几时能割完啊!“身后还是有叹息声不断传来。
   但是你牢骚也罢,叹息也罢,每个人都还得努力割,不敢放下手里镰刀。“哎呀!腰这么疼啊!”一贯不大言语的二班战士牟国也叫唤起来。
   “大家加油,人家第三垄也要割完了!”连长和指导员分头督战,大声喊着、激励着。“”快割,快割,用力割,追上去,追上八班副。”副连长把我组当成样子来鼓励加油。
   可越追,我们倒觉得轻松,可是后边的人却感到压力加大。不是麦堆没放好,就是数量大小不一,往往返工一回,更耽误时间。金有才望着连长:“连长你叫喊啥子嘛?你叫喊我还是赶不上!”
   我们三人组遥遥领先,刚到转钟两点,我们就每人都割完九小行小麦,胜利完成任务,揩揩汗水,望着麦田里的那些小黑点儿发笑。炊事班长见到我们还真能干,就主动递上热汤和馒头。
   我们转身一溜小跑回到驻地,张国胜拿来全连的108个战士的脸盆,唐树华去井边打来井水,我给108个脸盆里一一倒上清水,我们三人为全连战友做下这件好事。然后才到微山湖溪流边去看风景……
   下午四点多。其他班排才割完九小行麦子归来驻地,战友们一见到我们给他们打好了洗脸水,都很高兴。二排长夸赞说:“三排这几个兵就是思想好,也能干!”
   以后的每一天,我们都是这样干着。我们每天保持全连第一收工,保持天天给108个战友打洗脸水。
   第五天下午,我们收工回来,我们三人带着瓷盆、水桶,到微山湖溪流边捞回十几斤虾子,四五斤螃蟹,送到炊事班做成虾米螃蟹油炸面,给全连收割麦子打了几次小牙祭!
   微山湖支援军农,艰苦劳累,但也再次磨练了我的意志和身骨。我结合感受在日记里写下一首词:抢收熟麦,正古湖浪拍,军农情迫。唤起碧波,一望无涯尽阡陌。看我雄兵出手,金穗落,香飞飘急。库满积,备够军粮,星梦送甜蜜。刀疾。斩杂荻,看我草上飞,胜过抓贼。爽风习习,吹送红歌壮行色。游泳微山水戏。千树影,沉湖如画。剑气烈,粮食足,万年大吉!
   这次微山湖割麦,我们连续干了十天。回转营房后,连队认真总结。我,唐树华、张国胜都被评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好兵,我还去参加师部“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讲用会。我在讲用会上发言说:“我们来当兵,就是祖国一块砖,时刻听从党召唤,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把最艰苦的任务完成好,为共产主义献身最光荣!”

共 40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五十年前的事历历在目,当兵为人民,涉水跋山去帮老百姓割麦子,三天的行军,经历了太多,到达目的地后,从来没有割过麦子的人们经过十几天的劳动,知道了农民的艰辛,麦田里的挥汗如雨,劳作完后的轻松之间,每一幕都印在脑海中,既有着劳动的辛苦,又有着收获后的幸福感,字里行间是满满的自豪感,当兵吃苦在先,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每一个当过兵的人心中最好誓言。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21-01-29 18:58:18
  向老兵致敬,辛苦了。感谢黄老师,冬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29 21:30:42
  谢谢深夜辛苦编按推发,辛苦了!当兵那些年说干就干,干也舒心!不怕苦不怕死的扑下去干!不像如今这些按上班时干有钱才干!回忆那朴素的年代!谢谢!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1-01-29 22:03:43
  当兵的人,总把历练写成歌,当兵的人,千辛万苦何必说,当兵的人,外炼筋骨内炼心,面对困难若无闻,三年服役外终生,百岁何及这三春,清苦燃起火热,磨练练就金身,为当兵的钝悴的人点赞!推荐阅读,致礼敬茶!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30 11:06:45
  黄金山,男,1950年1月9日生,土家族,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沙地沟村人。在利川市团堡镇沙地沟村的大山深处,5年时间里,归隐田园,与世隔绝,创作出2万首诗歌,早年当过兵,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