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人间值得】桂香浮玉,浓情向晚(征文·散文)
一
快递员送来了包裹,我迫不及待打开,那是妈妈新制的桂花茶“天香”和我最爱喝的普洱。
远离故乡很多年,大学毕业后在异乡安居,最想念的便是妈妈的桂花茶了。当冬的气息越来越浓,爸爸就要给我寄茶叶了。爸爸寄茶已成习惯,早年间,他给广州工作的哥哥寄,后来又给我寄。
为了给儿女寄茶叶,那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我们离家多少年,爸爸便走了多少年。我总是怕路不好走又远,爸爸会累着。每次收到茶叶都说,爸,下次不要寄了,我这里什么都有,什么都能买到。
每每到了下次,又收到了爸爸寄来的茶叶。他说,你那里什么都能买得到,但你妈妈亲手制的桂花茶,你上哪儿买去?这桂花茶和普洱茶,有暖胃的功效,你从小就体寒多病,要多喝这种茶。一边听爸爸在电话里絮絮叨叨地说着,一边打开纸箱子,看到有几块普洱茶饼,还有一个白色的棉布袋子,装着桂花茶。
好香啊,我忍不住一阵惊呼。桂花茶香气馥郁,那是一粒粒黄灿灿的小小桂花撮儿,带着故乡山野的气息,夹裹着浓浓的乡情,蕴含着爸爸妈妈深深的疼爱,令我倍感温暖。
轻轻捧起,抚摸着揉搓着,暖暖的桂花茶香有妈妈的味道,眼窝一热,泪珠儿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茶,若在眼里有了寄托,心中放了安暖,那茶就不只是味道,而是魂魄。
桂花,百花中的铁憨憨,它没有娇艳婀娜的风姿,也没有华贵雍容的姿态,却清气濯濯,更能让人倾心。桂花既好看又好吃,还可泡茶。这对我来说,远胜于好看、好闻。
取了些桂花泡茶,当花瓣散漫在水中,便会想起爸爸那年种下的桂花树。年岁久远,我已不记得老屋前那两棵桂花树的树龄,大约是二十几年或是三十几年了,这期间移栽过一次。
桂花树本是供人观赏的,但在那次,我们搬家爸爸移树,那桂树也便入乡随俗了。老家房前是桂花树,屋后还有一片翠竹林,溪水在侧潺潺流淌。我和哥哥经常在树下溪边嬉戏玩乐,我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丰富多彩。
记忆里,我家门前的那块空地,除了奶奶侍弄的那巴掌大的菜园外,占霸主地位的就数那两棵桂花树。每至金秋,只要有风,就会下起一场桂花雨,如诗如画,美不胜收。飘落的黄色小花,娇小而繁茂,密密匝匝,整个树蓬上铺排开来。鹅黄的花萼米粒大小的花瓣儿,在秋风里摇曳生姿,细碎的花瓣让人怜惜,若隐若现。清香悠远。
二
小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爸爸说,妈妈炒制的桂花茶是“天香”。
逢秋分时节,开始收摘桂花,烘焙桂茶了。制作之前妈妈总要净手,把桂树上深黄色的桂花统统采下来备用。妈妈制茶自有她的独到之处,她炒茶时从不用锅铲,而是用手翻炒。我记得妈妈烘焙桂花共有六个步骤。首先,她将准备好的茶胚倒进锅里炒熟,把摘选干净的桂花洗净晾干,再按比例掺拌茶胚均匀窨花。将堆花摊开散热,再筛花渣,搓成捻子。最后烘焙去水分即可。妈妈说,不能用锅铲炒茶,会破坏茶清纯的口味,桂花可娇贵得很呢。
妈妈常说,我制茶只是想给孩子们喝,给自己喝,给爱茶的人喝,这样的茶喝着踏实。桂花茶茶香如实浓郁,闻之沁人心脾,汤色纯正清澈,明黄艳丽,每沏一杯汤色有金圈荡漾。茶味不是醇厚的香,也不是绿茶那种清香,应该就是蜜香了。桂花茶入口醇厚,带有淡淡奶香,清气悠长,回甘甜而香,闻之令人心清气爽。身处异乡的我,每每啜饮,默默记存,因为美的茶韵已将我带到和爸爸妈妈一起欢歌笑语的世界了。
桂花开得最为繁盛时,浓郁的香气四散开来,弥漫萦绕,仿佛我们被包围在袅袅香雾中。特别是在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那香气似从云外飘来,那花朵又好似月宫散落下来的。也许这就是爸爸心中“天香茶”的由来吧。后来读到“国色天香”这个美好的词语,让我更懂得了“牡丹之国色,桂花之天香”的真正含意。
每年都盼着秋桂成熟,那时候就可以吃到各种桂花糕食品了。妈妈有一双巧手,会做各种茶点。白露节令到了,她告诉我们,桂花要全打下来做糕点,等霜风吹落在地上就可惜了。
妈妈将一大块布单铺在树下,我和哥哥摇桂树,随着摇动桂雨纷纷,簌簌索索飘落下来,落在我们头上身上,瞬间被香气包裹。不一会儿,布单上就落满厚厚一层桂花。妈妈收拢布单,然后仔细摘捡干净,洗净晾干,再用冰糖腌渍着,等上一个星期左右时间,妈妈擀好糯米薄饼,一层薄饼一层桂花酿,就这样层层叠叠的压好,再切成小方形或是好看的菱形块,然后上竹笼蒸熟就是桂花糕了,吃起来香甜爽口,那美味简直妙不可言。
小时候,很喜欢吃妈妈做的桂花蜜,后来也曾一时兴起,学着妈妈的样子做桂花蜜。花儿小小的,淡淡的黄色。摘下来一小撮,握在手里,手上也是香香的,洗净手后,仍然能闻到那种淡淡的香味,许是桂香的意念早已留在心里了。回想做桂花蜜的具体步骤,现在仍然记的很清,记得是一层桂花,一层蜂蜜,抱着满心希望去制作,做好后,感觉却不像妈妈做的那个样子,尝了一口,似乎也没有妈妈做的那种味道,就放置在一旁,再也不曾“临幸”。想想,我真是有点小孩子气。
桂花糕,桂花茶,都是很平实、很质朴、很生活化的一些家乡珍馐。
然而,人的一生就是由这些细碎的生活片段组成的。此时,突然很想吃妈妈做的桂花糕了。想起与家人在一起时所有与桂花有关的情结,这么多年了丝丝缕缕,挥之不去。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回老家探望爸妈,傍晚,爸爸搬出奶奶睡过的竹床放在院子里,铺上奶奶做的棉褥子,爸爸说,这都是你奶奶用过的,奶奶最爱吃你妈妈做的桂花茶栗子羹。我知道,这时爸爸在怀念奶奶呢。
心愿于每一个人,总是在此处本该圆满时,便在他处留下了缺口。我和哥哥搬出几张小竹椅,爸爸,妈妈,哥嫂还有活泼可爱的小侄儿,我们或斜倚或坐,于桂树下,吃着月饼,品尝妈妈亲手做的桂花栗子羹。仰望星空,看月宫里的嫦娥,听爸爸讲古老的神话故事。我们周围粲然散发的就是盛满我旧日时光的桂花香。其香从容发散,静谧收敛,幽幽间飘来,忽而若远似近,熏香得人陶陶然。如今,每天守着桂花树的只剩爸爸妈妈了。
三
闻见桂花香,方觉秋天来。
现在桂花品种繁多,它绝对不只是秋季的角色。我对秋的到来总是后知后觉的,天慢慢凉起来,一缕缕桂花香气乘着凉风,在我们鼻窦里钻出钻进,低徊不已。
入冬后,有时走在上班路上,匆忙间就闻到一阵桂香,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时不时香气扑鼻,感觉桂花的香味如小溪流水般幽幽入脾,又时不时挠你两下。
有时,不经意间走过某一处树林,嗅到一缕奇香缭绕,四处张望,却什么也不见,唯染得一襟幽香。而那香气清奇袅袅,若隐若现。由不得让人再次折回去寻找,确认了,就是桂花。当时在心里笑,这属南方的瑰丽,怎么也同我一样定居这寒气逼人北方的小城,怕不是也傻了么?那会儿还想,桂花除却飘香十里,是不是也该赐予一个不畏寒霜的美名呢。
北国冰雪不足夸,南方嘉木正风华。山水清幽峨眉画,小城四季有桂花。记得这是我几年前写的桂花词,每每记起,也觉烂漫天真无邪。原来真有一种特别耐寒的桂树,叫“四季桂”,所以新疆也能生长。果然,人在不知者的状态下,就会无畏,无畏地胡思乱想,也无谓地赞美着。
我家对面的别墅区,有很大一片树林,其中就有桂树,它们看似树龄颇老,团团如盖。从不见有谁去刻意修剪桂枝,随它心愿,肆意生长。有时晚饭后,会去楼下散步,情不自禁地走到别墅小区里,去闻桂花香,但见一路至那头山坡上,桂树缀满细细密密的繁花,有金黄的、淡黄的、橙红的,还有白色的,一簇簇,一层层,无风花也落,人行其间,细碎的花瓣,飘落如雨,簌簌索索,淅淅沥沥,飘落在身上,飘落在地上,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里就隐隐地生疼起来,不忍心踩下去,却又不舍离去,就这么来来回回地漫步着,我伸手轻触了花蕊,那细细的小花瓣就顺着我的手心落下,薄薄地摊在掌心,像天女散落的花絮。除了风声,我还听见有花瓣簌簌地掉落,一瓣接着一瓣。黄桂也不谦让,争先恐后地开,有点攀比的架势。我有点招架不住这香味的袭击,想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可我挪不动脚步,硬生生地让它们往我的鼻孔里挤,唉!都是桂香惹的祸。也许我的潜意识是寻找故乡的味道。
桂花是寻常的,也是美好的。桂之美韵一直荡漾在歌声里、诗词里、文章里,更是在我们的生活里。
桂花,一定是哪个农家女子的闺名。我无从知晓,只知道这些叫“桂花、桂枝”的女子,和桂花一样寻常,过着世俗红尘的生活。许多父母喜欢用一些充满美好意象的花名作女儿的芳名,但直觉中,这些“俗名”必定寄予了父母对女儿无限美好的期望。这也很好理解,只是为了好听吗?或许是,但更多的还是美好的期许吧?
我很庆幸,在我现在居住的北方也有桂花,这是对我最大的慰藉,仿佛那些桂香萦绕的日子,哪怕是走过了千山万水,妈妈的味道从来都不曾远离。
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盏。在这样一个闲暇的午后,窗明几净,素指把盏,沏一壶“桂花茶”,其汤色如柠檬密汁般纯澈。
遥想山城故园、桂雨晴帘,茶香幽幽,茶已淡,心已远,饮至月华摇落,已慰乡愁。我喝茶的时候,一定是沉默的。沉默,就是我最好的茶友。静静的,就这样最适合,安静沉思,静心自悟。深心而内决,优雅而从容,敏于行而讷于言,此中自有真意。
不管生活如何经过岁月的打磨,即使我们消沉了一番,也不曾忘记最初的美好。人生事多且繁杂,茶相宜,亦可释怀解意,平静止息,一壶桂茶,再无其他。所以我们要记得慢慢走,细品味人世间的美好。
文徵明有一首桂花词:“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桂花浮玉,真香何等馥郁,其色何等浅淡,其形何等玲珑,而玉又是何等温润,只一个“浮”字,意境全有了。美,就是这样随意,因为没有牵强,无欲无求,融入当下,活色生香。
心脉一缕桂香如初,希望花香流年,好风如水,人生无憾,清景无限。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若雪妹妹的文清雅,隽永,如玉般温润,听雪拜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