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灵】长寿之计在于顺(随笔)

编辑推荐 【心灵】长寿之计在于顺(随笔)


作者:马永利 白丁,1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18发表时间:2021-04-01 04:40:09

看央视《百家讲坛》,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讲《黄帝内经》,是讲养生的。翟教授讲得很好,有味道,先随意看了下集,又反过来看了上一集,甚至有兴趣读读《黄帝内经》的原文了。这就是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好的老师真是“毁人不倦的!”所谓毁人倒不一定是讲错了什么,而是把一件美妙的事情变成痛苦,甚至让人厌学,从此再无学习的兴趣。真疑惑古人,那么早对于自然和人的生命就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了,就像天上的启明星一样,今天还在闪耀。
   所有的生物都有生命极限,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菌草的寿命就是一个月,这叫“朝菌不知晦朔”,朔是每个月的第一天,晦是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蝉,夏生秋死,所以“蟪蛄不知春秋”;楚地有一种叫冥灵的大树,“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一年四季加起来就是两千年,可能要活几十万年吧?后面的大椿树意思也差不多。这就是说有的生命朝生暮死,有的生命却能活过成百上千年。老鼠生下来几周就可以繁衍下一代,几个月就可以当爷爷了。这里面有一个规律,就是生长期或性成熟期短的生物寿命短,生长期或性成熟期长的动物寿命也长。
   那么人的寿命极限或者天年究竟应该是多少?《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讲:“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00年左右。
   但是为什么世界上从古至今绝大多数的人都活不到这个天年呢?100岁是正常的理想的天年,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在这方面都没有做到正常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做到正常。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先天的禀赋,在一个就是后天的影响。
   先天的禀赋主要是遗传问题,比如父母的身体状况及性格、受孕的环境条件、遗传性疾病等影响,这些都是与生具有的,无法改变,比如早衰病例,生下来看不出来,但是长不了几年就迅速衰老,大多活不过十三岁,这样的疾病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除非以后医学发达了可以采用基因疗法,修补基因。还有一些其它的遗传性疾病,都会过早地使人体的脏腑器官早衰失能。这也是目前不能根本改变的。人的命天注定,也有这个意思。
   除此之外就是后天的影响,包括生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存条件、医疗条件、个人修养等,这些因素大部分是人为的因素,有的可以改变,有的也很难改变。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后天因素的影响在人的寿命中应该占70%,如果人在这70%的影响因素中能把握自己,就可以接近天年,排除一些特殊的遗传性病例和意外伤害事故,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活过八九十岁是没问题的。这就算是长寿了!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那么人又如何把握这后天的长寿之机呢?这就是养生了。曹孟德《龟虽寿》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翟双庆教授说:养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长寿之计在于顺!”
   我的理解,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意思:
   顺,就是一切顺应自然,因为自然的事情我们改变不了。再进一步说就是不要做违背天理、常理、规律之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常理符合道!“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枉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什么是道呢?说法很多,在这里就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包括自然赋予人体的法则规律;就是合乎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效法学习遵循的意思。简言之,就是人的生活方式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做勉强之事,生活有度,懂得节制,不放任欲望。
   顺,首先是要做“仁人”。孔子说:“仁者寿。”仁者就是有爱心讲公德能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善良之人,也是心胸宽广之人。最近央视法制频道,讲了两个案例:第一个是河南郑州一男子在小区电梯内抽烟被人劝阻,发生争执,结果在物业公司办公室说理时死了;另一个是河南信阳一五十多岁的男子在小区里骑车子把人家小孩撞伤了,被群众拦住不让走,结果坐在地上等警察的时候忽然倒身亡了。这两个人也可能本来就有心脏病,但情绪激动的刺激可能是诱发死亡的原因。应该说这两个人品德修养都不好,显然算不得“仁人”归不了善类,如果有德就不会做那样损害别人的事情,即使偶犯也会感到惭愧,从内心认错而不至于情绪激动,激动以至于争执是因为没有觉得自己有过错,都是别人不好管闲事。如果修养好了就会顺从公德,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结果。
   其次是饮食起居有节,行为有度。这还是要顺应自己的身体禀赋或能力。
   吃不了那么多却贪吃,撑坏了,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等疾病都跟贪吃有直接的关系,都会损害消化系统功能使其早衰失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的作息规律,你偏偏要逆着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熬夜伤身,不合阴阳。夜间阴气上升,该是静的时候,身体也需要静下来修养恢复了。该睡不睡,这就是不顺,就是不合休息之道!早上太阳出来了,这是阳气在上升,阳主动,这时人就因该顺应阳动,如果还在睡懒觉,就又违背了阳动之道,气血就会凝滞。
   这里又带出一个锻炼身体的时机问题,到底是早晨锻炼好还是晚上锻炼好呢?按照阴阳之道,应该是随着阴阳的节奏为宜,太早了身体之阳升与大地之阳升不合拍,活动量还是不宜大;到了上午阳盛的时候,如十点种应该是适宜的。至于晚间锻炼,因为身体与自然俱阴升阳降,应该还是以散步为宜吧!所以《黄帝内经》讲:“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再次就是随遇而安,淡泊名利吧。得之不喜,失之不悲,不忧不惧。人生的大起大落对于心里的打击是很大的,人生可以追求的东西很多,不值得为一件事情伤身伤神减寿。
   陆游有一首《食粥》诗: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宛丘是宋代诗人张耒的别号,他说:“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
   陆游和张耒都认为养生之道并不难,无需寻仙问道,只在寻常一粥一饭寝食之间。实际就是要有节有度效法自然,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世上的事情往往是简单的最复杂,复杂的最简单。简单复杂的原本都不是事情,而是人心。因为人心复杂,难以平静,也就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尽管许多道理都是懂的,但就是做不到!岂不知,代价正是自己寿命的减损,是活不到上天赋予自己的天年!无论如何,这是不值得的,人还是要在这方面尽力去做吧!
   2021年3月17日写于终南山居

共 26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今的人们富裕了,生活质量高了,似乎全民都在追求健康,期盼长寿。顺应这种环境,电视台,广播,以及许多民间的、官方的机构安排讲座,连篇累牍宣传健康长寿。作者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长寿之道,健康之道。也是受电视栏目《百家讲坛》中教授讲述的《黄帝内经》影响,畅谈了自己的感受。生命的长短,既爱先天因素的影响,又受后天环境的制约,作者从科学的角度告诫人们,关键还是取决于心态,长寿之计在于顺,这顺首先要顺其自然。有三层意思,一是要有仁者之心,二是要有生活规律,三是要随遇而安。如此,就能保证健康的机体,就能颐养天年。一篇值得细品的养身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让我们共同保重身体,争取长寿百年。【编辑 黄皮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1-04-01 04:41:21
  一篇很好的养身、长寿佳作,拜读了,感谢!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1-04-01 04:43:03
  本文似乎应为杂谈随笔更好,散文有点牵强。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1-04-01 04:44:06
  祝身体健康,祝创作丰收!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