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坣头村醒狮巡游,浓浓的年味儿扑鼻(散文)
江南老家粉红的樱桃花刚开时,岭南火红的木棉花也盛开了。今年过年又留在岭南花城,刚到正月初十,最高气温已是二十几度了。宅在家一个星期后,在风和日丽中爬了白云山,去现代多功能的美术馆听了广州文艺百年大展系列活动之专题讲座《作家与文学期刊》后,我和美女老乡再次走出家门,前往番禺坣头村。
我们走出市桥地铁口,不到五百米,就到达番禺东沙坣头村口,醒狮队的一位队员等候在那儿。随他移步几百米,就见村里篮球架边的醒狮队队员点燃了鞭炮,红、黑狮子开始舞动起来。年轻的女孩儿双手打钹,青壮年敲锣击鼓,浓浓的年味儿迎面而来。
今天是正月初十,是民间传统会景巡游的日子。据说番禺番十乡会源于明朝年间,东沙、龙美、左边、坣头、榄塘等村老人为抗击外来侵略和欺侮,集资修建了一座十乡庙,作为集会场所,请武术教练训练村勇,进行抗敌,保卫家园。为了显示“十乡人”的团结凝聚力,经过元老协商,把每年的正月初十定为“十乡会景日”。十乡包括番禺的东沙、坣头、左边、竹坑、龙美、榄塘、樟边、甘棠、横坑、白沙堡十个自然村。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这一天,举行民间传统会景巡游活动,也是“恭迎圣驾”之日。根据当地习俗,每年各乡轮值“当甲”(接神)一次。如今,这个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已入选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每年的十乡会景日,十乡醒狮队、舞龙队游村,热闹非凡。当甲的醒狮队、舞龙队走在第一,其他村的队伍按抽签的顺序排列。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人们留在家里过年,没有出去走亲访友。现在轮到坣头村当甲,只有这个村的醒狮队敲锣打鼓准备巡游,其他村的队伍没有参与。红、黑、黄狮子开始舞动,两个小女孩儿身着旗袍式中长红背心、撑着红色油纸伞,跟着威武的醒狮队去十乡庙恭迎圣驾,然后在村里巡游。外村的村民听说坣头村今年当甲巡游,纷纷从各村赶过来,追逐醒狮的脚印,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醒狮队来到龙美村的张氏宗祠,这里已有很多村民围观。古香古色的张氏宗祠又名将相世家“敦睦堂”。据史载,张氏四世祖张镇孙,少年时,学习刻苦,博闻强记,知识渊博,文辞畅达,有“神童”之称。在南宋咸淳辛末年廷试得中状元,授秘书省正字,进秘书省校书郎。他擅于诗文,殿试时,洋洋七千字,一挥而就,著有《见面亭集》十六卷。张镇孙为人正直,不受奸相贾似道拉拢,落得外放任金华通判的六品官位。不久元兵南侵,百官奔散,张镇孙为侍奉双亲回广州故里,又被谏官劾其“闻兵逃遁”,德祐元年被罢官免职。后元兵南下,杭州失守,张镇孙再被起用为广东制台,兼经略安抚使,简称帅(职同副宰相)。他临危受命,知难而进,重整队伍,安抚百姓,率领宋军与元兵激战,一举收复了广州,群情激愤,军威大振。不久,元兵又至广州城破被执,张镇孙兵败被俘,英勇就义,以身殉国。他的壮烈事迹流传省港,文天祥闻讯,极为悲愤,挥泪赋诗悼念良久。他原居的广州泰通里,也因他得中状元而改为“状元坊”(即现广州人民南路的状元坊)。
张氏宗祠碌灰筒瓦,青砖墙,红砂岩墙基,大门悬挂木排“张氏宗祠”,中堂前部挂有木匾“振威将军”,中堂横匾左侧挂有木匾“状元及第”,后堂挂有民国重修时张骞书的木匾“将相世家”。梁架、梁底、封檐板雕刻有花草、瑞兽图案,墙楣有精美壁画,祠堂装饰充满艺术色彩。祠堂保存完好,是龙美村现存规模最大、装饰较为精美的宗祠建筑,对研究番禺古代祠堂文化及修缮情况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龙美村现存有广府民居座,传统习俗有“十乡会”、朝“神”、十乡敬老节等。在清朝末年,由龙美富商张篆初捐钱修建了三座炮楼,用于防御土匪,三座炮楼成品字形布局,分别位于清河大街金鉴门巷口、清河大街泰通里巷口和崇礼门巷尾,可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被拆除。村民说,龙美村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生产有水稻、番薯、木薯、豆类、蔬菜、瓜果、花生等。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一批台胞在龙美村发展起动漫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现在主要收入为工资性收入、产业经营收入、房屋出租、村集体经济分红等。
张氏宗祠的祠堂有“十乡会”的简介:始自明朝末年,那时战乱连年,民不聊生,由各乡捐资在坣头乡修建了一座十乡庙,供奉“关帝”神像,取其忠、义、仁,供各乡民敬奉。此后每年正月初七定为接“神”日、正月初十为十乡会景巡游日、正月十一为朝“神”日。“关帝”神像在当甲的乡坐镇一年,有庙烛公守“神”,并提供香烛给乡民供奉“关帝”神像;坐镇期满一年后,由次年当甲的乡到上年当甲的乡接“神”。
今年,坣头村当甲,艳阳高照,长龙似的队伍来龙美村接“神”。会景这天,由当甲的乡点燃三响炮,巡游会景正式起驾。巡游队伍前有十乡会令旗当先,彩旗队伍紧跟其后,“肃静”“回避”牌高举,四人合抬“关帝”神像,萝伞高撑,舞狮队开始舞狮,八音锣鼓敲响,人们开始游村。今年没有往年的舞龙队、生花牌匾队、小童担花篮队、骑士队、古代戏剧人物造型扮演队等助阵,能够简单巡游,人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坣头村虽小,但四五层楼高的房子鳞次栉比,高大的木棉树开满了火红的木棉花,如天边的云霞一样灿烂。窄窄的巷子里围满村民,在各家巷口供奉有礼品,点燃了香烛,人们诚心迎接关帝公神像。关帝帅印提供给参加十乡会的善男信女盖印,我也掏出零钱让掌管帅印的人给盖了印,寓意如意吉祥。
每到一个巷口人家,鞭炮声声,锣鼓齐鸣,震耳欲聋,醒狮跳跃,喜庆欢乐。那家村民发给醒狮队队员小红包,两元的红包鼓舞人心,醒狮跳得更欢了。那一刻,红狮子欢快跳跃,黑狮子威风霸气,黄狮子浑圆可爱,两个小孩扮演的小狮子穿梭其间,摩肩接踵的人们争相摸狮子,欲沾一下福气。很喜欢岭南的习俗,小红包装几元不等,不铺张浪费,是值得老家人学习的,但愿他们移风易俗,过年过节就发几元钱的小红包,礼轻情意重,没有攀比思想。
踩着大红、玫红的鞭炮花纸,享受浓浓的年味儿。同行的摄影师不停感叹,说有三十多年没有参加这样的传统活动了。是啊,一直漂泊在外,故乡都装在心里,一抹乡愁也藏在心底。醒狮在拜礼、跳跃、翻滚、采青、吃青、醉青,村里的乡亲在锣鼓声、鞭炮声中喜气洋洋接神,长长的巡游队伍如一条长龙在村里游动,村民随醒狮队浩浩荡荡赶往下一人家。
具有百年历史的“十乡会”,活动资金由村民自筹,坣头村作为今年当甲的村,按照传统习俗在本村舞狮巡游,今年没有万人空巷的热闹场面,人们扶老携幼,戴着口罩追逐锣鼓声、鞭炮声,留下一幕幕壮观的会景画面。我们希望鞭炮声驱除晦气,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关帝十乡会每年会设宴1500围,乡亲们欢聚一堂,体现了村民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文明精神。今年坣头村只巡游,不设宴。一位打钹的年轻女孩儿说,十年前她只有十岁,儿时第一次参加本村的十乡会,记忆犹新。十年后的今天,她第二次参加自己村里的十乡会,特别激动,十年轮一次呀,人生有几个十年?祝愿美丽乡村继续传承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时代活力!祝愿坣头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民更加富裕幸福!祝愿江山万里红,祖国万年春,更加繁荣昌盛!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