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那一片山里红(散文)
一
山边的灌木丛中,落下一片绚灿的红霞,那是山里特有的一种小浆果成熟了。小浆果有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叫山里红,属蔷薇科,小乔木,四五米高,无论树形枝叶和果实,都和山楂没什么两样,完全是一款缩小版的山楂树。此时经过霜冻之后,叶子落尽,只剩下果实挂在枝头,真的如名字那般红艳艳的,将整个山坡都映红了。
在我们这里的山界,一年之中有两次被花果映红。春天的山崖上,金达莱烂漫绽放时,叫映山红。秋天的山坡上,一颗颗小浆果所汇成的大片红紫则叫山里红。在东北冷寒环境下,造就出的奇特景观,把属于这个季节的色彩,辉映于山野之中,展现出别样的神采。
山里红,这个来自于乡间口语化的名字,如同生活在这片山野的人们一样朴实无华。它混交于万木丛中,隐去自己的身姿,默默无闻,毫不出奇。难能可贵的是,它把自身那一点点红意,凝成一团,拼合起一大片红色的版块,来宣泄心中的火热,真的足够亮丽。那红红的色彩,就好像人们脸上泛起的红晕,彰显着朴素之美。这份美感赋予到他们的身上,身上所散发出的风采,与山野间的红润交相辉映,成为一道灵动的风景。
记得那是一个春天,三道镇学校的孩子们要来我们的管辖区春游。校方的负责人,与我是好友,名字叫张志凯。他找到我,说明了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便答应下来。
说起张志凯,就要提到一份校方主办的一份报纸《山里红》,这份报纸的蕴意还是非常深刻的,以山野之神韵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不可谓不奇,不可谓不新。以这样的思维去办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很早就读过这份报纸。报纸的尺幅不大,里面的内容却紧凑而详实。学生们的优秀作文,笔记心得,以及一些学校和班级的新闻简讯等等,文字短小精悍,而且面面俱到。每一个版块的设计也都独具匠心,细微至极。
在我的身边有许多是已经熟悉的孩子,平时看来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想不到的是,在报纸上看到他们时,一篇篇文字犹如一股清泉自山间蜿蜒流出,清新的气息在不觉间萦绕于全身心。我想,这些都源于他们来自于山野的缘故吧。自身的清纯本性,就如一股山泉的本身,一条清根是自然所赐予的,正是他们本身的优势所在,也是这张报纸的清新所在。
一张小小的报纸,所引发的作用是意想不到的。孩子们非常看中它的价值,谁在上面发表了一个小小的“豆腐块”,在他们的眼中,却是一大张通红的荣誉奖状。这次出来春游,主旨就是把课堂搬到野外去,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整孩子们的思维结构,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我觉得应该给予支持。我曾经在不久前被校方聘为校外辅导员,能为孩子们出一份绵薄之力,也是理所应当。大自然是最生动的课堂,这是一个芳菲四溢的课堂,一堂课会怎样的精彩万分,想一想都让人兴奋不已。
夜晚,一枕清梦之中都是那美丽的山里红,自己也醉了。猛然间,觉得自己就是一丛山里红,在孩子们中间点亮了自己。
二
这天上午,通勤校车满载着孩子们,开进山谷。在一片欢呼声中,孩子们扑向山野的怀抱。大概是被禁锢太久了,绿意葱茏的山野是一个充分释放天性的地方,放飞自己,享受自然,孩子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
路边有一树盛开的梨花,洁白如玉的花朵,如雪白的荧光灯一般,映彻天地。孩子们首先被这份美丽感染到了,忘乎所以地蜂涌而上,可把跟在后面的老师们吓坏了,大声呼喊着。我也担心呢,怕他们充分释放天性,不能自持,去攀折、去采摘、去损坏这一份天然的美好。孩子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他们只是因为喜爱,像护花使者一般,团团簇簇地围定梨树,以它为背景,把美丽的笑靥印刻下来而已。
啊!原来如此,爱心如泉水般喷涌而出,让孩子们不能自已。这一树白花的纯净就如同一声亲切的呼唤,把孩子们心底的那份纯净唤醒。尽管这样,作为老师的张志凯,还是借题发挥,开始了这堂课的开场白。
一树花的美丽就在于有它的美好,这份美好是什么呢?一棵树的成长是不易的,它能够开花,结果,是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的。不经历无数次的风雨,不经历无数次的磨砺,是看不到如此惊艳的花的。
他的讲话非常巧妙地切合实地实景,潜移默化地把一棵树的成长,引伸到孩子们的身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理念何尝不是呢?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了那份报纸。《山里红》是在2004年创刊的,在风风雨雨中走了快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的历程是一种坚持之美,二十年可以成就一棵树的成长,可以成长起一片森林。这样想来,它所存在的意义真的好博大啊!
山间的树木,哪一棵不是经历风雨,经历磨砺而长成的?当这个成长的时间真的藏于胸怀,便会懂得一棵树的成长价值是多么的弥足珍贵。那一棵棵树真的成为了我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会永远地保留在心间,我们才懂得这份艰难与困苦,才会体会到森林的博大与宽阔。
有路边的梨花做陪衬,感觉心情大好。这里的场地也是很开阔的,适合孩子们搞一些活动,便理所当然地选择这里为此次活动的中心。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附近有不少盛开的梨花,或在山边或在水边,每一树梨花都是那么的洁白醒目。而身边的梨花更像一盏明灯,把心底照亮。而远处的梨花呢,又像长街上的一串串路灯,把一条长长的路照亮,让人有无限的期许,充满信心地沿着这条光明之路走下去。
三
孩子们是以各个班级为单位,由各个班主任带队。我看见有一组孩子们在临摹白桦树,觉得不是很生动,便去给他们做示范讲解。孩子们的这一页作业上,要求的是配图加文字描述。眼前的这片白桦树,虽然稀稀落落,却有着非常的典型性。白桦树是有鲜明特点的,我给孩子们讲的时候,着重就讲这一点。怎么去表现白桦树的神韵,画得不伦不类,就是没有抓住其特点,神韵便无法表现出来。
白桦树的白,可以在白纸上有充分的留白,每一棵树上都有黑色的树结,基本都是流线菱形,配上一个枯掉的树结,非常像一颗颗眼睛。有枝条的眼睛在被枝条的牵引,眼神也有了方向。枝条腐烂掉的眼睛,更富于神采。一排排树上的一个个树结,有陷入沉思的眼睛,有沉湎于往事之中的眼睛,我想寻找孩子们那种快乐的眼睛,却一时还找不到呢。当孩子们聚在一起,释放出天真无邪的快乐,自己也不知不觉被感染到了。一阵风来,白桦树的枝叶抖动着,发出“哗哗”的声响,好像是这片树有在发出由衷的笑声,它们好像也同样被感染到。孩子们傍着这片白桦树林,一时间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好像每一棵树把成熟与稳定,都灌输到孩子们的身上了,树的泰然自若、树的深沉有力、树的坚定信念、还有一心向上的动力。这一刻,孩子们变得凝重起来,他们似乎在聆听、在寻找、在融合,把每一棵树所传来的信息,充分融入身心之中。
白桦树的枝条在尽情地舒张着,伸展着,如同一个个舞者伸展开的手臂。它与不远的云杉树形成一个对比,云杉树的枝条会紧紧依附树干而向上,树下的大枝如同一个底座,并以此为基准,向上依次伸展开去。一个精准的长三角形。白桦树的生长机制虽然不如云杉树,它的树形更贴近一个圆形。我的一番言论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要点抓住了,再完成起来就不是那么的难。一棵棵白桦树在脑子里形成着,要想画好白桦树,首先心中要有一棵白桦树,当这棵白桦树很轻松地走入孩子们的心中,我不由地感慨万千。这个自然的课堂,有实物的参照,描述起来不用那么的吃力,相反会更快捷,更实际,让孩子们迅速领悟到其中的奥妙。
还有一些低年级的孩子们在画蒲公英。此时的身边就有蒲公英在绽放,一朵朵金黄的小花,正在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些小花都是向阳花,正随着太阳的升起,扬起张张笑脸。别看这群孩子们的年龄小,观察力却不弱。蒲公英的叶子都是锯齿形的,他们就抓住了其特点,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蒲公英来。
有一个孩子拿来了一种草,让我来辨别是什么草。我认真地看了看,发觉并不认识。我毫不避讳地告诉他,我不认识。说句心里话,我不想编一个名字,来哄骗孩子,在知识面前是不容有半点隐晦的,这一句真诚的回答,代表着我对知识的态度是虔诚的。在知识面前,人人都是学生,就是付诸一生的精力都学不完。
我的坦然,是一种平静,是一种超然。能够给孩子们的一定是真正的知识,一定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知识。而不是以讹传讹,以假乱真。世间万物还有多少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这些就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就如同万涓成河,累土成山。正是因为我们不懈的努力,一条条大河奔向大海,一座座高山,让我们穷尽望眼。
此时,孩子们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上,所泛起的红晕,那是山里人特有的标志,让我想起了山里红。此时,虽然还是春天,我却仿佛看到了那红遍山野的色彩,他们何尝不是一颗颗山里红呢?
有一片山里红,点亮了山头山坡,也点亮了我的视线,我眼前飞起一排红灯笼,摇曳在春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