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吃个团子庆元宵(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吃个团子庆元宵(散文)


作者:曾鹏 布衣,15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7发表时间:2021-02-25 10:30:47
摘要:年小月半大,家乡民间视元宵节比春节还重要。每到这时,母亲准会蒸一笼团子,让我吃了好出门。团子,顾名思义,就是在团圆的时候吃的。走遍中国,元宵佳节,全国各地餐桌上呈现的美味多是一碗元宵(汤圆),而要说有例外,就算荆州一绝的团子,还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一】吃个团子庆元宵(散文) “他乡容不了灵魂,故乡容不下肉身。”元宵节到了,短暂的团圆后,不知又有多少家乡游子奔波在天南海北。一年到头,回家的感觉真好,离家的感觉真难。
   年小月半大,家乡民间视元宵节比春节还重要。每到这时,母亲准会蒸一笼团子,让我吃了好出门。团子,顾名思义,就是在团圆的时候吃的。走遍中国,元宵佳节,全国各地餐桌上呈现的美味多是一碗元宵(汤圆),而要说有例外,就算荆州一绝的团子,还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团子的来历据说与关羽有关。 赤壁大战时,诸葛亮命关羽率军设伏华容道(古监利),由于怕造饭暴露目标,离县城及民居甚远,又值寒冬,当地人将米磨成粉末,揉捏成小圆球,团其体,窍其中,在窍中填以菜肴,封口搓圆,放入蒸笼烈火而蒸熟以供军需。这便是团子最初的起源。
   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属于“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元宵餐桌,彰显着国人浓郁的亲情,也寄托着最美丽的乡愁。月圆人团圆,也是别具一番滋味和感受。团子,无疑是这个节日当之无愧的主角,俨然成为一种习俗,也成为我们小时候的年味记忆了。
   团子,家乡无人不知,无人不吃,鲜香膏腴,圆润剔透,肤白似雪,瓤肉多姿,承载着悠悠情怀,也浸透着浓浓乡情。
   乡亲们认为,元宵节标志春节即将过去,也是一次阖家大团圆,预示着新的辛勤劳作即将开始,寓意着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圆满结局的美好期盼,故格外珍视。
   团子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民谣云:推个磨,扯个磨,推的粉子细不过,做的团子香不过,一餐吃它十五个。选用上好的米磨成细粉,蒸到半熟,兑开水揉成半成品,然后把准备好的馅炒成半熟,之后开始包馅。馅料主要是胡萝卜、藕丁、豆腐干以及榨菜、大蒜、腊肉等,再加一些佐料,剁碎剁细,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的辣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下锅炒得七分熟备用。包馅时左手将米粉团捏出一个窝窝,再把炒熟的馅料装进去,右手边转边收口,捏成圆球状。包馅时厚薄适中,太薄则易破易散,太厚则难蒸熟,吃起来无味。捏好的团子放上蒸笼蒸,在蒸气的催动下,表皮变得莹亮水润。
   时间是世间最好的工艺大师,总是不负期待。美味出笼,团圆开始。刚蒸熟的团子清新的米香瞬间飘入鼻端,一个个珠圆玉润,温柔多情,咬开后爽口嫩滑,粘穤柔软,香飘四溢,口味适中,不免令人口舌生津,馋涎欲滴,令人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不仅暖了心窝,而且慰了风尘,甚至还有几分飘飘然的幸福感,土地的馈赠转化为美食,一个团子吃在嘴里,暖在心里,包含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喜悦,这一刻,凝结着一家人的辛苦和欢乐,承载着大家对团圆的美好印象,仔细品味和分享味道,每个人洋溢的笑脸就是对元宵最好的诠释,这就是无法忘却的朝思暮想的滋味,是让人心心念念的团圆,也是荆楚大地对于元宵共同记忆,成为监利这个城市专属的味道,渗透到每个人的生命中,成为美好回忆,永远留存于心底。吃罢赏景观灯,月圆人圆,那是尘世间最真实最平凡的幸福,慰藉了多少庄户人家的心灵,浪漫了乡间的岁月,滋润着乡村悠长而平静的生活。
   我最喜欢还是打灯笼玩耍累了,回家母亲给我捡二个团子在炭火盆里一烤,或者是第二天在油锅里一炸,外焦里嫩,金玉其外,美味其中,别有一番风味,确是乡间不可多得的美味,醉倒岁月流年。
   这简单的团子,蕴藏着家人温存在时光里的温馨,凝结着一种亲切的厚重感。勤劳善良的母亲,用母爱作馅料,把一笼团子做就成了家的风味,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承载着我寻梦远方美好期待。
   在我没有从军时,元宵节多是在家度过的。那是儿时记忆的味道,那是长大后的乡愁。乡里人就是图个吉利,那元宵必不可少的就是团子,团团圆圆就是简单的幸福。现在每当看到街上店铺里飘出这熟悉的香味,我总会想起元宵节父母亲做团子的场景,想起他们年轻时的模样。时间都去哪里了?就在这一年年的鞭炮声中悄然无息地溜走了,父母也随着一年一年的团子而渐渐老去,皱纹沧桑,鬓染白霜,时间带走了父母的年发,刻下了岁月的痕迹,可记忆中味道还是那样的香甜,那样的温馨。
   长大后,我从军报国,走遍海角天涯,唯有荆楚才有团子,我总忘不了故乡,忘不了记忆中舌尖上的味道。洁白美味的团子,是故乡赋予的一种深情,饱含着家乡亲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也寄托着游子对家乡浓浓的牵挂。唤醒的不仅是儿时的味蕾,更体会着团子所赋予的厚谊浓情。
   我在江南,也吃过无锡苏州地区的团子,是糯米做成,外观倒是差异不大,味道却是天壤之别。南长街向来美食云集,我曾吃过桂花酒酿团子,端上来是一碗白玉汤,也就是老家酒糟,让人多少有点儿的心动,清汤上浮着零星几朵桂花,姿态很绰约,然而味道寡然。我想,这真不如家乡海带汤泡团子,大概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一种风味原因罢了。
   从部队回到监利生活后,看到市场上鲜肉味、蘑菇味等等各式各样馅料的团子层出不穷,应有尽有,逐渐由原来只在正月十五做发展到每天都有做,监利杨老二的团子名气很大,成为外地监利人一种念想,女儿在武汉读书,每次我因事去汉,问她何求,总是要我在蓝天幼儿园给她带几个去。
   正月十五吃上一个团子,品尝着母亲手里的那三分温度,感受着家人无言的爱,憧憬着牛年美好光景。烟火人间里,我收拾好心情,挥挥手告别家乡父老,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带上那独一无二的一抹乡愁,又开始了新的一年打拼。
  

共 21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团子的散文。团子,顾名思义,就是元宵节阖家团圆时吃的一种美食,盛行于南方地区。江汉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作者的家乡,团子成为元宵节的主角,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也是一种传承。本文通过回忆团子的制作过程,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虽然参军到外地吃团子,但感觉“味道寡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团子永远是心中的最爱。文字情感饱满,热情洋溢,细腻朴实,生动感人,让人久久回味。看似小小的团子,却凝聚着浓郁的亲情和幸福。吃团子,慰藉灵魂,浪漫开心,成为美好的回忆。无论身居何地,故乡的团子,永远是舌尖上的美味,味道香甜,更是温馨美好情感的寄托,它是一种念想,亲切无比,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抚慰远方游子的心灵。品味团子,就是品味家人的爱。好文章共赏,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创作愉快!【编辑:淡淡的云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2-25 10:38:44
  文字情感饱满,热情洋溢,细腻朴实,生动感人,让人久久回味。看似小小的团子,却凝聚着浓郁的亲情和幸福。吃团子,慰藉灵魂,浪漫开心,成为美好的回忆。品味团子,就是享受亲情,品味家人的爱。好文章共赏,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新春快乐!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佳作呈现八一!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1-03-10 12:02:05
  我爱吃元宵,正月十五家人团聚一起吃一碗,那是一种温馨。如今生活节奏快了,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候也少了。拜读老师的文章,是一种享受,感谢分享,期待更多精彩。问候春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