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欢天喜地过大年(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欢天喜地过大年(散文)


作者:白玄 秀才,152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89发表时间:2021-02-25 10:52:50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在月半。
   今年年尾,明年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这是一副老对联,说明时间的长河在缠绵不断中无情流逝……
   人的一生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滴水,跟水流跑多长跑多久,什么时候被干涸被蒸发,自己也不知道。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中,以年为限,隔成许多年,一般的人都是几十年,最长的也只有一百年多一点。在新年与旧年之间的跨越中,有除夕节与春节连在一起过,人们自然要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地隆重庆祝一番,总结旧年,展望新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大年”。
   过大年,以前指从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元宵节过完,大年也就过去了。现在,生活节奏快,有许多人未过完小年“正月初五花开”,就在正月初三出门赶车打工或做生意了。
   为了过好年,尽管捉襟见肘,当家人也总要千方百计按照习俗习惯,给家人置办年货、添置一套新衣裤新鞋帽,给孩子老人带来些许快乐。无论怎么穷,也不能穷孩子穷老人,亏待孩子老人,因为不能在孩子面前显得无能,因为时间不等老人。为了过好年,家家户户每人都在忙碌着做着各自的事情。
   1、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祀镬灶头佛,送其上天过年。镬灶头佛是专管饮食烟火的佛,从商朝就开始祭祀了。传说镬灶头佛是穿红衣的美丽少妇。也有人说是老奶奶。到了汉代,镬灶头佛变成了男性。有人认为是炎帝,因为他为人类带来了火种,也有人认为是祝融,因为他是帝喾时代的火官。传说镬灶头佛,最初只管饮食烟火一类的事,后来权限扩大,专门监督人们的言行,定期向玉皇大帝报告。开始每年报告一次,后来每月最后一天报告一次,而且专说人的坏话。人们为了请他汇报时多说些好话,少讲些坏话,就要多多的祭拜他。过年,也要第一个祭拜他,期盼来年,烟火旺盛,饮食多多。
   2、十二月廿四日,打陈(尘)换新。打陈(尘),就是洗净尘土污垢,去除陈腐霉气。男人一般干拂蛛丝、冲烟囱、搬家具、提水、打扫卫生等粗重活,女人一般用水擦洗桌凳、碗柜、床板、衣柜、窗户、被褥等。如有太阳,要搬柜子类的东西晒太阳去霉气。换新,就是把旧的破的没有用的东西换上新的。如旧筷子、旧灯笼、旧扫帚全部换新,破碗撤下来换新的,破柜子换上新的。二公过去曾在九都山大户人家当过长年(长工)。他说,大户人家不让梅香(丫鬟)长年(男长工)过年,十二月廿四打完尘,领回工钱,就要孤零零地回家过年。他唱的《长年歌》:“十二月廿四学打尘,手捏尘把泪纷纷。前门底去后门出,剩个梅香间底常拌尘。”记忆犹新,新旧社会两重天,现在过的是幸福年。
   3、十二月廿五日,添置新衣新裤。习俗里过新年,每人必须穿新衣裤新鞋。以前是母亲自己用棉花纺线织布做衣做裤做鞋做帽。后来是叫裁缝师傅来家给家人做衣裤。现在是母亲陪家人或让我们自己到商店买衣买裤买鞋。正月初一春节那日,每人必须穿新的。好多家庭条件好的,都穿时尚名贵正牌。
   4、十二月廿六日,做馍糍、炊糖糕,少数民族有捣糯米饭糍习俗。因印馍糍条要趁热,所以,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做。
   5、十二月廿七日,做豆腐,油炸豆腐。一般自家人可以轻松解决。
   6、十二月廿八日,清账。山区农村,山里人家,由于大家互相帮忙,可以说每户人家都欠账,每户人家都被欠。欠账的有钱总要还给人家,还一部分或还不了的也得给人家说句宽慰的话。同样,人家欠你的,人家有钱会在这天送过来还清或还一部分。总之,过年到了要算届,亲兄弟也要明账目,做人要清清爽爽,明明白白,给归给,账归账,关于钱不能糊里糊涂。
   7、十二月廿九日或三十日,除夕节。宰杀家禽家畜、放鞭炮、吃年饭、分压岁钱、守岁、吃隔岁、分零食。
   宰杀家禽家畜。平时很少吃到肉,为了过好年,让家人开开荤,解解馋,有肉招待客人,家家户户都要宰杀一些自家饲养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鸽、牛羊猪兔等。有多卖掉一些,自家没有的去人家那里买一些。
   放鞭炮。燃放鞭炮、炮仗、土铳,是为了增加过年的喜庆气氛,表达人们祛邪祈福的新年意愿。据《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据说山魈和年这些怪兽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和年这些怪兽吓跑。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炮仗、焰火,土铳因有危险就不用了。燃放时,不要乐极生悲,要注意安全,消除火灾隐患哦!
   吃年饭。年饭也叫团圆饭,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最丰盛的节日家宴晚餐。饭桌上一般有十样菜肴,寓意十全十美。一般选取下列中的十种:年糕、九层糕、汤圆、饺子、长寿面、豆腐、鲤鱼、带鱼、猪蹄、山芋、冬笋、白菜、虾蟹、家禽(鸡鸭鹅鸽)家畜(牛羊猪兔)肉等。过年必吃年糕,寓意孩子身体年年增高,智商年年高;青年人心志高、学历高、工资高;中老年人威信高、水平高、寿龄高。吃长寿面,寓意身体壮实健康长寿。吃鲤鱼、带鱼、山芋,寓意年年有余,生活富裕。坐圆桌吃汤圆、饺子,寓意家人平安团圆欢聚。吃豆腐,寓意头脑聪明,做事干脆利落,条理清楚,做人明明白白很干净,清清楚楚有原则。吃蹄爪会走路,吃翅膀会高飞。吃脑吃头,万事不愁。
   在中国江南一带,每年吃年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关起大门,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不能把自己碗里的饭全部吃完,要留一些在碗里,以示年年有余。吃完年饭,将桌子上的碗筷收拾干净后,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为什么要关大门吃年饭呢?爷爷说,这是想发财而瞒骗铁拐李的。
   相传,每年吃年饭的时候,玉帝派铁拐李下凡查看,借以了解民间疾苦。铁拐李是个跛脚叫化仙,他常在人间吃年饭的时候,提着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家乞讨。讨完饭,就把讨来的东西提给玉帝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便知。据此,玉帝便让富人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这事慢慢地传到人间,有一户富人,想年年过上好日子,便想出应对之策。吃年饭时,他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家人谁也不准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时,他家年饭已吃过,打开大门后,桌上空荡荡的,无以施舍给铁拐李。铁拐李一看,连年饭都吃不起,这家也真够穷的了。于是,在他家门口放上几个元宝就走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出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跟他效仿起来。关大门吃年饭的习俗了流传下来了。
   分压岁钱。吃过年饭,长辈们就给未成年的孩子、孙子孙女分压岁钱包,以示祝福。压岁也叫隔岁,愿意是压惊,与古代“年”的传说有关。相传远古时期,有一种叫“年”或“岁”怪兽,很凶猛,每隔365天后的夜晚,“年”就出来伤害人畜,践踏庄稼,常使儿童受惊吓。据《宋史》记载,宋神宗时,王韶的幼子南陔元宵观灯时,被坏人背走,途中恰巧有皇家车子经过,南陔呼救,得以随车入宫,神宗赐给他压惊金犀钱。早期的“压岁钱”是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待年过后方可花掉。明清时,压岁钱大多用红绳串着。民国以后,流行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寓意“长命百岁”。如今,大人们则喜爱选用新钞票,赠给孩子们孙子孙女们作为春节的礼品。成年孩子孙子孙女有工作会赚钱了,也要给父母长辈分发压岁钱包,孝敬长辈,祝福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健康快乐,长命百岁。压岁红包,也由最初的压惊逐渐转化为节日的祝福。
   守岁。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也叫年关,并把它作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将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灯火通明,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最早见于西晋周处《风土志》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彻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以前小孩子没事,围着油灯,要么做游戏,要么猜谜语,要么听大人讲故事。据说,家人点着灯不睡觉,是守家防止怪兽“年”或“岁”进来伤害人畜,等鸡鸣天晓,“年”便返回森林,守岁便可结束。其实,这也延长了团聚聊天时间。现在,大家一般都看春晚。
   吃隔岁。指守岁到晚上十二点以后,肚子也饿了,吃点夜宵点心后继续守岁。这夜宵点心就叫“隔岁”。寓意旧年已过去新年已到来,把年隔在外面,家里平安吉祥。把贫困的旧年隔在过去,迎接富裕的新年。“吃隔岁”一般指吃鸡肉和长寿面等。长寿面,就是本地特产索面,很长很长,有三五米。寓意健康长寿,幸福日子绵绵长长。
   分零食。母亲在吃完年饭收拾停当后就准备零食。把自家产的黄豆、乌豆、葵花籽、南瓜子、小麦、包萝(玉米)、花生、豌豆、蚕豆等一样一样炒熟。炒完后,就用小碗一样一样地均分成几份放到小布袋里,每个小孩一份,各人自己保管,供看年头戏时享用。如有多余的,母亲留着客人来时款待用。母亲嘱咐:“零食要慢慢吃,一下子吃多了人热起来要咳嗽声音嘶哑,要喝苦株母草药,你们知道的,苦株母很苦的哟!严重的要打针。自己的吃完了就没有了,要省着吃。”有的富裕人家,零食除了自产的,还请师傅做爆米花,买来甘蔗、荸荠、饼干、巧食、黄坦糖(地方特产麦芽糖)等,令人羡慕垂涎。现在,店里的零食名目就繁多了,数不胜数。
   8、正月初一日,春节,放鞭炮、送祝福、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字、看年头戏。
   大家穿着新衣裤新鞋高高兴兴地出来活动。放鞭炮,喜庆,把旧年赶得远远的。
   送祝福,主要对家人和邻里乡亲说句吉祥话,如“新年好!”“新年快乐!”“新年吉祥!”“新年发财!”
   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字,有的也在除夕贴。记得宋朝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写元日初一喝屠苏酒贴对联换门神的。常贴的对联有“财源滚进勤劳户,幸福频临节俭家。”“一家和顺应归福,百业振兴皆因勤。”“山清水秀阳春有脚,人寿年丰幸福无边。”等。
   看年头戏,一般由村集体出钱或村民每户凑份子钱请戏班做戏,从初一做到初七,有的村有钱就做到正月十五日。有时做大戏(真人演戏),有时木偶戏。如《五女拜寿》《杨家将》《樊梨花与薛丁山》《封神榜》,多数是:书生落难小姐救助,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我们小孩就是凑热闹,看后只记得几句插科打诨的《人老歌》:人老了人老了,人老什么老?人老脚骨老,高山走不了,平地走走好。人老了人老了,人老什么老?人老耳朵老,轻的听不到,还得大声吼。人老了人老了,人老什么老?人老眼睛老,远的看不到,近的难分晓。人老了人老了,人老什么老?人老牙齿老,硬的东西吃不倒,软的东西奴奴好。
   9、正月初五日,接财神。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这天傍晚家家户户的八仙桌的正前方都会点上一对红色的大蜡烛,上面还挂着一对亮闪闪的“金元宝”。正面供着的就是财神像,桌子上还摆放鲜活的大鲤鱼,加上煮好的猪头和公鸡,再摆上财神糕、吉利糕、酥糖和状元糕。然后是四种水果。桌子的两边各摆着一排盛满糯米红酒的杯子和一大把筷子。靠前面的一个桌角还用竹竿绑着一条活鲤鱼,表示年年有余。酒菜准备后,便依次拜财神,然后就是等待财神的来临。一直要等到晚上十二点钟左右才算接好。最后就是烧元宝、放鞭炮、放生鲤鱼……这样接财神的任务就完成了。
   10、正月初六日至正月十五日,走亲访友,牧年(拜年)活动。一般是十二条年糕、一刀肉和一挂长寿面。新婚夫妇牧头年要糖年糕和肉,还要准备好多红包,照看孩子老人。现在生活好了,礼品也多起来了,有香菇、木耳、大虾、鱼鲞、各类补品等,或送大红包。
   正月初五到初十,家里如有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一百岁以上的老人,就要为他(她)举办大寿酒。一般五十岁的在初五中午办寿酒,六十岁的在初六中午办寿酒,以此类推,一百和一百岁以上的都在初十办寿酒。每年村里总有几位老人办寿酒,热闹非凡。
   11、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一家人要办一大桌子菜肴吃晚饭。汤圆、饺子不可少,寓意团团圆圆,即圆满之意。其他菜肴随意操办。汤圆也叫元宵。民间习俗中,还有观花灯、猜灯谜、舞龙灯等活动,大大地增加了节日内容,丰富了节日生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忽然记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秋更替,四季轮回,年景依旧,物是人非。时光流逝,岁月不再。前人栽树,后人不一定乘凉。传统习俗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过好幸福大年,总归是大家的愿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繁衍中,周而复始。
   春节是旧年的终点,也是新年的起点。无论年味浓淡如何,人还活着,都是值得庆幸的。欢天喜地过大年,是必需的。
  
   ——2021.2.25

共 51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的一生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滴水,跟水流跑多长跑多久,什么时候被干涸被蒸发,自己也不知道。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中,以年为限,隔成许多年,一般的人都是几十年,最长的也只有一百年多一点。在新年与旧年之间的跨越中,有除夕节与春节连在一起过,人们自然要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地隆重庆祝一番,总结旧年,展望新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大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祀镬灶头佛,送其上天过年。十二月廿五日,添置新衣新裤。十二月廿六日,做馍糍、炊糖糕,少数民族有捣糯米饭糍习俗。因印馍糍条要趁热,所以,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做。十二月廿七日,做豆腐,油炸豆腐。一般自家人可以轻松解决。十二月廿八日,清账。山区农村,山里人家,由于大家互相帮忙,可以说每户人家都欠账,每户人家都被欠。十二月廿九日或三十日,除夕节:宰杀家禽家畜、放鞭炮、吃年饭、分压岁钱、守岁、吃隔岁、分零食。正月初一日,春节,放鞭炮、送祝福、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字、看年头戏。正月初五日,接财神。正月初六日至正月十五日,走亲访友,牧年(拜年)活动。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一家人要办一大桌子菜肴吃晚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繁衍中,周而复始。欢天喜地过大年。内容非常丰富,描写细致入微,整篇文章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读起来非常亲切,好像作者与读者娓娓道来,内容引人入胜,倾情推荐!【编辑:烛光里的微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烛光里的微笑        2021-02-25 10:54:08
  欢天喜地过大年。内容非常丰富,描写细致入微,整篇文章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读起来非常亲切,好像作者与读者娓娓道来,内容引人入胜,倾情推荐!
回复1 楼        文友:白玄        2021-03-01 15:43:47
  感谢烛光老师精心编写按语推荐,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02-25 14:01:58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2 楼        文友:白玄        2021-03-01 15:44:34
  感谢宁静社团推荐!
3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1-02-25 18:27:47
  过年习俗已经成了历史,但历史需要记录。现代人只做部分习俗规定,这就是与时俱进。变化永远是不变的。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回复3 楼        文友:白玄        2021-03-01 15:45:33
  谢谢木文子午老师精彩留评鼓励!
4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1-02-26 14:27:52
  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一直写到正月十五,在辞旧中迎新,白玄老师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令人大开眼界,好一篇欢天喜地过大年,欣赏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白玄        2021-03-01 15:47:01
  谢谢林间风吟老师精彩留评鼓励,互相学习。
5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02-26 18:49:40
  年年月圆,月月月圆,难得人心团圆,何必月圆月缺圆月半;
   时时事繁,时时事繁,倘或因缘一线,管它事大事小繁事牵。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5 楼        文友:白玄        2021-03-01 15:50:23
  感谢郭永涤老师留评鼓励,赋联精彩!问候老师,学习了。
6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02-26 18:53:49
  事事事繁,下联纠正。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7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02-26 18:55:48
  大作拜读,小试打油,见笑了。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