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旦旦娃的年味儿(微小说)
“噼里啪啦,鞭炮响!好酒好肉桌上请……”旦旦娃正窝在麦草垛里做梦吃肉过大年,细细的雪飘拂在他微眯带笑的脸上,他的嘴巴慢慢抽动着,伴着鼾声,一切在梦里都是香甜的。
一个毛绒绒的东西突然蹭在他的脸上,他一下子醒了,用袖子擦了擦口水,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小男孩,结结巴巴地问:“你……你,揍啥呀?”
“我不做啥,我妈说,把这个旧毛衣给你,怕你冷,我怕你冻死了……”
旦旦娃还是那张憨憨笑的脸:“我冻不死,我很饿……”
小男孩和大人们一样喊着“旦旦娃”,问道,“旦旦娃,你为啥这么老了,还叫旦旦娃?我妈说不许我这样喊你,那我叫你旦旦爷,能行不?”
“能,能行。”旦旦娃还是那副笑脸,结巴地答应。
小男孩蹦跳着离开了麦草垛。
雪一直下,冷风直窜,肚子仍然很饿,他把那条露着棉絮的被子裹紧了,把麦草垛周围的玉米杆围紧,蜷缩起来。
今天是年三十了,等晚上鞭炮声响起,天黑了,他想去坟地转一圈,看看有没有人带吃的去请先人。
回想一个腊月,他的肚子还是能填饱的。
腊月人很忙,有的人看旦旦娃在村外的土梁梁沟壑里胡跑,找酸枣吃,就让旦旦娃劈柴火,给他饭吃,晚上他回到柴垛里睡觉。这样的状态,四邻五舍效仿得很到位,今天东家叫他挑水浇菜,后天西家让他挖地……如此以来,旦旦娃在腊月成了村里的红人!
郭家有承包的地,栽了近十亩苹果树,果园里有个庵房,很干脆地把旦旦娃安排在自家果园庵房里睡觉,条件是让他把这几亩果树施肥的坑挖了,他笑嘻嘻地点头应允。
十多天过去了,旦旦娃每天都在不停歇地挖坑,重体力劳动让他夜晚鼾声如雷。后半夜,人们连同整个村庄都睡得那么香甜。
一个黑影,闪过苹果地庵房,开始挖郭家的苹果苗子。这是郭家人挖了秦冠老苹果树,想试栽的新品种,可在一夜之间,将近二三亩地变成光秃秃的一片。
一场前所未有的谩骂声由村庄传到了田野,越来越近,郭家人和村里的人都来到了地里,查看情况。郭家人猜测是平时小偷小摸的栓子干的,可栓子的家人又说,栓子最近没回家,在县城赶年集摆摊子去了。两方争执不下,骂声越来越大,最终大打出手,厮打的场面拉不开。
此时的旦旦娃,依旧笑嘻嘻地看着这些似乎疯了一样争吵厮打的人们。
这时,一个声音从人们中间传来:“是不是旦旦娃拔了果树苗,去街道胡乱卖给串乡收废品的人了吧!”
顿时,厮打节奏慢了,继而停手了。
郭家人看着旦旦娃说:“怎么可能呢?他不会做那事,他哪能碰上收破烂的人,即使碰上也不认识钱的多少啊!”
又一个人说:“这么短的时间,旦旦娃不会把树苗转走的,看看他藏哪里了!”
人们翻开不远的好几处玉米杆堆堆,什么也没发现。多数人不认为是旦旦娃所为。议论还在继续。
那天以后,郭家人准备自己夜晚看守果树。
旦旦娃夹着自己的破絮棉被,笑嘻嘻地走出庵房,朝着原来麦草垛的方向走去……
此时已是腊月底了,街道的集市热闹起来,他在人群里东瞅西望,没有吃剩的东西在地上。他用塑料袋揽起菜摊前无人要的一堆不太好的白菜叶。
回到麦草垛,他闭着眼睛细嚼慢咽,一点点吸吮白菜的汁水,当他再次抓叶子塞进嘴时,好像有一片纸,他睁开眼睛一看,是一个纸片,一面有四个人头像,他似乎在年集上看见人拿这买东西,他知道这是钱,至于多少,不知道。能买多少吃的,他更不知道。
他把这纸片儿折起来,小心翼翼地塞进棉袄口袋。
第二天,他又去集市转悠寻吃的,他在好几个摊前停留,他看着那些好吃的,咽了几口唾沫,终于在一个热豆腐摊前停下,慢慢掏出口袋的那个纸片儿,小心地递给摊主。摊主为他盛了一碗热豆腐,他蹲在地上呼啦呼啦地吃起来,吃完,他把碗递给摊主,摊主的孩子拉开抽屉准备找零钱,摊主的手很隐秘地推开孩子的手,关上抽屉,递给他一个馒头,旦旦娃笑嘻嘻接过馒头。
几日后,旦旦娃百元吃一碗热豆腐的事传遍了村子。
栓子的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到极点,如同洗掉了身上被人泼上的脏水。津津有味地在村子的路上说起这事。贴对联的邻里们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扫门口的媳妇,丫头们爱搭不理得各忙各的。一位在外工作退休的潘大爷,他很爱干净,晒着太阳,擦着一双旧皮鞋,他脚上穿的新的,潘大爷对旦旦娃平日里还是很照顾的,常给一些吃的。他听到栓子家人的话,有些不满地叹道:“那百元买一碗热豆腐的钱,不可能是旦旦娃销赃果树苗的钱!我以前给旦旦娃几块钱,他都不要,不认得钱,更不会花钱了。他只要填饱肚子的饭菜……”这一席话,听的栓子家人不再争辩,灰溜溜地进门去了。
这个腊月在鞭炮声中画上了句号。
鞭炮声由远及近,旦旦娃爬出麦草垛,闻着火药味,看着高兴蹦跳的小孩,他也手舞足蹈身子乱摆起来。烟花催醒他微弱的记忆,母亲做的白菜粉条炒肉片的年菜味道来了,他口水流下来,这时的他期待这个味道能扑鼻而来……
潘大爷,看到旦旦娃在烟花里,把他拉到自家门前,进门端出热腾腾的饺子和包子,旦旦娃笑嘻嘻地接受了,坐在门墩上吃起来。潘大爷在灯光下看见旦旦娃破旧的棉鞋,又进门把自己擦好的旧皮鞋提出来让旦旦娃穿上。旦旦娃一边吃着,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穿了,天暖和了,可给你还了,这鞋,好得很!”潘大爷并不在意他还与不还,就是送给他的。
大年初一的早晨,旦旦娃穿着潘大爷的皮鞋,和沾了麦草的上衣,极不相称地搭配在一起。鞋子有些大,走起路来发出葡挞葡挞的响声,惹得娃娃们哈哈大笑!但他感觉脚很暖和!旦旦娃笑嘻嘻的,笑容像永久地刻在了脸上一样,仿佛这辈子从来没有不快乐的事情发生过!他两手放进袖筒里,毫无目的地转悠,大概他觉得这是他最风光的过年了……
过完年,天气暖和了,潘大爷侍弄门口的菜地,发现垒在门口的砖胚上面放着自己的旧皮鞋,不知旦旦娃啥时候把皮鞋放在这里了……
后来,乡政府建立了第一个敬老院,旦旦娃被接进了敬老院。那些孩子跑到了敬老院,看到他,欢呼雀跃,拉着他要出门耍去。敬老院管理人员给孩子们说:“爷爷出门会走丢的,你们自己玩去……”孩子们悻悻而归,走的时候,把口袋的好吃的都掏出来给他。孩子们大概也知道,旦旦爷真的老了,要在这里永远住下去,这里有吃有穿,他天天像过年……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