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还没到站(随笔)
《还没到站》
我总以为,老年该是另一个样子,颓废且无精打采,糊涂到不可收拾,或是眼脸痴呆地佝偻在自家门前。无彩的老年生活里,有点难以忘记的苦辣酸甜,也少有了风霜雨雪,已是只能用回忆,感受自己的老年,用心在自己的文章里说话。其实谁的生命不能成诗呢?
锄头铲过的每一个垄台,都是一行诗;康拜因收过的每一片麦田,就是一章美篇。
只是自写杂文的立意总难超垄台的高度,内容中总是带有黑土味,颇有提不起来的“屯”气。文章里絮絮叨叨地编织着老年,好在还能把没忘的“词句字”塞进篇章。
这一世就是坐一趟不返的火车旅行,每天就像车窗外一闪的风景。每一站都有人上车下车,所有的乘客都是免票,谁都不知道自己到哪站下车,但我知道我快到站了。我要赶快把车窗闪过的风景写成诗,去编织自己的老年,哪有时间管它我下车是哪一站!
《告微友读者》
这几天,我的眼睛有点视力模糊,可能是每天电脑和手机上写文章时间较长,医生说是玻璃体混浊,眼压稍高,不能再搞电脑和手机了。家人都不让我再写什么文章了。有好朋友说我,不要再发微信文章了。并说了一个道理:“只在自己心中修行自己,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自己心中不能修行别人,别人心中只能修行别人”。
我写的《荒归鹤杂记》,是老年的我要在心中修行我自我。可是有微友说:“你把这些文章用微信发给别人,就是企图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那不是在说我是在“虚荣”、“显摆”自己啊?我糊涂的想了一下,也真是,不要写了,或者是“少写”,难道“写而不发”?难道“不写不发”沉默才对?
何为“沉默”?沉而非无,只在心底,默而不对他人言;只在内心自锤炼,愉悦自我亦可贵。是不是有这样的几种选择:1、活着,不糊涂,思考,写出来,发给别人;
2、活着,不糊涂,思考,写出来,不发给别人;
3、活着,不糊涂,思考,不写出来,不发给别人;
4、活着,不糊涂,不思考,不写出来,不发给别人;
5、活着,糊涂,不思考,不写出来,不发给别人;
6、不活着;
我的选择就从第2项开始吧,逐渐走向第6项!
少虚论高谈,多沉心潜思,争取尽远的清醒而独立,努力趋近于自认美好,我需要尽远的清醒沉潜。
对了,要不几年啦,等自己老年痴呆就不写了。
我也不想要“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的“虚荣”,感谢我微友的多年陪伴,如果还要写的话,也要少写,并且尽量能做到“写而不发”吧。对不起啦,我的微友读者们。
—2021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