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韵】万家灯火(随笔)
一、灯的畅想
看过一部神话电视剧,名叫《宝莲灯》,佩服源远流长的先祖人,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创造了如此美丽的神话。更佩服一盏小小的灯,具有那么大的神力,可降妖除魔,可匡扶正义,可上天入地,可翻江倒海。
联想在远古蒙昧的时代,原始人最惧怕的是什么?妖魔鬼怪当然可怕,但它是人类未开化的臆想,滋生于人对黑暗的恐惧,若想驱除它,必须用光明。豺狼虎豹诚然可怕,但可以与之战斗或是避让。自然天灾也可怕,但有局限性,亦能逃避或侥幸无恙。唯黑暗伴随着寒冷,天天存在,时时跟随,逃避无门,战胜无法。
试想,结草为巢的古人,天黑以后,举目无物,看不见前面有什么危险,更不知道后面有什么危机,恐惧笼罩着他们。而偏偏一些毒蛇猛兽却喜欢在黑暗中作恶,猎取人类为食。或出现一些奇声怪影,未知的恐惧最是可怕,它在人的意识里被无限放大,摧残人的意志,摧毁人的精神。此情此景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令人惊魂。
若要驱散黑暗,唯有光明。一道闪电,可以瞬间照亮一切,一堆篝火,可以驱散一些黑暗并能取暖。由此人们发明了灯,灯光的应运而生,成了驱除黑暗消除恐惧的有力法宝,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自然受人尊崇和敬仰。慢慢演化为神话,赋予神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间有非常奇妙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利用自然之火,必然有诸多条件限制,可遇而不可求。好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掌握了火,并且为其所用。
相传,远古之祖燧人氏,探索出了生火方法,且不论其他意义,单单是人为地制造出光明这一方面,足以改变世界,造福人类,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迈出很大一步。
也许人类的第一盏灯,就是一根燃烧的树枝。正是这根燃烧的木棍,撕开了黑暗,带来了光明,开启了人类进化的新篇章,有了它,黑夜不再可怕,有了它,文明的发展升起曙光。以致后来找到更多更好的照明方法,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灯。总之,中国的灯,起源于火,发展于可燃之物。它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照亮黑暗,更催生了远古文化,促进了华夏文明。
木生火,火成灯,灯带来了光明,照亮了人的心智。万家灯火,形成了人间,形成了社会,形成流光溢彩的世界。薪火相传可否理解为灯火相传呢?传下灯火,即传下文明与智慧,照亮心灵与路途。“不说有为法,非传无尽灯”,无尽的灯光灿烂,指引着人类生命的万里航程。
二、灯火文化
在人类历经的漫长历史长河里,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世界上每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崇拜灯的神话与传奇,可以说像太阳一样,是人类共同图腾崇拜的一部分,是信仰文化的一个分支。
华夏民族是不是最早发明的灯,不好考证,但灯在黄土大地上,有相当长的历史,包含有丰厚的文化信息。泥灯、陶灯、铜灯、铁灯,银灯、马灯,几千年以来,灯火一路照亮着人们的生命历程;花灯、彩灯、孔明灯、走马灯、谜语灯、霓虹灯,古往今来,灯火一直装点着人生,放飞理想,放飞心情;宫灯、警灯、航标灯、红绿灯、行车灯、长明灯,各个领域的灯光共同服务于人类,指引人类前进的迷途。
中国灯的发展历史上,不乏一些智慧的结晶和科技的启蒙。考古发现,“省油灯”的夹层制作,是利用水給灯油降温,减少蒸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宋大诗人陆游曾在所著《老学庵笔记》中赞赏:“其省油几半”。谁能说,其原理不是现代内燃机冷却系统的先祖呢?“孔明灯”古人叫做“天灯”,利用热气原理可以飞上天空,放飞梦想。谁又能说,当今仍然实用的热气球,其前身不是来自中国古代的孔明灯呢?“长信宫灯”更是把灯与宫女造型结合为一体,并巧妙地利用宫女中空的衣袖,导出烟尘异味,再由其膝下的水盘过滤,其环保理念、理化原理、冶炼技术、铸造工艺,和灯盏艺术有机相结合,令人惊叹。此青铜灯,出土于两千年前的汉墓,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当之无愧。
灯,在国民思想意识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古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日,是国人专门以灯为主题的传统节,又称为“灯节”或“上元节”,是夜雅称为“元夕”。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亦有土著道教的三元之说。上元乃天官紫微大帝诞辰日,理应当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很多灯的文化就集中反映在这一天,传承了千年,丰富多彩,历久弥新。
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有太多关于“元夕”的诗章。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清词丽句,婉约了灯火,缠绵了人生,丰富了年华。
唐人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诗人白居易:“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这些诗情画意,证明了元夕的璀璨,文化的璀璨,历史的厚重。
从唐风宋雨中走来的元夕之夜,带着色彩,带着情感,带着人文,带着历史,在中华大地上演绎一年又一年。每逢元夕夜,月上重楼,灯光焰火,金碧映射,习俗十分热烈,处处锦绣华章。城郭万人空巷,街市人海如潮,才子佳人展风流,平民显贵共娱乐。盛世年华,花花世界,天下安宁,万民纳福。
鞭炮、烟花历来是中国节日的重要成分。元夕夜烟花腾空,鞭炮起伏。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历经千百年的演化,国人把烟与火与花结合发挥到了极致,声、光、花的完美组合,其营造的喜庆气氛,拉开节日的序幕,把欢乐推向高潮,“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烟花彻碧宵,花灯如昼人如潮,历来是元夕节的一大盛景。
元夕的灯火照亮的是太平盛世,元夕欢庆唱出的是时代赞歌。
烟花也是一种灯,美丽的灯,梦幻的灯,带来快乐和希望的灯。反映的是生活,照亮的是生命,呈现的是平安盛世。
猜灯谜,是中国的汉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以趣味的形式附在花灯上,永远有出不完的题,有解不完的迷,寻不尽的趣。方块字就是这么博大精深,就是这么奥妙无穷,出题人沾沾自喜,射迷人绞尽脑汁,猜不出的推敲反复,猜出了的恍然大悟,魅力无限,趣味无穷。灯光幻影中透出中国文化的思想理念与道德规范,寓教于乐中繁衍、传承与发展。
舞龙灯、舞雄狮。如果说猜灯谜是元夕文化中的文考,那么舞龙灯与舞雄狮则是武比,象征性的巨龙群舞,威武刚猛的狮舞雄风,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动物,在国人灯节文化里糅合,雄风昂气,舞动风流。民间艺术大放异彩,大展辉煌,大现精神。
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各种活动在灯火中展开,展现出多种文化的融合,民俗风尚与民族文化融合在灯光里,幸福与欢庆同在,万民与天地同乐。
走百病、迎紫姑、送花灯,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但对灯的崇拜,灯节的古风,南北成一统,天涯共此时。河灯飘向世界,漂流的是祝福;孔明灯飞上苍穹,放飞的是愿望,是梦是心情。
“犬吠闯篱隙,灯光出门罅”华夏文化根植于黄土地,根植于大中国,所以中国的节日中,满满地融合了人文,融入了儒道百家文化思想。元夕节时,很多地方的人们,会送灯烛到亲人的坟地,给在另一个世界的先人送去光明,送去思念。与故人送灯,在墓室中点燃长明灯,即是人们对灯的崇拜,也是对光明的渴求,有灯光的地方有人生,万家灯火才是人间,才是大千世界。
三、灯光辉煌
灯在中国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几千年来,从最初的火堆、火把,发展到利用动植物油脂,照明了一段历史,照亮了古人的脚步。直到近代,发现了矿物资源和发明了电,灯的概念才与火分开,有了质的飞跃,功能趋于专业化、增强版,但主要功能依然是照明。进入电子时代,灯彻底与火分开,与光紧密地结合一起,并且加进很多美的元素,灯不再是仅仅为了照明,造型与实用的美,加上璀璨的光彩,点缀生活,点缀人生,点缀世界。
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个智者预言:待灯的光苗冲下时,人们就过上了好日子。烟火灯光的苗头怎么可能冲下呢?古人是无法想象和难以理解的。直到电灯的时代,人们理解了古人的预言,直到电子兴盛,人们理解了灯不再依靠烟火。高挂在上面,像黑夜中的太阳,如人间的彩虹,照亮人间,美丽生活,美丽我们的世界。
灯的发展史,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科技进步,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智慧的开拓。现在的灯,可谓造型美观,功能多样,光亮照出了姹紫嫣红。
一盏煤油灯,驱散了夜的黑暗,让害怕的心瞬间放松。
好散文。灯的用途很多,功能很大,威力也很大,功德更大。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