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人间值得】娥姑(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人间值得】娥姑(征文·散文)


作者:燕剪春光 进士,1087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313发表时间:2021-03-22 09:15:33


   四年多了,我再次回到故乡。可是,故乡并没有给我好脸色。铅灰色的天空,仿佛一块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收割了晚稻的农田,所见皆是东倒西歪的枯黄稻茬;一栋栋杂乱无序的小楼房,冷冰冰的,对我的到来完全无动于衷。
   我把目光投向洗衣塘。那里曾经是村里最热闹的场所。妇女们一边洗搓衣服,一边唾沫横飞,东家长西家短,八卦新闻,从这里发酵,然后传播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几块光溜溜的青石板,静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好久无人光顾。塘水浑浊,浮着一层油腻腻的东西。北风吹过,不起一丝涟漪。
   水太脏了,洗衣服都转移到村后的中塘了?我心想。
   我的眼睛不经意转向娥姑家的大门口。娥姑,她现在怎样了?
   娥姑,比我大几个月,名叫娥得。排行比我高一辈,我称她娥姑。
   小时候,娥姑喜欢跟我在一起。
   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俩各牵一条老水牯,雀跃着到了后山脚下。我俩麻利地将牛绳往牛角上一缠,用力拍一下牛屁股。老水牯得到号令,刺溜一下就窜上了山坡,去找寻新鲜美味的嫩树叶。娥姑一个眼神丢过来,我即刻心领神会,紧随其后,直奔山谷里的那一片野刺梅。
   等我俩的肚子被酸酸甜甜的野果子填满,牙齿开始发酸的时候,太阳快要落山了。娥姑将大拇指和食指做成一个圆圈,对着嘴一吹,“哞哞”几声,两条老水牯闻声而来,肚子涨得跟怀孕了一般。我俩顺手折几束杜鹃花,绑在牛的犄角上。两条水牛,瞬间变成两匹荣获军功的战马。我和娥姑俨然是两位将军,骑在它们的背上,勒紧缰绳,慢悠悠地向村庄走去。晚霞满天,炊烟袅袅。我看见娥姑的脸,红扑扑的,像火红的杜鹃花。
   仲夏夜的晚上,屋里闷热难耐。我刚放下碗筷,来不及将满口的饭菜吞进喉咙,便抓起一把蒲扇,像一只蝴蝶飞到晒谷场。娥姑和几个小伙伴已经先到了。
   今晚玩什么?我问娥姑。
   我们去捉夜火虫吧。夜火虫即萤火虫。
   天上繁星闪烁,地下萤火点点。没有灯光的夜晚,我们这些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多数赤着脚,踩着星光,从村前跑到村后,从晒场跑到田埂。
   娥姑,夜火虫在你头顶上。我叫喊着。
   娥姑身手敏捷,头一偏,手腕一勾,蒲扇拍下去,一只正在飞行的萤火虫应声掉地。娥姑把它捉住,放进小玻璃罐。小玻璃罐如一只流动的小灯笼,在蛙声四起的夏夜,将一颗颗童心,照得通亮。
   秋天,采猪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把注意力从山地转移到渠道边,水潭里。清澈见底的小水潭,长着油油的水草。小鱼小虾小螃蟹,在水草里穿梭嬉戏。我和娥姑,像两个贼,冷不丁将竹篮挖过去,迅即又提起来。
   抓到了,抓到了,好几只小鱼呢,还有虾子。两人兴奋的笑脸,在被搅浑的水潭里,成了大花猫脸。一个下午,我们捞了满满一篮子水草,还收获了一小碗小鱼虾。
   我家没油了。你把鱼虾带回去吧,你姆妈煎的鱼真好吃。娥姑有些气馁。
   晚饭的时侯,我端着饭碗溜了出去。在娥姑家的柴屋前,我将碗里的鱼虾拨一半到她的碗里。香喷喷的滋味,从舌尖一直弥漫到心田。
   然而,我与娥姑后来慢慢变得隔膜,以至于完全陌生。
   我读三年级的一天,娥姑的母亲去世了。她的父亲,腰边长了一个大脓包,乍一看,像是揣着一个宝葫芦。他的脸黑黑的,背有点驼。咳一声,一口痰飞出老远。村人背地里叫他“痨病鬼”。我听过他骂娥姑的姆妈,没用的臭婆娘,连崽都不会生,生了一窝赔钱货。
   娥姑没有再上学。星期天或者假期,我偶尔还同娥姑一起放牛。她似乎突然长大了,不再和我们嬉笑打闹。她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地上,望着天空发呆。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觉得她奇奇怪怪的。
   哼,一点都不好玩。我不再邀约她,继续和其他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野果,下水摸鱼虾,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偶尔碰到,我习惯性地喊一声“娥姑”。她迅速地看我一眼,随即低下头。
   转眼间,我即将高中毕业。
   寒假的一天,阿梅来找我。明天娥姑结婚,今晚我们去陪她吃顿饭吧。你一定要到场啊。
   这是我们当地的风俗。女孩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娘家要摆“款女酒”,邀请村里的同龄女孩和新媳妇参加,陪出嫁女吃饭聊天。娥姑虽是招上门女婿,也遵循这一风俗。
   吃过晚饭,我和阿梅等几个女孩,在娥姑的婚房陪她说话。
   婚房布置得很简单。门上贴了红对联,窗户贴了红喜字,床上铺了新被子。家具大多是旧的,有一个新做的木制洗脚盆和一个新买的塑料脸盆。
   吃饭的时候,娥姑没怎么动筷子。她的眼睛肿肿的,一看就是哭过。
   阿梅劝导,娥姑,不要难过,女人总归要嫁人的。
   不劝倒罢,这一劝,娥姑的眼泪像是打开的水龙头,哗哗地往下淌。她一边哭,一边诉说:我的命好苦啊!没有福分读书,也没有福分出嫁。注定一辈子守在家里,没有出头之日。见娥姑哭得伤心,我也悲从中来,陪着她一起掉眼泪。
   我知道,娥姑一直不同意留在家中招上门女婿。她把自己关在房里,绝食两天。父亲提着斧子,嚯嚯几下,门被劈开。十六岁的娥姑吓得赶紧抱住了父亲的腿。
   男方是湖北人,做裁缝,比她大十多岁,死了老婆,有一个女儿。姆妈说,娥得太可怜。老二不肯留在家里,出嫁了;老三不肯,也出嫁了。不是还有妹妹吗?为何偏偏是她留?
   不想留在原生家庭,倒愿意嫁出去?我当时委实想不通。
   姆妈说,一个农村女孩,一辈子只有出嫁那天,可以风光一回。夫家的礼数不周全,可以不出娘家们;走在路上,音乐队偷懒了,可以停在原地不动;到了夫家,鞭炮放得不够大,可以站在门外不进去。
   可招上门女婿,连这一回的风光也没有。
   娥姑结婚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村庄,与娥姑的距离更远了。放假在家,经过村口的洗衣塘,经常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见到我,她先是痴痴地看着,然后极力挤出一丝笑容,说声“回来了”。我正想说些什么,她已急匆匆离开。
   关于她的许多事情,都是姆妈告诉我的。
   娥姑结婚后,三年生了两个儿子。她男人在外地做裁缝,她在家带孩子,种田种地。女人的活,男人的活,她全包了。往后几年,送妹妹出嫁,给老父亲送终。慢慢地,日子似乎有了起色,她阴郁的脸上漾开了浅浅的笑容。
   可是,老天对她毫无怜悯之心,将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她头上。她的男人,她两个儿子的爹,在外地与人发生纠纷,被活活打死了。
   得到这个消息时,娥姑正在水田里插秧。她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怔怔地瞪着捎信的老乡,足足有三分钟。吓得那人连连后退。
   娥姑腿一软,跪在了水田里。直到村里人七手八脚把她弄回家,她也没说一个字。
   她念了两年书,不认识几个字。她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鄱阳湖筑坝的工地。她没有秋菊的勇气和能力,去为她的男人讨回公道,甚至连男人的骨灰在哪里也不知道。
   娥姑成了寡妇,刚刚三十出头。那一年,我从江西调到广州一所大学工作,离她越来越远。姆妈跟我一起住广州,再没人告诉我关于娥姑的事。当然,是我没有特意去打听。
   几年之后,我回老家探亲。在村口的水泥晒场,我看见水塘边站着一个肥胖的女人。她好像刚刚洗完衣服,脚边靠着一只装满衣服的竹篮。她站在那里,与正在青石板上洗衣服的妇女们谈笑。
   哎呀,嫂得,你是没听到啊,夫妻俩吵到好夜深,差一点打起来。
   娥得,你跟你家光子吵架不?他不会打你吧?
   ……
   是娥姑!她怎么变得这么胖?像即将临盆的产妇。她家光子?是她的男人么?
   女人中有人眼尖,认出我来。说笑声戛然而止。一个个把脸转向我,眼睛像探照灯似的,似乎想从我身上发现一些闲谈的资料。
   波波回来了。怎么是你一个人?好多年没见你哟。还这么年轻……
   你一言,我一语,我应接不暇,只好傻傻地笑着。按家里的规矩,挨个喊了一遍。
   娥姑拎起篮子向我走来,脸上挂着极不自然的笑。“你回来了。”她的眼神闪亮了一下,瞬时熄灭了。“是的,我回来了。”望着她浮肿的面容,花白的头发,我鼻子一酸,眼眶热乎乎的。
   我没有回家的这几年,娥姑的生活有了不小的变化。
   做裁缝的男人死了不到一年,好心的邻居把一个算命的瞎子领到了她家。瞎子无父无母,无儿无女,靠给附近村民算命看日子为生。娥姑实在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和两个儿子。她到父母的坟头,狠狠地哭了一场,晚上便和瞎子成了亲。村里人都喊娥姑的新男人叫光子。
   从此,她在家洗洗衣服,做做饭,很少下地干活。没事儿就去水塘边跟人聊天。据说她食量惊人,与村里力气最大的男人比试过,不分高下。
   在水塘洗衣服的时候,常常有人开她的玩笑。
   娥得,光子又给你买什么好吃的?看你,越来越富态了。娥姑装作没听出话里的嘲弄,嘴角扯了扯,扭头就走。
   娥得,你的命真好,不用干活,还有吃有喝。空了还有人拉二胡给你听。我眼馋你。
   娥姑的脸上瞬间覆上一层霜,咬牙切齿地说,眼馋是吧?我希望你下辈子嫁个光子。
   姆妈生病的几年,我回家的次数多了些。姆妈也是留在家里成亲的,自然对娥姑多了一份亲近。她常去娥姑家坐。我有时会陪姆妈去。到了娥姑家,她礼貌地说:“嫂子坐。波波坐。”然后呆呆地站着,许久没有一句话。她的瞎子男人跟姆妈聊天,说些生辰八字之类的话。我感到无趣,便一个人去田野看风景。
   一个夏天的傍晚,天气很热。我和姆妈吃过晚饭,想去外面凉快凉快。姆妈习惯性地往娥姑家走。还没到她家屋前,就听到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叫喊声,好像是有人要寻短见。
   我和姆妈到了娥姑家门口,看见娥姑与两个邻居在撕扯着。娥姑拼命挣脱,两个邻居死死拖住。她蓬头散发,像疯子一般,嚎叫着,不要拉我!让我去死!我这个猪命狗命,早死早投生。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从他们的议论中我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娥姑的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生子。老大生的是女儿,十三岁;老小生的是儿子,刚刚九岁。两对少夫妻长年在外面打工,孩子几个月,交给了娥姑。娥姑辛辛苦苦带大两个孩子。没曾想,两个人的性格合不来,见面就掐架。娥姑左右为难,只得当和事佬。这引起自认为输了的孙女的不满,说奶奶偏心眼。这两天,大媳妇娘家有事回来了,孙女向母亲告状,说弟弟欺负她,奶奶还帮着弟弟。大儿媳见宝贝女儿受了委屈,当即发飙,对婆婆破口大骂。娥姑人老实,吵不过儿媳,气得往水塘跑。
   这时候,娥姑情绪平复了一些,坐在地上呜呜地哭。我走过去,蹲下身来,握住了她的一只手。
   那是一只多么粗糙的手啊,与粗粝的树皮差不多,硌得我的手生疼。想起小时候跟她在一起的情景,我把她的手握得更紧,仿佛想要给她传递一种力量。姆妈在旁边轻声细语地劝慰,她的脸色慢慢地舒缓。许久,她站起身来,摇摇晃晃地走回家。家门口,她的瞎子男人倚着拐杖在默默流泪。
   姆妈去世后,我又是几年没有回家,自然没有娥姑的消息。
   我站在娥姑家门口,正欲敲门,里面传来二胡的声音,是《二泉映月》。声音时高时低,时断时续,像一个受尽苦难的女人在暗夜里呜咽;又像在诉说她的满腹委屈和哀怨。姆妈曾说过,娥姑的瞎子男人待她不薄。娥姑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开导她,拉二胡给她听。
   我悄悄地回转身,走向姆妈的老屋。一群觅食的鸟儿,“呼啦”一声飞起,在灰色的天空盘旋。《二泉映月》悲凉的旋律萦绕在我的心头,在村庄的上空久久回荡。

共 44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此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中名字叫娥得的女人一生的不幸根源究竟是什么?我不知如何去说。她曾经聪颖又活泼,健康且美丽,但是,这样一个可爱少女的学习生涯止于了二年级,因为母亲的去世她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而婚姻,又一次让她的生活陷入泥淖,被迫招上门女婿,她只能嫁给一个大她十多岁,死了老婆,还有一个女儿的男人。男人在纠纷中被活活打死,没文化的她无力去争取自己该得的利益,拖着两个男孩的她,生存的状况更加糟糕,为了养活孩子,她只得再嫁,而这次的男人是个算命的瞎子。好容易养大儿子,又套上了看护两个儿子的孩子的重任,辛苦劳碌还不落好,媳妇的无礼谩骂,让她欲去寻死。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听闻串起了娥得一生坎坷的命运,少女可爱美丽的娥得与老年孤苦臃肿苍老的娥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心被揪疼,而童年玩伴的“我”,通过求学走出山村,走往更大的城市,这一对比,更反衬出娥得遭遇的不幸。贫穷,家庭噩运,导致她不能读书,而没有文化,让她只能枯守穷乡僻野,除了屈从命运的安排却无力改变什么。作者以第一人称行文,具有强烈的带入感,让人不时为娥得的境遇揪心疼痛,不仅如此,作者很善于用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如开篇“铅灰色的天空”的描写,如结尾《二泉映月》悲凉的旋律的回旋,一幕幕场景描写无不渲染出娥得凄凉悲惨的境遇,让人的心一直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沉重着,沉重着。文章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各类描写无不生动细腻,有力地凸显了主人公凄惨的境遇。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诚然,而娥得的不幸仅仅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吗?陈旧的陋习是不是也有份?而娥得善良到软弱不愿抗争呢?文章留给读者诸多沉重的思考。发人深思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32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3-24 12:25:32
  灯火千万家,几处欢乐几处愁。农村女人坎坷命运,回档在如泣如诉的《二泉》乐曲中。好文,欣赏了
回复1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1-03-27 22:58:41
  谢谢朋友到访并留评!遥致春安!
1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3-24 13:07:0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13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3-25 15:01:12
  读完燕子姐姐这篇散文,感觉很沉重。现实很残酷。明明知道生活的不公允,却无能为力或者无力抗争,悲剧性进一步加剧。娥姑就是这样的人。娥姑少年时代的欢乐和成年之后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常年的劳作和命运的捉弄,让娥姑向外界关闭了自己的心门,不再轻易打开。本文给予读者深深的思考:面对陈旧的世俗和可以预见的命运,我们该如何自处?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4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03-25 15:38:06
  读这篇文章,心情沉重又复杂,娥得小时候勤快善良,长大了听从父亲之命,被迫招上门女婿,她的人生从此跌落泥潭。丈夫死于非命,她又改嫁给了瞎子,含辛茹苦带大儿子,还要带孙子孙女,尽管她付出了全部,依然得不到儿媳的尊重和孝顺。娥得无法面对自己的发小,对自己的未来心灰意冷,她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真是可叹又可悯。没有知识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她逆来顺受的性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姐姐的文厚重,语言考究老练,难得的佳作。拜读学习!
闲云落雪
15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3-27 17:13:31
  娥姑写得非常成功,知识改变命运。鲁迅笔下写过不少小人物,在给予足够的同情时,也怒其不争。娥姑也是一个这样的人,她仿佛就是个新时代的祥林嫂,认命,逆来顺受,从来不去想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本文先扬后抑,双线对比,文字洗练,包含深情。祝贺春光,此文甚佳!
江凤鸣
16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3-28 18:28:38
  春光姐的文接地气,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悲悯,娥姑这个人物被塑造得活灵活现。娥姑是作者从前的玩伴,后来因为命运不济,辍学招亲丧夫,接二连三的打击,最终使她与作者形同陌路。作者几次三番想接近她,但巨大的是心理落差,娥姑很自卑,总是躲避。有几处细节,写出了作者对娥姑的体贴,对娥姑的尊重和维护。心结只有本人才能解开,作者尽力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7 楼        文友:枫林晚月        2021-03-31 15:02:07
  每一个游子回到家乡,回到故土,总有不同的感触、感慨。作者观察细微,娓娓道来的说了家乡里的人与事,各种场景与自己经历的、感受的,有太多的相似,如何才能真正的振兴乡村,任重而道远。最近我开始回我的广西老家,也开始在家乡做公益,做慈善,身处湖南的我,坚持在湖南做了十年的公益、慈善、扶贫,做这个真的难。但回到家乡做,更难。其中酸楚,唯有自己感受。
18 楼        文友:司药        2021-04-24 23:11:10
  娥姑,一个农村女子,除生活轨迹具有群体普众性让人深感人生平淡之无奈无趣外,因多出的一份多舛命运,而更令人唏嘘。原形人物的生命线路足够悲凉跌宕,自带警世“说明书”,作者选择非虚构来讲述,也还得当,但我的阅读体验已代入另一种可能性——这样一个人物遭遇,如果以小说特质加入虚构成份后,将放大悲剧,而让这个现场人物所具有的群体代表性更引人注目,甚而将其上升为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如是,这个人物将超越文本,实现其意想不到的人生价值——或唤醒这个群体自我解救,或催促囯家出台相应的行政法规去保护维护这个群体的权益,从体制上根本改变这个群体的生存生活。如果仍用非虚构体裁,建议避免平铺直叙,突出人物和事件节点,以增加悲剧的憾动力,与小说异曲同工,实现现场人物的超文本之力。
   药深深被娥姑打动,总想有什么办法帮助到这个群体,故而较多碎言。请作者谅解。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