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婚姻是一种成全(随笔)
爱情不需要婚姻,需要婚姻的全在爱情以外。
婚姻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办婚事才要大张旗鼓,昭告天下,恨不能让每一只小猫小狗,每一株路边的小草和每一块相干不相干的砖头瓦块都知道。
婚姻成全了家人,似乎只有结婚才是一个人长大之后最最关键的出口,最最要紧的归宿。
婚姻成全了社会,让社会多了一个完整安稳的细胞。
婚姻成全了配偶,彼此补齐了生儿育女的生产设备。
当然婚姻也成全自己,如果你正期待拥有一个结实而安然的套子,一条布满车辙和脚印的土路。
决定婚姻质量的两个顶级指标,一是品格,二是性格。外貌给了爱情,才能给了事业,财富给了生活,留给婚姻的,只剩下了人的内核。
两个人不会是一棵树,但也不能是两座山。如若彼此太独立,从不愿互相依傍,就会站成两个高度,中间必定形成沟壑。
你选择了爱情,你就选择了燃烧;你选择了婚姻,你就选择了消防。婚姻的城堡里没有是非曲直,讲理的地方不在家。
婚姻是一种互相妥协、互相消耗、互相趋同,丢失自己而成全别人的制度。
婚姻被认为是社会文明的标配,所以几千年走来,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无论怎样变迁、变形,婚姻制度却似乎天理一般,牢不可破,皮毛无损。
世间万物皆有寿限,莫非只有婚姻制度万寿无疆。
干得了大事的男人,一般不说大话;内力与内心微小的男人,反而不说小话。
喜欢装傻的女人未必真傻,表现精明、处处强势的女人未必真的聪明,也未必是婚姻中的得意者。
越智慧的贤者越敬畏天地,越优秀的男人越遵从老婆。
越娇艳的花朵越容易褪色,越美貌的女人越容易忽视内涵。
好色的男人未必不是好人,不好色的男人未必就是英雄。何况,后者,有吗?
外貌协会正是女人设立的,说明女人一样好色。无情的女人未必专情,多情的女人未必不深情。
婚姻的菜缸把爱情腌制成亲情,未必不是一道美味。
当然,腌菜也得合口。不合口就及时讨论,作出调整。
最近的距离是面对,最远的距离是转身。
婚姻中的心灵沟通能糊平情感上的裂缝。唠叨让人心烦,但沉默却使人心死。
爱人之间、夫妻之间需要的是直通车,没必要天天猜谜。不少人喜欢借用香蕉苹果理论:“我想要香蕉,你偏给我苹果。”事实上,总抱怨别人不懂自己,这往往是不爱和逃离的托词。两个人跳动着两颗心,即使频率一致,两颗心注定还是两颗心,永远不会完全重合为一颗心。不乐意把自己的心思不加遮掩地展示给对方看,不是爱得不够纯粹,就是爱得不够火候。
试婚广泛流行,是对婚姻桎梏的软化和异化。
试婚讲究必要的时间长度,生活的融合深度,外围的交往广度,总之必须进入全方位模拟的准婚姻状态。
不和你的伴侣朝夕相处,不置身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中,你永远不懂得自己,不认识对方的真身,即使你们相爱了很久,即使你认为了解得已经足够多。
所有省略掉试婚阶段的人,无一例外地会发现,婚前和婚后,你的爱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变化巨大,几乎判若两人。
这并不意味对方变心了,现形了,而是更多的真实让你的感觉重新塑形了。
因此在婚姻制度僵硬的土地上,试婚是一种革命性的选择。即使试婚失败,也把损失降到了最小。
婚姻不应该成为爱情的坟墓,坟墓里埋葬的也许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但真正的爱情并没有标杆,也没有模板。一切关于爱情的理论,全都算不上真理。
马克思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多数情况下,夫妻双方正是为了道德,维系着爱情稀薄或爱情死亡的婚姻。哪个道德,哪个不道德,谁说了算,谁有解释权?
道德更是忽悠的,善变的。某个时期,某个环境下,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定义了现实版本的道德准则。
基于这种道德的考量,那么,究竟该抛弃没有爱情的婚姻,还是该誓死将这种不道德进行到底?
爱情要的是花朵,婚姻要的是果实。
在走进婚姻之前,或者在婚姻破裂之前,也许我们曾经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只是在为别人培训老公或老婆,虽然我们也同时培训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