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赶集(散文)

精品 【东篱•追】赶集(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638.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24发表时间:2021-02-12 08:27:41
摘要:赶集,存在了多少年了,我的母亲有两个属于她的集贸,日子里的集市,写着母亲的生活希望。如今,也有赶集,年前赶大集,看看新变化,感受时代的脚步,日子的美好。追一段曾经的时光,与亲爱的母亲共话今春的温暖。

【东篱•追】赶集(散文)
   过大年,有前奏。就像一场大戏,赶集是大年拉开帷幕的序曲。追忆往昔,苦涩的日子遇到喜庆的集贸,冲淡了苦味;如今开车逛集市,看看好日子怎样欢聚扎堆儿,靓了一个广场,沸腾了一条老街。赶集的习俗虽老,却不断翻出新花样。
   老俗话说,腊月二十七,放下活儿赶个集。我的老家南桥头,往南六里地是赤山集,往北六里地是王连集。年三十前,几乎天天集,没有了赶集日期的限制。不过母亲很守时,二十七赶个王连集,遇到虎年,她还编一套歌儿:“称个王,摆摊是小猫,逛集成大王。日子连连好,看物从不恼。”这“王连”俩字,是王家庄和连家庄并称,跟万兽之王老虎不沾边,母亲总想给自己一个好心情,所以就自创歌谣,她会哼曲,自成格调,旋律也优美。曾问母亲是不是唱过大戏,母亲笑。那时赶集不叫“赶大集”,母亲也不喜欢那个“大”字,长长的一里地的集市,她逛三个来回才半上午,母亲是小脚,她心中妒忌那个“大”。其实,母亲就是赶集沾沾喜气而已,集上的新鲜玩意,弄得她心中不是滋味,摊位上的年货,让她眼馋却不敢弯腰问价。这是母亲回家跟父亲闲聊说的伤心话。
   似乎没有看见母亲有一件像样的色彩鲜艳的过年新衣,总是穿着一件对襟的粗布蓝袄子,褪了色,但很洁净,一尘不染。之所以如此,都因为母亲出门前,要拿过鸡毛毯子弹个三五遍,才敢扭着小脚往集上赶。她对日子是虔诚的,她说,在集上遇到个认识的,不能让人说闲话。什么是闲话?在母亲看来,拉拉乎乎(方言,不干净的意思),就是戳耳根子的话。母亲赶集,并非完全为了购置东西,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集市上亮个相,点点头,算是给乡亲一个过年的问候。是啊,我也常听到她跟父亲念叨看见谁,谁怎么样。听到不好的信息,她唉声叹气,只是她不会说“但愿人长久”。
   母亲是没有多少资本去赶集的,但这种爱好并不因贫穷而抹杀。她在秋末就盼着家里的母鸡好好下蛋,可这不是人为的事儿,但她坚信事在人为。她到海边捡些蛤蛎壳儿,上石臼捣碎,用来喂鸡增厚蛋壳,去地堰采很多草种子,让母鸡吃鲜,希望母鸡“中用”,年集上,她每次卖三五把(一把十个)鸡蛋,此时母亲感觉真是物阜家丰。她从鸡屁股银行抠来的钱,自知要珍惜,但她看好的东西,也要舍得买,哪怕买贵了,回家感到后悔,嘟囔一个晚上,释放了,一样还是体会到豪爽购物的快乐。母亲如果听到“银行”,会惊愕,得告诉她就是村上的信贷社,就是管收发钱的“麦子姑”,母亲会说,她的钱可不敢动。鸡屁股抠的钱,母亲称“鸡毛信”,来得可靠,比利息高得多。
   我曾嘲弄母亲“囤积居奇”,母亲说,倒是想开个“鸡蛋店”,“割尾巴”也不怕。的确,母亲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生活的愿望从来没有泯灭过,哪怕就是挨整挨批,她也认了。
  
   二
   旧赤山集中间有条小河,母亲总蹲在河岸,手中拿个鸡蛋,见人往她身上看就摇一摇鸡蛋,她就这样做着广告,其实很多人都认识我母亲,外村人也称她“小脚义嫂”,因为裹脚,母亲很出名。母亲不会讨价还价,但靠着坚守,她握住篓子的提梁不松手,找到买主给了合理的价,母亲才放手,满脸堆笑。人家都说,赶集卖货勤吆喝,可母亲从不当王婆卖瓜的角色,母亲做的是真的“微笑生意”。
   我毕业参加工作那年,我的姐姐说家里的旧家具变卖了吧,还还欠债。本来旧家具摊位不在那个小河岸,我性子硬,就在岸边摆着家具卖。我就是想站在小河边,和已经去世的母亲对对话,哪怕闭嘴无言,我也可以在静静的小河水面看到母亲的影子。
   再好的东西,母亲也舍不得尽情地去购买,花一分钱,就像从她身上剔下一块肉。她精打细算,还要让篓子不空,感觉往家买的东西实打实。母亲说,那就是图个充实。我说是虚荣心。母亲无言,转过脸去,抹着泪。回来我们母子谈到这一幕,她说,孩子,那不是显摆,总想过一把殷实的日子。是啊,她每一次拎回的篓子,都盛着满满的生活希望啊。
   一扎油条,其实就三根,我们家三口子,吃的时候,母亲的都塞到了我碗里。一扎地瓜粉丝,过年熬粉条大白菜,没有几片猪肉,吃起来也不逊色,起码粉条滑溜溜,全家都喜欢。母亲说,篓子都放不下了,就是没有负重的感觉。母亲总忘不了给我买一包糖瓜,就是人们说的“麦芽糖”。我喜欢吃这东西,其实,我长大以后,父亲说,不要再吃那东西了,理由是坏牙。还有一层意思,父亲告诉我,母亲总怕儿子跑回他的家,想拿糖瓜黏住儿,甜着儿……
   我是母亲抱养的孩子,母亲生怕生分了我,其实,养育之恩和生育之恩的天平早就倾斜到了前者。
   我高中毕业那年,因为日子好转,年终决算,队上也分了钱,母亲赶集什么也不买,买了两张大红纸,细卷了不显眼,就卷得很粗,差不多有一沓纸的样子,用纸捻儿系着,横在篓子里。母亲说,儿会写毛笔字了,今年要贴对联。
   太为难了。我从书箱子底部找出一支旧毛笔,翻出一截方墨,就是一块磨刀石上研墨,墨汁留在瓷碟子里。
   创造幸福跟党走
   扎根农村大可为
   这副对联受到老街邻居的称赞,可哪里是对联啊,不对仗,无声韵,平仄全乱套。可那时的水平就是这样。也从这两行字上看到了社会面貌。那年,我们高中生是呼喊着“哪来哪去,社来社去”的口号,放下了书包,就奔赴山岚,投入夏收夏种,插上红旗就整大寨田。前几天回老家,发小让我给他编写一副春联,还嘲弄我,说,记得曾经编对联不怎么样,现在可是“出手不凡”,让人刮目相看了。
   时代总会给我们打上烙印,困窘曾经是我们的生活颜色,但这一定不是我们的血型。心情和意志,不会因贫穷而压抑,未来和希望,我们并未有什么更大的期待,蝶变的时代,总不会放弃我们。
   那年月里,对联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喜庆色彩的,更多的是表达决心。其实,在我的眼里,母亲买红纸,还有一个私心,她想留下一些边边角角,放在梳妆抽屉里,用来做口红。我不懂得口红品牌,回忆起来,母亲的口红纸,纯粹鲜艳,还有馨香,胜过什么香奈儿,好于圣罗兰,就是阿玛尼也逊色。
  
   三
   相对于王连集,母亲好像不大喜欢。不过,她就是不去,也用不着惦记,尽管到了赶集的日子也念叨,她说半月去一次就可以。她把家的禽和蛋都给了庄里的奎大娘,我记得是这样称呼的。奎大娘是和母亲一起闯朝鲜的老乡,所以就帮母亲卖些东西,也包括母亲扎的炊事(刷锅用具的),卖不了几个钱,五分钱一个,也不大好卖。母亲总是从自家小菜园割些菜捎给奎大娘,以表感激。记得那年,我家的条件稍好,母亲扯了八尺花布,作为答谢的礼品,两个女人在过道里,你推我搡的,场面我还记得,她们眼角闪着激动的泪花。最后,母亲说,奎媳妇,你看花布我能穿?埋汰我是吧?母亲比奎大娘大几岁,也老相了。奎大娘这才接住了花布,花布就像瘫软在怀里,她们是含着泪告别的。
   母亲也看好王连集,每年可以让奎大娘代卖十几棵酸辣大白菜,每棵三四角钱,一棵窖藏的白菜才卖一角钱,酸辣白菜可以翻番,母亲很得意,她说也值这个价,她去海边打来牡蛎肉,洗净,发酵,充当酸辣白菜的“鲜货”,母亲说,比上山上场地干活赚钱快。每年酸辣白菜收入近十块钱,真金白银啊,母亲赶集是用心的,总可以从日子里找到缝隙,赚不了盆满钵溢,起码可以缓解生活的难。
   母亲不愿赶王连集,她说那是乡下,比赤山集总少卖几分钱。赤山集靠近有小香港之称的“石岛港”,价格到了年关就蹦高儿,母亲可高兴了。
   母亲赶集,我心中难受,一身乌蓝色的粗布袄子,将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打扮成了老妪的样子。母亲一年四季就裹着一方蓝头巾,头巾还打了补丁,这是给儿子丢人!那时我不忍看。十几岁的我,萌生了这样的愤怒情绪,但在母亲面前不能耍威风,我温情地许下誓言,等我能行了,一定给妈妈买一面好看的印花头巾。这个愿望落空了,在外念书的半途中,母亲溘然而逝,再好再美的花头巾,也唤不回母亲的回首……
  
   四
   我读书的时候,上课常走神,听着街上的喇叭声,我就想母亲在集头上的树荫下歇息的情境,车来车往,五六里地,要丈量多少步子。我打算毕业以后,攥足了钱买一辆自行车,驮着母亲去赶集……
   第一个寒假,母亲还健在。我从烟台汽车站乘车就直达赤山集车站。我希望看到母亲那日在赶集,可我算计了一下时间,到赤山集,估计也得午后三点,集市该早算了吧?或许母亲和我心灵感应,她在等她的儿……
   现在我开一辆雪佛兰汽车,如果母亲活着,能够乘坐儿开的车子赶大集,那是怎样的滋味,天翻地覆啊,可母亲会“骂”:儿啊,这不是夜半烧票子么?败家子啊!说完,母亲一定笑,她就是火气再大,也用笑收尾。为了纪念她,我和妻子商量年前赶大集,重点是赶王连集赤山集,也算改变一下我们过年的方式。
   妻子说,啥也用不着买了,微信一点,年货备齐,也就是陪着作家弄点素材,散散心。
   年年有余,鱼一定要吃的,除了新鲜的,冰冻的一概不吃。点了“曲波海鲜”,各样小鲜三十斤,腊月二十九就送到家了。富平的柿子,陕西的苹果,南方的香瓜,台湾的凤梨释迦……在地下储藏室里,琳琅满目。去八河生态园,自采60斤草莓,到崖头大集再买40斤菠萝蜜红薯。窗外挂着10斤灌装好的香肠,冷藏着各10斤的牛羊肉。我说,若是母亲看了会皱眉头,妻问为何?我说母亲赶集一辈子买的东西累计起来也没有这么多。
   过日子就怕对比,尽管这样的对比手法,在以前就大兴过,但今非昔比,得出的结论最有力。我们所处的时代,一定会时时有惊喜,天天有蝶变。
   胶东熬鱼,太腻。这是我的评价,我想吃清蒸鱼了。于是驱车赶石岛集,黄花鱼、马友鱼、金鲳鱼、青鲈鱼,各五斤。年集上的鲜鱼,品种齐全,价格也合适,不到两百块,年鱼就买妥了。
   滕家集的油条,远近闻名,俚岛集的油炸糕,近前不买别想走,香味扑鼻三里不散。赤山集的火烧,一滴水不加,麦秸烧火,铁锅里翻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绿对岛上的蜢子虾酱,必须来一瓮,瓮不大,别害怕,二十元一瓮,记得20年前我到北京饭店吃饭,服务员告诉我,荣成产蜢子虾酱800块一盘。要赶个绿对岛集,要买!想享受一把得了大便宜的感觉。
   赶集赶热闹。朋友老海知道我在赶集,发来一句话,我回他,就是看不到踩高跷,扎火把的影子了。他说,年初一陪你去他老家人和集,那儿的民俗百年不变样。
   去赶渔村青鱼滩大集。集面上单调了。只有两大货物排成行,成一道大风景。自东而西半里路,一道闪亮的红墙,村民戏称“青鱼滩红墙”,我明白,这是挑战“莫斯科红墙”的说法。鲜红,精美,彩印,艺术,亮眼,这些词儿属于一面对联墙的主题色彩。城里回家过年的人,这次轮着他们走进新环境,眼睛不够用的,到处是新奇,一街看不够。手机唰唰地拍照,一个说,回家发圈吧,别耽误了看。
   还有新奇的,冷落了对联墙。房前一行桌子排开,笔墨纸砚齐全,这里可根据家庭成员,按照事主的意思,现场编写对联,很抢手,挨挨挤挤,人满为患了。我钻进去看,原来有我的一个同事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我说,这碗饭很香,不好吃。他听到了我的声音,抬头一笑,招手邀我帮忙。岂敢岂敢!几个客气的字,不能耽误了老同事的生意。
  
   五
   妻子喜欢花,说今年远在省城的孩子,因防疫的需要,不回家过年了,她必须买四盆鲜花。是啊,这不是她的比喻,是她一贯的心思,孩子如花,花如孩子,什么是本体,何为喻体,说不清了。集贸还有专业之称?我问。妻子说,早打听好了,车脚河大集就是花卉大集,在法华院AAAA风景下。
   山里的春,似乎早就保温好了,在山脚,迎面而来的是暖暖的山岚雾气,雾霭不甚浓重,氤氲着花的芳香,分辨不出是哪种花香,让人急切想看看花之容。
   这哪里是赶集,是赏花。让新春沐浴在花香里,让花香给春节增加氛围,一旦联系起来,意境就有味儿了,赶集,是考验一个人的艺术审美眼光的,没情调的闲汉不能赶集,这是妻的观点,有些让我哭笑不得。
   一盆杜鹃花,粉淡粉淡的,妻说,一掐流着汤汁儿,新春是嫩的,粉杜鹃有象征意味。一盆经霜后的多肉,小时候我好像吃过多肉的瓣儿,妻子说,品种不一样,肉嘟嘟,红酥酥,就像捉迷藏的孩子被冻疼了的手,想放在唇边呵一口热气,给它一点温暖。波斯菊开得正盛,品种并不珍贵,就是看好它经秋不谢,越冬还绽,妻子说,这种菊是想和春花接吻了,看着有点不好意思,不过,这样我们看到菊,就不会干仗了,我真想不通这是哪国的道理!方盆的异叶南洋衫,虬曲蜿蜒,自成姿态,如悬崖探身,似龙须发怒,真称得上是精致盆景。妻说,这棵衫,有一种学习精神。我明白了,这是给外孙一个警示,紧张,发奋,应该是杉的形态寓意。
   现在赶集,纯粹属于精神赶集,看看新气象,逛逛未漫步的地方,瞧瞧新奇的事儿。其实,物质上不再缺乏什么,与我母亲那时赶集相比,云泥之别,母亲一贯是和蔼可亲的,我想在母亲跟前渲染,她一定不会责怪我,因为每当我学习上得个什么奖状,哪怕没有拿到什么证明,只要说了,母亲都要雀跃起来。真希望母亲还活着,我给她讲“赶集见闻”。
   网上有大集,一个世界一个大集,鼠标一点,手指一划,想要的东西雪花般飘来。如果告诉我母亲,现在赶集,小脚不行了,得锻炼一根灵活的手指,母亲一定会愕然。好吧,就不为难母亲了。
   赶集,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的史书,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通读赶集史,感恩新生活吧。
   有些东西,陈旧了,会过时,我们会把它送走,但赶集不在其中,赶集是一种情结,联结着生活里的你我他。
   胶东有一句话,老太太赶集,紧赶慢赶……后面啥话你去猜。后半截是我母亲不喜欢听的,原来是:紧赶慢赶赶不上。我想告诉母亲,别怕,儿开着汽车,什么都赶得上,不行咱就乘高铁去!
  
   2021年2月1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4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每逢佳节倍思亲”,怀才老师在新春到来之际思母念母之心更是澎湃沸腾,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化作潺潺溪水暖人心扉。品读怀才老师追忆母亲的散文,总忍不住泪盈于睫,那绵长厚重的母爱啊,感天动地,叩击灵魂,同时感觉有一股强劲的力量穿越岁月的山河,拂过光阴的风沙,袭来丝丝缕缕的温柔与亲切,让读者沐浴在母爱的圣洁光辉下,心灵得以荡涤澄澈,变得剔透无暇。作者用朴实深沉温润的文笔向我们娓娓道来母亲赶集的旧事,两个集市,母亲去赶的目的,是想做点小生意,赚点小钱,对于母亲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盛满生活的希望啊,再买点必须品回来,细细打算,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文章画面感强烈,母亲的小脚、母亲的话语、神情、动作,赶集时与乡邻温暖的问候,还有表现出的对新生活的期待,在那么困窘的境况下依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给了“我”无比博大沉甸甸的母爱,“我”并非母亲亲生,但“我”得到的呵护和疼惜比亲生儿子还多得多。母亲会自创歌谣,喜欢穿旧粗布蓝袄,但她很讲究,爱整洁,希望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是啊,生活再苦,品味不俗,精心打理,悦己怡人,将苦日子过成明媚的风景;现实再不济,也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母亲总是以阳光的心态影响“我”,以厚道善良温柔的人格感染着“我”,也感动着邻人。“我”想等我学业期满出来工作了,为母亲买一面好看的印花头巾,但母亲未曾等到那一天竟溘然长逝,留给我无尽的遗憾与伤痛。如果母亲活着,坐着“我”开的雪佛兰汽车,随“我”赶如今的大集,目之所及,琳琅满目,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实体店买的不够尽兴,还可以网购,天下美食,各地风味,可以让母亲尽情地享受啊。看花,买花,让日子氤氲着香气,多美啊。可是,母亲早已不在人世,赶集生成了一种情结,通过赶集,更加怀念母亲的好,体会母亲的不易;通过新旧对比,感恩新时代,珍惜新生活。全文字字厚重,情感充沛,荡气回肠,主旨鲜明,表达淋漓。一个个小故事,从悠远的时光深处拉回,品味,细读,母亲的音容笑貌清晰浮现,似电影中的一个个特写镜头震撼人心,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绵绵的思念似长江之水奔腾不止,引人共鸣,感同身受。欣赏怀才老师大作,赞文思笔力,感谢投稿东篱,创作辛苦啦,倾情力荐赏读,谨祝老师春节愉快,大吉大利!【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21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2-12 10:58:41
  浓浓的亲情,以及浓浓的乡情,都来笔端凝聚,真的说不完,写不够啊!去赶集,这是乡村人的一件乐事。把自己家里的东西,用筐?来卖,集上有什么好东西,再用筐?回去。老师的赶集却不同于往日,那集上有母亲的身影,她卖的东西是很实在的,给不到她要的价格,是不卖的。啊!乡间的美好真情啊,都在那一方打着补丁的蓝头巾上。问候春暖,谨祝老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2 11:05:06
  孤独老师的美评,更走进我的心,母亲的那些往事,音容笑貌,细微动作,总是晃在眼前,母亲没有活到这个好时代,寿命不可自由延长啊,但愿母亲在天能够感知孩子们的美好生活而安心。谢谢孤独老师美评。贺年:阖家欢乐,万事胜意,幸福美满,牛年大吉!
12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2-12 11:15:53
  对于从小在乡下长大的人来说,赶集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三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集市都有着自己的地域特色,怀才老师的赶集趣事,也让我想起来我们老家的赶集,虽说赶集上店在农村大都是大人的事,但小孩子赶集那叫个闲逛。其实,在我们老家赶集最热闹的还接近年前的最后两个集,在我们老家就是“花花集”,与平日里集最大的不同,就是卖鞭炮和烟花的充满了集市。就像怀才老师说的是新年的序幕。家家户户买鞭炮和烟花,过大年。在农村不能没有集,只是赶集的形式在变,而是越变越繁华。怀才老师的”赶集“的确太有味道了。大大点赞!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2 11:21:18
  好像,我于某年的年前,走过万德镇,遇到过大集,没有下车赶集,匆匆而过,似乎卖春联和鞭炮的多。赶集,其实更多的是南村北疃的人凑一起,点点头,一种民俗,很古老,没有消失,可见其魅力。在县城,都有一处大集,上海还有什么豫园老庙的,现代城市也不排斥赶集。一部民俗历史,继续展卷。谢谢习之社长留墨。谨祝:阖家欢乐,万事胜意,幸福美满,牛年大吉!
13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2-12 11:41:38
  怀才老师的母亲勤劳、朴实、可爱,对生活热情满满。把清贫的日子也过出了滋味。因为有母亲,再苦的日子都是甜滋滋的。如今日子富庶了,母亲却永远而去,多想让母亲享受一下这个时代的富足与美好呀。思念母亲也昰一种幸福,如永不熄火的火焰,灿烂了所有的白天与黑夜!文章下笔从容,读之让人内心一片汹涌,这就是老师文字的魅力了。祝您岁月静好,情怀不老,幸福缠绕!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2 11:46:46
  明月梅花老师好!谢谢您美评,磨目了。母亲总要离开我们的,但她所给与我们的爱,传达给我们的精神意趣,并不消散,这些是最好的继承,无需说明财富,母亲的爱留下,伴随岁月,岁月温暖,足够了。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想起母亲,赶集只是一个壳子,母亲在其中。很喜欢明月老师的美文,期待着。谨祝“阖家欢乐,万事胜意,幸福美满,牛年大吉!”
14 楼        文友:非语易之        2021-02-12 13:31:15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集市。岁岁年年集不同,年年岁岁亲亦是。怀才老师用笔老道而细腻,念母思亲绵长隽永,祝老师新年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2 14:04:14
  岁岁年年集不同,年年岁岁亲亦是。非语易之老师好,说得好。是啊,赶集里有一个主题,不但是买卖,还有为了生活而穿行。问候老师,谨祝:阖家欢乐,牛年大吉!
15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1-02-12 17:06:48
  过大年,唱大戏,赶大集,沸腾了老街,冲淡了苦味,浓浓的年味,绵绵的亲情,生活的希望就淋漓尽致了。年年岁岁亲亦是,岁岁年年集不同。集市不仅是一部农村发展史,也是一轴城市旧时光的画卷。牛年第一天,就急急忙忙追着去赶怀才老师用文字开设的精神集市,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但那集市的明媚风景,却化作了潺潺溪水,温润了我的心扉。在那悠远的时光深处,我看见了赶集的“母亲”:总是穿着一件对襟的粗布蓝袄子,扭着小脚,哼着小曲,也并非完全为了购置东西,就是在集市上亮个相,沾点喜气,然后点点头,算是给乡亲一个过年的问候。手里虽然拿着鸡蛋,却从不吆喝,见人往她身上看,就摇摇鸡蛋,“微笑服务”。母亲赶集是用心的,总可以在日子里找到空隙,赚不了盆满钵溢,起码可以缓解生活的艰难。每次赶集回来,虽然只是保证篓子不空,却盛满了生活的希望。儿子虽然是抱养的,但养育之恩和生育之恩的天平早就倾斜了前者。儿子是孝顺的,但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溘然而逝,儿子给妈妈买一个漂亮的印花头巾的愿望落空了……赶集感到这里,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已经“头沉沉而泪潸潸了”。天堂里的母亲啊,不用紧赶慢赶,儿子开着汽车勒,什么都赶得上。再不行,就乘高铁去。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2 17:17:53
  大过年的啊,梅骨老师的美评,说得我有点泪目了啊。想起了母亲,心酸都化为了眼泪,日子里,我们还有美好的含义,这个年很有味。谢谢梅骨老师。相识几年了,我们握手前行至今,也是不离不弃。真心希望梅骨老师日子美美的啊。初一拜年:阖家欢乐,万事胜意,幸福美满,牛年大吉!
16 楼        文友:东辰        2021-02-12 18:07:52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母亲一一是永远写不完,看不够的文章,也是最光彩夺目一幅美图。
   母亲,她是把持家过日子地好手,又是美味佳肴设计师,她!一生的功绩正是一部人见人爱、人敬.人崇的教科书。母亲她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人的尊与敬就是她胸怀中的阳光,灯塔是别人照亮而又是自已心里有明灯的标志。
   老师笔下的母亲正是这样伟大而有可敬可亲的母亲,她所做出来的一切是被人尊敬,被人宣扬赞美的。这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正是她们平凡才障显真正的伟大之处。也是她的泽恩宽广,无私奉献,才有这篇妙笔书写。新年!来赏此文,五味全也!
   正能量产物,赶集正映那美丽新年梦的萦绕。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2 18:39:55
  母亲是生活的温暖之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谢谢东辰老师美评鼓励。母亲已逝,但精神不朽,在怀念里,母亲的影子总是走来。爱我们的母亲,感恩日子,用好好生活的态度,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谨祝阖家欢乐,万事胜意,牛年大吉!
17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1-02-12 18:39:06
  有些东西,陈旧了,我们会把它送走,但赶集不在其中。它是一种情结,一份寄托,联结着生活里的你我他。母亲虽然没有多少赶集的资本,但这种爱好并不因贫穷而被抹杀。在那用脚赶集,物质匮乏的苦难日子里,人们却充满希望,少有忧愁。然而,在开车赶集、上网赶集,物质丰盈的当今社会里,我们丢失了什么,又该感恩什么呢?作品情真意切,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在认识怀才老师的这些年,赏读怀才老师的一篇篇美文,犹如在赶一场场永远不散的集市,感觉总在淘宝,总有所得,受益匪浅,感恩遇见。怀才老师,梅骨给您拜年了!祝怀才老师新春愉快!万事如意,牛年大吉!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2 18:43:21
  谢谢梅骨老师这么认真读怀才抱器的小文,这些感悟,是我写作本文,进入状态之后的精神获得,我也喜欢。是的,正如你所言,我们失去了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在时光里思考的东西,美好,必须留住,自然淹留的,自然要爱护,被岁月风化了的,我们做人为的努力,也要保留下来。这是传承,这是文化。谢谢梅骨老师拨冗与怀才抱器交流。问安,谨祝春节好!
18 楼        文友:大师无忌        2021-02-13 11:32:25
  江山才子!!!
   字字珠玑。
   教科书上也难见的好文章!!!
回复1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3 11:53:35
  谢谢大师无忌 老师的精彩留墨,谢谢您的鼓励。问候老师:阖家欢乐,万事胜意,幸福满堂,牛年大吉!愿常来常往,互相切磋。遥握。
19 楼        文友:东辰        2021-02-13 14:56:05
  恭贺老师精品,有酒没?给老师斟上,叼一缕墨香泽小文
回复1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3 14:59:09
  酒是天天有,盼你来。尤其是赶上大过年了,酒肉俱在。谢谢东辰祝贺。遥握,让大年更好起来,看了你的秀恩爱的图片,醉了。
20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1-02-13 17:14:35
  好文章,恭喜老师拿红豆了,好文赞。不写评论,反正我来了。祝老师新年快乐,好事连连。
回复2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3 17:26:52
  谢谢,蓝色老师过年好。喜欢你来。祝你春节快乐。不能喝多了啊。
共 22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