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践行中华文化复兴 展示书法艺术风采(散文) ————赏析杨俊亮国庆献礼邮册感怀
昨天,老战友杨俊亮偕同夫人宋桂英来到我家,赠送一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伟大历程,中华复兴》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这是中国邮政专为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杨俊亮制作的国庆献礼邮册。让我眼前一亮,心灵一震。原先知道俊亮战友多才多艺,摄影绘画精深、书法艺术了得,未曾想国家邮政能出精品专集展示其书法艺术风采,真是可喜可贺,让人爱不释手,倾心欣赏,心灵激荡。
《伟大历程,中华复兴》序言阐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2019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伟大历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9年也是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迎难而上,以坚定的步伐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书画艺术家专业委员会、《中国书画报》华夏之星艺术中心邮品艺委会、中国国际集邮网联合邮政、电信、造币等部门向全国出版发行一套《伟大历程、中华复兴—庆祝建国七十周年》艺术家国庆献礼珍藏册,0以表彰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文化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们。《伟大历程、中华复兴—庆祝建国七十周年》艺术家国庆献礼珍藏册内含邮(邮票)、币(纪念币)、卡(电话卡)于一体,邮币卡有着“国家名片”之美誉,一直是大众收藏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本套国庆献礼珍藏邮册的出版发行,展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文化复兴做出突出贡献艺术家的风采和成就。
展开邮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枚印有杨俊亮肖像的中国人民邮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复古票,每枚贰萬圆(非使用面值),是集邮部门出版的以邮政部门出版发行过的经典邮票为范本,经过著名邮票设计师结合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突出的事物、人物精心设计的。接着是10枚精致的纯银币(直径3.4公分):刻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字样的毛主席像、国徽,标明新华门、为人民服务、伟大历程、中华复兴字图。三是“杨俊亮作品欣赏”,大气恢弘,遒劲典雅的书法作品篆刻在12枚(每枚有“和谐”二字,标价1.2元)邮票旁,相得益彰,让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四是艺术家展示:一幅王之涣描述塞外苍凉的代表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行草,笔触挥洒自如,疏朗清晰,章法有度,一气呵成,美在其中。五是两张写有“惠风和畅”“观海听涛”的一卡通和杨俊亮敬录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明信片。六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张“共和国70华诞全国佳邮精品展示”,写有苏东坡词《赤壁怀古》。七是印有杨俊亮敬录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书法作品的中邮一卡通及印有天安门开国大典图像的首日封。整套邮册内涵丰富,意蕴深邃。杨俊亮以他的书法艺术展示其中华文化践行者的业绩风采,给人启迪,激人奋进,去争当中华文化的践行者!
杨俊亮,河北承德市人,1954年7月14日生,大本文化,中共党员,现为中国社会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俱乐部理事会理事。1976年入伍,先后在团、师、军、军区政治机关和县区武装部工作26年,2002年转业地方,任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副局长、区双拥办常务副主任。在地方工作期间大胆创新,积极进取,先后获得首都军警共建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曾作为英模代表两次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军庆“八一”招待会和国庆招待会。
知心战友、知音文友,互勉共奋,惠及终身,实为难得。前几年,杨俊亮战友出版了一本《石子集》文集,我认真拜读,颇有感慨,随即写了一篇评论,在网站发表;后来,他又赠予我《美在心中》《杨俊亮摄影作品集》以及书法作品集,我从中获益匪浅,又分别写出赏析、点评,收录我的文集之中。前年,我赠予俊亮战友《夕阳漫笔》文集,他即榜书一幅《老当益壮》,我装裱悬挂电视机上方,抬头就见,励我心志,奋发进取。战友鼓励,亲切动人,激荡心房,豪情满腔,决心继续笔耕不辍,不久就写出自传《回顾与思考》,去年出版后赠给俊亮战友。近日,他将文集封底的八句感言,写成横幅并装裱送我。我即刻悬挂于室,让家人随时可见:“回顾历史,不忘初心;思考现实,牢记使命;优良家风,传承后昆;追逐梦想,奉献人生。”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就看你怎样追求,变成现实。唯有奋斗不息,奉献自身,才能在复兴中华的历程中,成就无怨无悔的人生,使生命富有意义!老朽年届84周岁,仍须努力,尽心竭力,让晚霞璀璨,余日生辉,不负挚友勉励,追逐人生梦想!
马克思说:“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因此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友谊之花开在互相理解、互相勉励,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沃土上,愿它在人生的道路上、践行中华文化复兴中,展示出多姿多彩的风采!
(2021年2月5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4周岁休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