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醉人的时光(随笔)
初七的早晨,一丝风也没有,街道两旁的杨柳静默,枝条酣睡,天空中看不见云朵的聚散,春阳温暖柔和,爆竹声接连不断,新年的氛围依旧浓郁。
这是春节后企事业单位上班的第一天。天宫作美,气温一下子从初五、初六的零下十几度回升至零上六、七度,刺骨的寒风也戛然而止,风骤停,天突暖,陡变的天气,驱逐了连日的寒冷,温暖宜人。节日里的北国小城喜庆祥和,上班族的脸上洋溢出几分牛气。
我在去公司的路上走走停停,一路上都是沿着楼房走,欣赏着大红的灯笼,宽窄长短不等的春联。辛丑的牛桃换掉了庚子鼠的旧符,迎春纳福的字句映入我的眼帘,穿越我的思维。凝炼的词汇、丰富的内容、书法的刚劲,一一落脚在我的心田。中华民族的楹联文化叫停了我的脚步,吸引了我的目光,醉了我的肺腑,愉悦了我的情怀!
我在四角天空的环境里,迎送了四十载的春夏秋冬,园丁的职业每年都是三月一日正式上班,即使比学生提前几天到校,也从来没有正月初七上班的先例。
初七上班对我而言是既新鲜又欣喜。到了公司对过,站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以往觉得六十秒钟漫长而难捱,时常会焦躁不安。这一次却一反常态,心里对红灯多少有些怪罪了,觉得一分钟的时间不应该这么短。绿灯亮了,我穿越了人行横道线。公司办公楼的大门伫立眼前,卷帘门已经收起,透过玻璃门,新冠疫情值班员的容颜清晰可见。我并没有推门而入,而是转身而立,把目光继续给了纵横交错的马路,我要把这初七的晨景看个够!
街道干净整洁,车辆人流井然有序。也许是上班的第一天,也许是节日里需要安静,车速似乎都慢了下来,听不见喇叭声的刺耳,清脆的鞭炮声接连响起,噼里啪啦的、间隔几秒的、声声悦耳。
蓝色的医用口罩依旧是小城里最美的色彩。由于地方政府对新冠疫情高度重视,严格防控常态化,外防输入,内防传染,小城一直是低风险地区。北疆草原的小城一切都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经济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观察徒步的人们,男女老少人人佩戴口罩,社交距离自动保持。望着眼前真实的场景,我更加喜欢这座草原上的小城,更加热爱这里的人民。骨子里对生活在小城里的人油然而生敬意!
望着金色的公司办公大楼,觉得岁月的脚步实在太匆忙!我已经在这家国企公司做了一年兼职。这家财险公司属于中区直驻旗单位,业务归市公司垂直管理,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实行双重管理,旗委、纪检委、组织部、宣传部负责“双项”属地管理。大学中文本科毕业的公司经理还没有步入不惑的门槛。公司是国内富有经济实力的百强企业的四级分支公司,公司开展多险种业务,承担着全旗的农险和森林险业务,为全旗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响应党中央扶贫号召,鼎力支持地方政府,派出驻村包联干部,投入人力财力帮助建档立卡户精准脱贫,发挥着国有企业的经济优势,脱贫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在这里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地干事,低调做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我走出了校园,走进了一个全新的行业,笔下书写的不再是教案,每一个字符都与教书无关,每一句话都是记录人保财险员工的履职足迹,再现他们的拼搏精神,叙说他们的事业风采。
公司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获取了新的知识,得到了战胜困难的力量,懂得了保险行业是博爱的行业,他能让投保人降低风险,化险为夷。胸有大爱的人才能永不言败!
我驻足楼下,没有急着上楼。我的工作不受时间限制,毋须每日签到签退,公司领导给予的照顾着实令我感动,这份感动牵出我的一段故事。在我的教书生涯中曾经有过一段打工的生活,49岁的那年秋天,退居二线的我享受上了单位的土政策,不上班工资照发照调。我迁居首府,为了生存,开启了历时六载的打工生活。那会单位的月薪实发还不到两千,还完房贷也就难以饱腹了。为了更好地生存,我通过首府人才市场,被一家大型石材进出口企业招聘了,做起了总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的差事,后来去矿山和加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依旧干着办公室主任的活。活很杂,要制定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产品宣传册、合同文本、还要每月去人才市场招聘一次员工,私企上班是一个萝卜多个坑,尤其是像我这样没有专业技术,依赖笔尖艰难谋生的人,每天的工作十分繁杂。应酬政府官员的“拿卡要”,招待客商的食宿,制作合同文本,签订大额销售合同条款尤为重要,需要十分谨慎,特别是外商的合同,来不得一丝马虎。公司董事长长期在加拿大居住,每月底回来一次,听取各分公司工作汇报,留下任务就走人了,指令离不开国际长途电话。老板向来都认为他们是救世主,是普渡众生的活菩萨,是他们的能力和智慧解决了打工者的就业渠道,解决了求职者的衣食住行,是他们拯救了整个世界。当然不是所有民营企业的老板都如此,我所在公司董事长的母亲却是典型代表。公司里没有她的任何职位,她却经常光顾公司,把她退休前副厅级干部的权威施展的淋漓尽致。她的生肖属虎,公司里的管理人员私下里尊敬地称其为“包头母虎”,她退休前在包头任职。每当她来公司大家就发短消息,“母虎来了,多加注意。”公司的两个副总都是高薪打工者,每当母虎莅临矿山、加工厂、其他分公司的时候,食堂伙食立马体现勤俭节约的精神,母虎看到伙食标准如此之低,会上就会露出十分满意的笑容。其实,各单位已经摸透了母虎的习性,一餐过后依旧每餐丰盛。因为母虎之子,年轻的董事长每次回来都是一顿饭几千元,有时带上几个高管,一顿饭就是七八千,有时上万,从不吃食堂一口饭菜。公司石材加工厂的食堂是一流的,从设备到厨师到食材都是星级酒店的标准,因为要招待客商,平时总公司的几个人就在这里用餐,总公司的办公楼在青城的闹市里,没有食堂,平时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财务科的人员。我那会儿是几处都有办公室,哪里需要哪里去,公司有公务用车。回首那段紧张忙碌的打工生活,对比一下现在的这份工作,感觉十分轻松,没有丝毫精神压力。
仰望小城的上空,天色蔚蓝,又是一年春光好,风筝依旧傲春风。望着空中翱翔的风筝,我在想,这份工作将拉开我退休的序幕,绽放我花甲之年的第二春!
辛丑年初七的早晨,一段令人陶醉的时光,我会陪你一起“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