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录】那只可怜的羊(散文)
饥饿年代,吃比天大!能吃饱肚子已很满足,若能吃顿好饭食便是幸福,假如能吃顿羊肉饺子,那简直是极其奢侈!幸福之极!
据说,人这一生中大概要吃掉十六吨食物,我不知道这十六吨中有多少是饺子,但我知道,这六十多年吃过的无数次饺子中,只有当知青时,在知青队吃的那顿羊肉饺子最香、最难忘……
那艰辛的岁月,那黑黑的土地,上演了多少幕吃的艰难,吃的辛酸,吃的无奈,吃的刻骨铭心的活剧啊!
一
那是发生在知青岁月里的一个荒诞的故事。
又是几月未闻到肉香。年轻人蠢蠢欲动,有些招架不住了,他们见了除人以外的活物眼睛都会发绿。那时,知青们都是十七、八岁小青年,正长身体,正能吃,男女饭量都很大,每天二、三斤粮食也难饱腹,每天未到饭时便饥肠辘辘,肚子咕咕叫唤,浑身软瘫无力。那时的饭食很差,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紅薯不能活,刚开始吃,甜丝丝挺好吃,顿顿吃,吃多了就想吐酸水,年景好时,能吃上玉米面馍,喝顿白面条,吃上点豆腐粉条,就算是好饭食了,从未敢奢望能吃顿羊肉饺子。
吃得差,干得重,饭食简单粗糙缺油水,更难见到腥荤,几月、半年无肉更是常事。家里条件好的知青动起心眼,隔段时间就会找个理由请假返城回家,洗洗澡,休息几天,父母给割肉改善,过过肉瘾,条件一般的家父母也心疼孩子,把计划供应的每人每月半斤肉票都攒下来,平时舍不得吃,只等知青子女回来时,才会上街割点肉包顿饺子。
人馋极了就会动歪心思,啥门都有,有人把目光瞄向了知青队养的那群大绵羊,每当这群羊扭动着肥硕的身躯从知青队饭场经过时,那简直是对人们吃肉欲望极大的诱惑和折磨呀!人们死盯住那一个个肥硕的身驱和大尾巴,那上面可都是香喷喷的肥油呀!可谁都知晓,李羊倌跟队长一条心,天天守着羊,看得紧,也木机会下手呀?再说,这群羊可是知青队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知青队酱醋盐的来源呀?!哪个敢动?!
二
俗语言: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可这知青队建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野,想偷都没地方偷去。人馋极了会动用全身心能耐去寻思,想办法,啥门都会有!远的够不着,有人就把目光瞄向了知青队那群大绵羊。当初,县里为扶持知青队发展生产,特意拨给一台拖拉机和十头澳洲长毛羊,大绵羊可定期剪羊毛卖钱,能顾住知青队咸盐酱油醋。大队极为重视,与知青队反复商量后,本着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踏实肯干,忠厚老实之用人标准,在四十多人中筛选出一李姓知青为羊倌,工分就高,记整劳力分,并专辟一间青瓦房作为羊舍。
李羊倌下功夫,肯钻研,人勤兢,不负众望,十头大绵羊养得气吹似地肥壮,弄死一只,够解馋几天的,可谁都知晓,李羊倌这家伙忠诚任性,跟麻脸队长铁心,天天守着羊,看得紧,根本没机会下手呀?再说,这群羊可是县里拨给知青队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知青队酱醋盐的来源,哪个吃了天胆敢去染指?想坐班房呢!可耐不住人馋胆大包天!终于,有候姓绰号“猴子”的男知青经过左思右想,终于琢磨出自认为天衣无缝、又极残忍的良方:设计吃羊!
三
“猴子”在不动声色地等待时机。
这十头大绵羊每天都要放出去吃草,由两名知青放牧,李羊倌是固定的,另一个由知青们轮流,一轮三天。李羊倌养羊养出了感情,护羊护得紧,要想在他的眼皮底下动手几乎不可能。也巧,这天,李羊倌家里有事,捎信让他回家,李羊倌匆忙请假四天回城,临行前对接替者左交待右叮嘱,羊通人性,千万别亏待了这群羊!李羊倌走了,正好轮到猴子和同屋的知青放羊,这可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天赐吃肉良机!猴子日出放羊,日息归圈,几天过去了,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四天后,李羊倌回队,接手放羊,一天后发现一肥硕绵羊精神萎糜,水草不思不进。两天后,全知青队的人们都知道有只大绵羊得了病,但不知为何,众人非但不愁不急不生气,反倒都有些莫名的兴奋与期待,见面总问李羊倌,显得非常关心这只羊的下文。
这只肥羊的症状为不吃不喝,精神萎糜不振,肛门处间断渗出少许血浓状粘物,慢慢地卧圈不起,李羊倌赶紧报告,麻脸队长仔细观察后心急如焚,速请来兽医,初诊为疑似急性肠炎,开了几大包草药灌了下去,丝毫不见症状减轻,眼看绵羊一天蔫一天,终于在众知青们交头接耳和掩饰不住的喜悦中一命呜呼!麻脸队长急头恼火,也不敢怠慢,急忙报告大队,大队汇报公社,公社上报县里,据说县里只批了两句话:总结教训,下不为例!
四
公社和大队迅速传达县里的指示精神,要求知青队迅速贯彻落实,做好羊群的安全管理工作,绝不能再出现类似事件,但对于知青们极为关注的、那只死羊的处理却未见任何具体批示,这般天气,羊肉要及时处理,终究是不能再等的,再等就只有扔掉了。麻脸队长急得麻坑泛红,在屋里转圈乱拧。其实,他是官小经验少,不理解上级批示的奥妙,领导没说让吃羊,就是怕万一吃出啥毛病!这就是上级领导的高明之处,话不说死,周旋有余,咋理解都对,至于吃不吃,自己去琢磨。
麻脸队长左思右想,终于下了决心:死羊又不是啥传染病,肠炎,最多肠子坏了,可以扔掉,肉可以吃呀?总不能白扔了吧,贪污和浪费可是极大的犯罪呀?!急是急,可麻脸队长急中不乱,决定民主表决,集体担责!他迅速通知召开知青队全体人员会议讨论,集体举手表决!决定吃肉的大会在厨房外的空地里召开,参会人员罕见地无一缺席,还未等麻脸队长把意思讲完,不少人就高喊:“听懂了,别磨叽,快点举手吧!”麻脸队长刚说“同意吃羊肉的……”与会人员“刷”地高举双手:全体通过!麻脸队长又说:“吃羊肉饺子咋样?”全体人员又喜祥祥地全体通过!麻脸队长转脸严肃地吩咐会计说:“把会议表决情况记录备案!”
会后,麻脸队长找人宰羊剥皮剔骨,按会议决议造炊:全队人吃顿羊肉馅饺子!剩下的羊骨头炖竽头!知青们欢呼跳跃,“猴子”亢奋地高呼“队长万岁!”本来已请好假,准备回城探亲的知青也决定推迟几天回家,不能错过这几年也难逢的美味儿!大伙兴奋得跟过年似的,唯独麻脸队长和李羊倌愁眉苦脸,咋也高兴不起来,总觉得这事不大对劲,绵羊死得太蹊跷。上面要求亡羊补牢,可这羊究竟是亡在哪呢?!如何去补牢?!俩人多次分析研究,研究分析,百思不得其解,心里放不下疑惑和愁怅,可眼下,紧要的是更加警惕地看管好剩余的那些羊!千万别再整出啥事,上头这三级领导哪一级都交待不起呀!
五
这只大绵羊那个肥哟,净肉六七十斤,光白花花的油就练出一盆,男知青们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切肉剁馅,震得案板叮叮当当老远都能听见;女知青们唱着小曲扭着腰肢去菜地里拔大葱和大青萝卜,知青队大厨房里洋溢着过年的欢天喜地的气氛。羊肉馅盘好了,整整两大盆,香味窜鼻,鲜香无比。男女知青们又欢天喜地和面擀饺子皮。白面金贵,平时舍不得吃,今日无忌,吃美!为赶时间,知青队四十多口人各有分工,人人动手,去厨房领回饺子馅和面皮,回屋自包,再集中下锅。那天,知青队的人都心系羊肉,无心干活,麻脸队长顺从民意,破例上午十点就收工了,男女老少摩拳擦掌,人人动手,在各自宿舍包饺子!有的男知青显单包寂寞无趣,便凑到女知青宿舍几个人合伙包,男女搭配,包饺子不累,开开玩笑,相互调侃,气氛红火热闹。女的手巧,虽然很长时间未包过饺子,可包出的饺子大小均匀,小巧玲珑,看住美气得劲;男的手笨,面皮捏不牢,包的个大木呆,模样丑陋。众人吃饺子心切,不到一小时,各宿舍便把饺子都端到了厨房。厨房的人也没闲着,早将大锅水烧得冒大泡,突突翻滚。倒入饺子,纷纷沉底,用大铲轻推,合上锅盖大火猛烧,一会儿,饺子便象下河的鸭子一样,都肥嘟嘟地漂浮在水面,厨房内白汽缭绕,羊肉香弥漫。男女知青和老农们拿碗在厨房外等候,闻着厨房里溢出的羊肉香气,个个高兴激动,满脸喜气,“猴子”更是兴奋异常,敲着大碗自编自唱:“吃回饺子真他妈的难,今日如愿好解馋!敞开肚皮可劲造,吃它娘个肚饱圆!嗨哟哟,真得劲,赛神仙!……”
饺子熟了,整整下了十来锅,男女知青,每人三碗!大伙端碗来到饭场,就是知青队的打谷场,有两个篮球场大,坐的、站的、蹲的都有,饭场无人言语,一片吸溜声,两大碗下肚,才有人开腔。“猴子”说:“日它个娘,三碗饺子真解馋,给个皇帝也不换!”戴眼镜的陈姓知青言:“此肉之美,此味之香,仨月不知肉香,此生足矣!麻脸队长瞥“猴子”一眼:“吃肉也占不住你嘴,吃吧,不定哪口上膘呢!”一些女知青吃了两碗,第三碗吃不下,便悄悄地推给心上意中人。有的将剩余的带回宿舍,下顿再吃。一个多小时后,男知青的三碗饺子都已吃完,有人问“猴子”:“今个这羊肉饺子味儿咋样?”“猴子”抽口烟屁股,打个饱嗝眨眼笑道:“你这一问,我才想起,囫囵个吞咽,哪儿有空品味儿?这会儿也想不起啥味儿!”饭场一片哈哈大笑声……
李羊倌把自己闷在屋里,也不包,也不吃,麻脸队长给他端去三大碗,可直到放凉,他也未动筷子。
六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七十年代末,知青们都按政策返城,各行各业,各忙东西,分多聚少。下乡二十周年时,知青队的知青们在五洲大酒店聚会,“猴子”是召集人之一。坐在豪华的宴会厅,想想当年的艰难困苦,大家都有恍若隔世之感。老知青们忆当年苦难,叙当下幸福,说儿孙趣事,议退休金多少,满场气氛轻松,其乐融融。酒足该上主食,“猴子”郑重提议吃羊肉饺子,让大家重温当年那少有的幸福之感,并集体表决,大伙一阵欢呼,都想起了二十年前那顿难忘的羊肉饺子香,一致同意,又是全体通过!在等羊肉饺子上席时,有人想起二十年前的悬案,寻问那头大绵羊到底是咋死的?“猴子”当年同室知青大李笑得呛口烟,说:“咋死的?那顿羊肉饺子大伙都得感谢人家猴子的计谋高招呀!”大伙的目光“刷”地射向“猴子”,性急者追问:“猴子你这家伙施得啥高招?”猴子诡笑地咧开厚嘴唇,脸上浮现出得意之色,吐口烟圈,轻松地说:“也木啥,就是用一根细铁丝,一头弯个小钩,从羊屁股捅进去,搅几搅,劲别用大,得有耐心,慢慢搅,连搅三天,静等吃羊肉……”众人闻之愕然,当年的李羊倌正好挨着“猴子”坐,腾地站起,二话不说,照“猴子”当胸一拳!“原来我的羊是你小子给害死的?!”
“猴子”挨了拳并不恼怒,赔笑拽住李羊倌的手:“兄弟息怒,哥正式道歉!为这事,这些年哥们吃斋念佛,罪过,罪过啊!”
众人附合相劝:都是过去的事了,“猴子”知错了,不提了。
老知青们开始品尝羊肉饺子,咂一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视摇头,说咋吃咋品也吃不出当年那香味了!其实,大伙心里都清楚,不是羊肉饺子味儿变了,而是吃饺子的人变了!生活好得不能再好,口味都吃刁了,饺子成家常便饭,不再是稀罕物了!
老知青们想着,说着,念叨着,思绪都飞回了那遥远的知青岁月,大伙不约而同地唱起那首《知青之歌》,不觉眼泪溢出眼眶……
2021年3月23日改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