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老兵记忆之让秤砣漂起来(随笔)
去年九月份,受大学同学刘建益的鼓励,我去某公司应聘编辑。那时公司正在搞“致敬老兵”活动。为和平年代里在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上奉献了自己青春的老兵著书立说。两个多月里,我有幸结识了不少老兵。有雪域高原的奉献者汪万利;有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保卫边疆捍卫和平的英雄孙铭新;有参加过311工程和九八抗洪的“耕地连长”肖根生;有在威海流过汗水的孙良记;有因为自己是城市兵而把提干名额让给农村兵的罗根旺;有因为无法偿还连长的救助款,想起这事就想哭的贺庙成;有让我明白为什么战友情比同学请跟珍贵的刘学林;有接受前两任班长教训的肖新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护士丁君扬等等,随后写了多篇关于他们的文字。去年底一部反映和平年代里的老兵故事的书籍《老兵记忆》在公司领导们和燕广聚主编及其他两个编辑的辛勤努力下终于面世。我只分享我写的几篇文字。
我叫李志云,1953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农村。1970年12月应征入伍。1971年8月来到南阳卧龙岗西北的兰营水库——武汉军区通讯团综合通讯连水上训练基地接受游泳训练。
教我们游泳的是连队指导员童吉新。他是湖北省黄冈市风县马曹庙镇刘家冲村人,性格直爽,为人正直,很有爱心。听说他家庭非常困难,但他拒绝这些年部队开展对困难家庭的补助,说是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在生活中,他像父母一样关心着战友们,每天最关心的是有没有病号?不断调理着大家健康向上的情绪。假如哪个战士不舒服,他一定要去看一看,问一问,嘘寒问暖,要卫生员好好检查,确实病了,千叮咛万嘱咐,要么及时服药,进行观察治疗,要么赶紧送去医院,对症治疗。不允许带病训练,带病下水。他经常组织开会,特别关心战友家里发生的困难,遇到哪个战友家里发生了灾难,哪个战友的亲人逝世了,他会和你溜达溜达,跟你促膝谈心,解开你的思想疙瘩,想方设法帮助这个战友尽快脱离悲情,全身心投入训练之中。平时一再教育我们牢记“我们是鱼,老百姓就是水,鱼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道理。
指导员在水乡长大,水性特好,对我们的训练要求特别高,水上科目都得心应手。训练第一天指导员就队我们说:“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空中雄鹰,陆地猛虎,水中蛟龙,’三者缺一不可。你们在战场上的任务是到达一切地域,夺占一切先机,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对手,要想完成任务,你们需要的只有两个字——训练。”然后很坚定地说:“谁也不要说你是旱鸭子,不会游泳,我童吉新手下没有孬兵。只要你们认真训练,三天一定让你们学会游泳,你是个秤砣,(秤砣是部队里对那些游泳比较差的人的称呼——一下水就沉)我也会让你漂起来。”
“学游泳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武装泅渡。因为武装泅渡是军人必须掌握的军事实用技能,这样利于执行特别任务,便于部队穿插部署。但是因为武装泅渡是在着装、负重十二公斤基础上完成的蛙泳运动,光会狗刨不行,每个士兵都要学会蛙泳。蛙泳主要靠双腿的蹬夹水产生前进动力,划臂只起到辅助作用。”游泳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的运动项目,学游泳得先从憋气开始,憋气是漂浮和手腿分解动作的必要基础。童指导员开始教我们蛙泳,先在陆地上联系手腿分解动作,又叫我们学憋气、吐气。换气讲究快吸慢吐,在水中缓慢吐气,出水后瞬间猛吸一口气。童指导员知道我们几个新兵是旱鸭子,为了不让我们拖连队的后腿,让我们笨鸟先行。加班加点训练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学习。先找个脸盆放在桌上,旁边放着吸换气的动作要领笔记本,光着膀子,两腿一迈,猛地就往水盆里一扎。练完呼吸,拿起凉席往地上一铺,胸前垫个枕头,趴着联系手腿协调动作。
熟练了基本动作要领后,开始浅水区训练。在浅水区训练时,大多数士兵基本上掌握了动作要领,只有我一下水就忘了在岸上的一切动作,还是铁秤砣一个。指导员耐心细致地对我单独训练,讲要领做示范。先深吸一口气,使身子趴着浮在水面上,整个人的身体与水面平行,保持平衡不会沉。然后憋着气,手扶救生圈练腿部的蹬夹水动作;像青蛙一样,手脚并用、每蹬夹水一次便用手划一次,再抬头换气一次,划水蹬水,如此反复,节奏很稳定,速度也很快,使身子能往前进。指导员不停地喊着;“钩脚、双腿并拢、划手抬头、张嘴吸气。”一节课下来,指导员脸上净是水,有水库里的水也有汗水。经过反复的摸索和几次的由于手脚的不协调呛水后,“秤砣”终于像汤圆一样,在水中一个个漂了起来。我终于学会了蛙泳。指导员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
学会了不负重的游泳之后,开始循序渐进地学负重游泳。指导员说:“武装泅渡是单人或成队携带武器装备渡江过河的游泳,因而要采用蛙泳或侧泳,利于保持身体平衡观察水面。在泅渡之前必须严格整理服装与装备,特别是重要的战斗装备,要做到衣裤不兜水,随身装备部松散。将所携带装备的重量分布均匀,不要集中在身体某一部分。如果重量集中在上半身,会出现呼吸困难、换气费力现象;如集中在下半身,则会出现腿部下沉明显蹬夹水无力的现象。并且要把衣袖裤腿平整地卷到上臂和大腿的适当位置,不能过松过紧用带子扎牢以防途中滑脱。泅渡过程中采用蛙泳和侧泳姿势,这样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利于观察水面。
在童指导员严格要求下,我们每天都穿着军装,携带着武器装备在水里泡几个小时,受伤和脚上都是皱褶。加上我们的三合一军装在水里泡的时间长会发硬,导致军装的缝口处与身体不断重复运动摩擦,导致颈口和肩部的破裂,伤口处像撒盐般痛苦。刚开始很多胆小的不敢下水,指导员就用橡皮艇栓一根棕绳,另一端扎个死圈套住人的腋下,在安全水域进行拽行,这样看上去比较残酷,但却更能锻炼一个人的胆量。在指导员忘我的陪练下,这样反复训练一个多月后,我们先在水库里徒手游泳,到最后由轻到重的武装泅渡,先由短距离的武装泅渡到中距离再到远距离的武装泅渡。全连百分之九十的战士实现了一万米武装泅渡的目标。
1973年8月18日,是我们连队武装泅渡考核的日子,考核是分班进行的。童指导员几乎一天都泡在水里。考核到最后一个班时,想不到的是一名战友因为装备重量偏移导致换气不畅,继而小腿抽筋而导致身体下沉,战友在水中一边扑腾着,一边大呼“救……救命……”指导员听到呼喊,急忙游过去,用尽全身力气把战友拖到安全处,而他自己却因过度劳累,体力不支,腿部抽筋而溺水牺牲。献出了年仅33岁的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经常参加许昌市举办的游泳比赛活动,游泳时经常想起童指导员对我们的关爱。没有他的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教导,我还是个旱鸭子,还是个铁秤砣。只是秤砣漂起来了,童指导员成了我永久的追忆。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