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情寄苏哈娜7(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情寄苏哈娜7(散文) ——我的日记


作者:望见马克 白丁,2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59发表时间:2021-03-21 09:00:24
摘要:笔者出使埃及援建的真实写照

2006年10月1日星期天
   和小贺一起检查白玫瑰和长金公司的水电表。重新打印,作表,核对。小贺去收租金,白玫瑰老杨说,没钱。好几个月的工资还没发了。王福来答应了,但是还得缓两天。小贺晚上分别给老杨和小惠写邮件汇报情况。
  
   2006年10月2日星期一
   新上任的经济参赞曹公参来公司检查工作。李德印、女杨、和胡大民陪同。简单转了一圈就去长金公司了。来去匆匆,不过20多分钟。
   和小贺一起去银行存钱。连同这次存800,加上上次存2000和去年余额,应该有3000美元。
  
   2006年10月4 日星期一
   和王福来等去投资局、移民局。我的工作签证还没转到移民局。工作效率低下,今天只问到了信息,没有任何结果。回到苏哈娜正好3点半。
   很累,可能与天气渐凉有关系。睡不醒啊。
  
   2006年10月4日星期三
   长金公司老孙去移民局取签证,非常顺利。他们顺便去了哈历历市场。白天贺说要和有关人员对新厂房交接。但是没看到,也没听说最后的结果。
   回家后就烙起馅饼,和小贺。一共烙了16个。中午王福来希望我晚上带馅饼去他们那里。
   晚上王福来把我俩接去,又是一顿小酒。说是补十月一日的。
  
   2006年10月5日星期四
   对埃及人放假一天。我们上午去买菜和女杨。快12点才回家。只要去鱼市场就耽误时间。我们给白玫瑰买了2条苏眉鱼——63镑。算做我们中秋赴宴的礼物。
  
   2006年10月6日星期五
   中秋节。下午蒸馒头,且一直在等家里上网,临近快5点多王薪才来。加上网络不好,我也很着急。晚上在白家喝酒,其实并不多,一杯半白酒和2杯啤酒,喝完却好像有点醉了,心里惦记和责备王薪。白杨拿出2瓶茅台。我和小贺都只喝了米酒和啤酒。这米酒是开罗卖豆腐的老宋专卖我们的。在亚历山大生产的,秘密生产,秘密出售,因为酒制品在埃及是禁物,如同大烟鸦片在中国。
   后来我自己到海边坐会,正值涨潮,大浪有点汹涌,拍打在我们的座位上,不到一刻钟,海水就从脚背升到了大腿根部。皓月当空,只是不太圆。这是我和小贺在一起过的第2个传统节日。谈到家里情况,我们都伤感,凄然涕下。
  
   2006年10月7日星期六
   早晨早起,4点多和王薪上网聊天。同时熬了一锅稀饭。6点多我又睡觉。8点多,起来吃早点。中午压面条,吃捞面。晚上炒笋菜并炸鱼,吃米饭。
   今天重新开始看《暗算》一共看了十集。
  
   2006年10月8日星期天
   小贺说,杨卫红来邮件说,在规定的期限内,贺和王在埃及过节是缘分;不要过多考虑以后个人安排的事情,有领导和组织为我们着想了。时善再次来电话,小惠至今未和他联系上。我再次给小惠发信息。
   接了2桶水。王福来在办公室里送我们一桶米酒。
   艾哈迈德今天没来上班,新穆德来了以后就去睡觉,直到下班时才露面,径直地坐班车回家了。
  
   2006年10月9日星期一
   小贺说,这回可省心了。两个电话都上不去了。过了中午才接上网络。
   艾哈迈德和新穆都来上班,来后马上就开车去苏伊士。直到下班才回来。我们让新穆买笋菜,他买的菜还真好。白杨让小贺修电脑,后对他说要给点租金,贺听可很高兴。有句歇后语:二小吃烩饼——不叫焖;不觉闷。白杨这样做,这叫叫焖——我感觉。
  
   2006年10月10日星期二
   新穆今天没上班,只是艾哈迈德来了。他们倒好,轮流休息。艾哈迈德驾车去苏伊士,回来时14:50 。斋月里上班就是那么回事儿,其实看你管不管了。有生产任务指标,不来上班行吗?每人一个岗位都有责任制,能不来吗?领导都视而不见,当好人,咱就听之任之吧。
   进入10月份以来,感觉刮风多了。每天中午前后起风,下午或晚上才停。有时刮得呜呜作响。游泳时感觉水凉多了,但是,还未到不能下水的程度。出水时有太阳照耀,还暖洋洋的。
  
   2006年10月11日星期三
   今早贺问我,发现汽车左后门被蹭了吗。我说,昨天早晨还没有呢。贺说,回来问艾哈迈德的,说不定又是他弄的。艾哈迈德来了,新穆没来。前天新穆给我们买了2棵笋菜。今天还他钱1镑。在电脑前几乎坐了一天。网络太差了太慢了,耽误事儿啊。
   白杨还了3万埃镑,是沙劳也,艾哈迈德和阿明一起送来的。那时我正做晚饭。
   晚上到公司给王福来送烟1条。一共是4种烟,因为我自己的烟也不多了。王说,老杨给他打电话,要退开罗迈阿迪的房子。以后他不常住开罗,而是在中国与埃及之间时来时往。
  
   2006年10月12日星期四
   艾哈迈德和新穆去苏伊士存钱3万,在埃及存钱是很麻烦的事情。需要先拿号排队,坐在凳子上等待,一般工作时间总的有十几个人排队,而且工作人员办事儿效率太低,一笔业务得用十多分钟。一次我和小惠去苏伊士银行办业务,从早上开门一直等到中午才走出银行。秩序还是很好的,有警察,有时是门岗帮助维持秩序。也有保卫银行的作用。
   中午回来后去白玫瑰待到3点。张姐给家里打电话,得知白杨要回国。
   贺说,石月要来埃及。而且以中方代表的身份。晚上吃饭时贺说,当不当官无所谓,随遇而安。我很不理解。他是第三梯队的培养对象,怎么又有这种念头呢?
   我提醒小贺,你们俩要团结。这绝不是口号,而是我真切的感受。外派人员要在一个“屋檐下”工作学习至少两年,难免要出现矛盾。这就需要你多沟通、多体谅、多换位思考,尽量减少磨合时间,将游离的个体变成有力的团队。从国内、国外我看过太多因为领导不团结而导致企业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个人也没落得好的归宿的案例。原来工厂老徐和老顾团结成一个人,后来老徐退休,老顾扶正。老巴和老任老王尿不到一壶,老任气死了,老王气跑了,老巴也没提职务。除了个性相悖外,主要的还是过于计较,不能够“静静地吃这三碗饭”。
  
   2006年10月13日星期五
   和女杨一块买菜。回来就鲜炸小虾,整2个小时。路上女杨说,等白杨腰好了就回国。不知啥意思。反正这么多天女杨照顾白杨很精心,很细致的,胜过李静。再也不听那些流言蜚语,人家的事情和我们不相干。
   晚上王福来邀我们俩去他那里吃晚饭。
  
   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
   贺与王福来去使馆开会。早5点就送他们到公司,然后等8点奔开罗。下午约5点回来。说了开会内容等。
  
   2006年10月15日星期天
   和新穆、小贺取工作签证。贺在老杨家上网。新穆向我要了100镑,后给我1.5镑。
  
   2006年10月16日星期一
   再去取证。还没到工作时间就抵达,新穆要睡觉,结果拉我到哈历历市场。
   我找来马龙和我转了一圈。买了一个象牙手镯和4本古兰经。250+75=325镑。
  
   2006年10月17日星期二
   专程去取移民局工作签证,在那里等了40分钟。只见每个人都是慢悠悠的,无论是站着说话,还是走路的,还是坐在那里写材料的,或是接待客人的。
   记得在移民局那次看见,在上班时,有看古兰经书的。有人在打瞌睡,有人就趴在桌上睡觉,坚持工作的女士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原本非常紧张忙碌的工作岗位,变的疲疲塌塌。工作效率很低。
   斋月,在埃及的白天。哈历历市场位于开罗旧城和新城的交界,是购物集中的地方,街街相连,道道相同。店铺一个挨一个 ,紧密排列。虽然每个店规模不大,10—20米不等,装潢的却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埃及的天津人称之为“大胡同”。以往白天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但是今天就另一番景象。至少有1/3的商店关门,来这里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国人,几乎没有当地人来采购,游览。比起往日的摩肩接踵,心情可舒服多了。相当多的店铺没开,很难买到称心如意的物品。中午时分,我们曾在一家银器店门口等了30分钟,因为店主去礼拜了。
   白天的交通状况可是好多了。从早晨到上午马路上人和车辆稀少。就是在下午2点下班的高峰时候,堵车的现象大大减少,使行车速度快,运输效率提高。开罗这个大都市,行人多,车辆多,路口多,弯道多,红灯多,而现在不赛车和少赛车了。这就是斋月白天的景况。一般没有特别的事情,人们就带在家里不出门。
   白天所有的咖啡馆没有一个开张。制作食品的作坊不断生产馕,人们只是购买,而不食用。在艾资哈尔学院的对面,寥寥几家的饭店供应现成的快餐,那时为外国人服务的。在他们制造过程中,允许尝,但不许咽。少数的当地的科普特人不信奉伊斯兰教,斋月不封斋,他们从食品店购物,包裹严实,然后拿到家里,或僻静无人的地方就餐。不会在大庭广众面前吃东西。咖啡馆前悠闲自在,喝茶聊天的热闹场面,只待晚上开斋后再呈现。
   穆斯林的信奉安拉—真主。他们认为现世的一切都是真主安排的,因此无须在世上纷争。不要为荣华富贵而拼搏,拼搏了也得不到,不拼搏也饿不死。抱着这样的思想,人们都安分守己。上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下至穷苦百姓,死人城市民无不在等待,守摊,幻想来世在变化。慢节奏是这里的特色,走路慢,吃饭慢,办事慢,这里不讲效率,一切都是随遇而安。他们的思想束缚了积极性,创造性,宁可不赚钱或少赚钱,也不能丢掉休闲。
   斋月里学校,医院还是照常,按部就班。各个单位的门岗是相对的延长了工作时间。
   企业的工人门依然是生产的主力。封斋,也要,也须工作。
  
   2006年10月18日星期三
   早起,发现水杯里沉积了很多的杂物,提醒小贺得修修宿舍滤水器了。于是,上班后就叫新穆上TULIP取走,拿到苏伊士修理。结果,新穆一去不返,联系不上。下班时不得已随班车回家。我惦记着,别出意外,叫贺经常呼叫新穆。晚上才知,他在车里睡着了。这个新穆太随意了,有点纨绔子弟样子。
   下班时天上多云,风力不小,没有游泳去。因为听到大海的浪涛声,我就到海边去照相了。风浪很大。分不请是涨潮还是落潮,海水不断涌出浪花,哗哗作响。中午贺去大理石徐总那里。现在他们经常往来都是独身男子,相互交朋友也好理解。晚上,王福来请我、贺、徐吃饭,喝酒。
   打了三桶水。有一桶带回TULIP 。艾哈迈德睡了几乎一天,在贵宾室中。因为晚上和夜里他要做功课,带领教民们礼拜,做事儿。然后睡在清真寺,那能睡好吗?但是,他很精心,很愿意,看得出这是信仰的力量。
  
   2006年10月19日星期四
   接马克信息,她到公司去送药、味精等物品。她听小屈讲了,上次吃饭时,冯总说可能我们三人三月份一起回国。屈又说,也有可能春节前回国。目前老杨正在招聘三名新人。据说老杨11月回埃及。
   中午时分,无纺布的女翻译来我们公司,在大办公室和刘建国,小贺还有埃及人(可能是监理)谈判,声音很大的。
  
   2006年 10月20日星期五
   上午和白玫瑰杨张张一起在苏伊士采购,中午干烧鱼,很鲜美,而且鱼的价格也不贵。下午我们做卫生。实在脏得不像样子了。晚上包饺子,洋白菜馅的。饭后,张姐给贺和我理发,念叨一些在白家的委屈,告诉说现在白杨和女杨睡在一楼,女杨晚上好照顾白杨起居。还说,晚上不让张姐和小张下楼,让他们在二楼呆着,没听懂什么意思。
   开始看《范府大院》。
  
   2006年10月21日星期六
   连续几天凌晨就醒。今天也是。起来上网,也不顺利,断断续续坚持了1个多小时。打拳,做早点,吃饭后睡了会儿。
   不到10点做午饭,11点就吃完了,青椒牛肉片,外加番茄汤。随后,我们就奔开罗,明天接小惠。进了开罗的办事处的家就上网,直到晚上睡觉。获得大量信息。
   晚饭也丰盛,麻酱拌笋菜,炝黄瓜,肉片辣子,做的面汤。就我们两人很随意。
   要说这个住所是很好的,地处开罗黄金地区。有点像天津的黄家花园五大道一带。我们住在三楼,门岗是一位退休的警察,24小时看守,白天负责打扫卫生,传递报纸信件,晚上在这里过夜。这也是埃及物业管理的一种模式。我想他也应该归属某个单位。周围有大型的超市,有繁华的街道和知名的商店。居住着达官贵人,都是有鼻子有脸面的人。
   门正对面是医院,公办的,整天老百姓人流不断,很热闹。左侧是一所学校,看孩子都不大,估计像是中小学生的样子。周围环境也好,绿树成荫,道路清洁。就是晚上有时候有结婚的人们在这所学校旁的场所里举行仪式,鼓乐声、唱歌声,欢乐声时起时伏,使我们不能及时入睡。直到翌日两三点钟。这个房间可够大,足有100多平米,两个住房,中间是个大客厅。我们平时居住在进门的对过,客厅的那端有个大房间,是老杨夫妇的常年居所。两个屋都有宽带,随时上网。几年来老杨一直住在这里,和埃中合营公司的人联系,每天到那里上班。以前屈爱国在这里,就住在外面这个房间。现在看来,出使在外有这样的环境太舒服了。现在这个居所就是我们人与来往的接待站了。临时停个脚,休息一下就回苏哈娜,或者去办事情。以往没有那么长时间住在这里,现在是老杨回国,小惠在国内,这里也要经常照看,所以来的勤些。

共 17986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不同国度,不一样的异域风情,一部日记似的的纪实散文,向我们娓娓道来,带着中埃人民的友谊,饱含深情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发生在异国他乡那一曲曲动人的故事。文字厚重、情感真挚、落笔有力、主题明确!好文共赏,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庄忠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