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我也来谈谈诗歌(随笔)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唐诗宋词,它们是那样的美轮美奂。即便在我情窦未开,甚至还不能完全明白其中意思,就凭那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句子,我也会摇头晃脑地主动诵读,根本不需要老师去要求。
我一度以为七律也就是八句七个字的句子组成,也曾一度以为词就是根据词牌写出相同的字数和句子就行。然而,我错了!只有在深层次的学习后,我才知道原来诗词还要讲平仄,讲押韵以及还有词林正韵、平水韵之类的规则。而律诗还有对仗和起承转合的讲究。
写古体诗词这么难,那现代诗是不是就很简单呢?或许,许多人应该是这样想的。既然你条条框框太多,我写不出来就革你的命,于是就出现了近体诗。上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如火如荼,新诗也出现了,各种帮派团体林立,一派繁荣景象,真正地做到了百家争鸣。那时候的诗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无论是唯美的爱情诗还是描绘社会现象的叙事诗,这种作风一直延续了几十年。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再一次蓬勃发展。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普及,许多人都有了写作的冲动。诗歌,作为一种简短的文学体裁,被人为地降低了门槛。有些人甚至一度以为诗歌就是一段话的简单分行。许多人开始自立门派,自冠头衔。口水诗、废话诗纷至沓来,梨花头、羊羔体甚嚣尘上。然而,它们终究是昙花一现,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还有些人也许是觉得这几种诗太浅薄和庸俗,于是另辟蹊径。他们把句子改造得晦涩难懂,语法和词性已不是他们考虑的范畴。他们在不知所云中寻找感觉,在云遮雾罩中洋洋自得,自诩是有深意。于是,造就了一大批文化水平低的人看不懂,文化水平高的人看不上的所谓新诗。
我无意批判新诗的发展趋势,因为我的审美观只能代表我自己,代表不了别人。但是,现在的文坛,那种相互吹捧、互相吹嘘的风气却越来越猛烈。我看到了许多文人露骨的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完全没有了文人的风骨。
贾浅浅的事上了热搜,在新闻中刷屏,我是完全被动地读了一些。我不想蹭这个热度对她说三道四。但我相信,这个文二代的出名,有自己一定的文学功底,也一定有些媚俗文人的推波助澜。
不过我对诗歌的热爱,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我相信,诗人必须要有诗心,有了诗心才能写出好诗。你爱你的这体那体,我只爱我的唐诗宋词。你一天写个三首五首,我只等我的灵感闪现。
做自己,写自己喜欢的诗,写能够引起好友共鸣的诗就行,即便有砖头和嘘声,只是我不想故作高深,也不想肤浅庸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