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播绿人(散文)
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园林队,他不仅有着38年的园林绿化工作经验,且还是一名有3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陈柏青。
1980年,还是毛头小伙子的他刚一参加工作,就被市园林处分配到新市区园林队的前身——乌鲁木齐二工园艺场工作。随着机构的变更,他又被安排到新市区园林一队工作。一晃近40年过去了,他从当年的满头青丝,到现在的两鬓斑白。
无论是做普通的绿化工,还是在一线班组当班组长,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他所带的北京路园林绿化项目部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班组,个人也多次被评为高新区(新市区)区级“优秀党员”,还荣获乌鲁木齐市城建系统“标兵”称号。
记得,那是他还在北京路绿化项目部当经理的时候。
北京路绿化项目部主要承担着北京路、太原路、阿勒泰路、锦州路、城北主干道片林等16条道路绿化的养护工作,总面积34.8万平方米。
在北京路绿化项目部,可以说是人员最多,所辖的园林绿化养护线路长、点多、面广,是块绿化养护工作的硬骨头,换一般人,可能会打退堂鼓,向领导提要求换地方,但是他却没有,专拣绿化硬骨头去啃。
在他的带领下,北京路绿化项目部的工作每年都名列前茅。
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制度定好了,才能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为此,他结合队上的各项规章制度,订立了适合本项目部的规章制度。制度定好了,如何才能长效的实行下去,他首先从正式工、各小组负责人抓起,同时建立了每月一评比,对每个月工作突出的职工进行奖励,对出勤少职工扣除当月的绩效工资,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白了在工作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做。
在各小组人员组合时,他充分考虑让每个职工之间形成互补的关系,它包含技能互补、知识互补、性格互补、年龄互补、性别互补、族别互补,从而和谐地组合成一个能主动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班组。
北京路绿化项目部少数民族人员比较多,为此,无论是在人员抽调还是工作量的分配上,他都本着民族之间相互和谐、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大家的特长。
每天工作,到了晚上,无论多晚,他都会回顾一天各班组的工作情况,做了什么工作?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完成?还有哪些没有处理?第二天早上用十分钟的时间梳理一次,按优先顺序排列,哪些是主要的必须完成的?哪些是次要的可以先放一下的顺序?来布置当天的工作。
在绿化养护管理上,作为园林队里的“老人”和业内技术骨干,他不忘带动身边人,经常组织绿化养护作业一线人员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次带领大家一起到劳动现场结合实际边说边练。他耐心地给大家描述:“春季该给树木拨芽了,夏季该浇水打药了,秋季该修剪造型了、冬季该清掏落叶了。每个环节应注意什么,哪个环节应重点看护,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位!”
2013年7月,乌鲁木齐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迎来了专家验收组的验收,北京路得到了“园林城市专家验收组”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北京路的绿化景观建设综合性高,整体效果高雅、大气、有内涵,不要说在西北干旱缺水的乌鲁木齐,就是在全国这样的绿化理念、档次、规模也是不多见的”。
2018年,作为园林绿化高级技师的陈柏青光荣退休,但在家每月享几天“清福”,他拿着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又被返聘到园林队从事绿化养护工作,直至今天。他说,离开了多年的工作岗位有点不自在!退休在家闲得发慌!
他,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园林绿化工作者,一名勤恳的播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