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故地重游严凤英故居(散文)
我的故乡在安徽安庆宜秀区罗岭镇(原安徽桐城罗岭),这里是中国黄梅戏之乡,也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故里。出于对黄梅戏的热爱和执着,更是出自对严凤英的爱戴和敬仰,前不久,我利用回乡的机会,再次拜谒了严凤英故居,去探寻我的老乡——黄梅戏一代宗师的艺术人生。
那天清早,空气清新,我便驱车出发啦。一边开车,一边欣赏着圆润细腻、声甜字美的黄梅歌,心情格外的舒畅。探望车窗外,一派田园风光,风景如画,叫人心旷神怡,一个小时就来到了罗岭镇。我将车停放在公交站的一块空地上,准备徒步探访。
往前走几步,就看见一个大牌坊。牌坊横梁上“严凤英故居”几个鎏金大字很是醒目。走近汉白玉大牌坊,抬头仰望牌坊两边横额上有浮雕,分别是严凤英塑造的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中的人物冯素珍、七仙女形象。过大牌坊后,便踏上一条有几百米长的进村水泥步道。左边有口水塘,开阔的水面上碧波荡漾。右边是田地,有农民正在劳作。绿树掩映中,若干白墙和红瓦马头墙的楼房时隐时现,环境优美静谧而安详,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继续前行,右转,看到《天仙配》七仙女墙画,门口立有汉白玉严凤英雕像,这就到了严凤英故居。雕像前有景观步道通往小池塘和乡间田野,旁边一老乡热情介绍:小池塘畔,是小时候严凤英戏水、牧牛、练唱黄梅调的地方。
故居大门上方,悬挂严凤英故居牌匾,乃为艺术大师刘海粟所题。匾额下方两边墙上有几个铜牌,分别是“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严凤英故居陈列馆”等。故居旁的墙上书有伟大领袖毛泽东对严凤英的赞语:“严凤英是个出色的演员,她演的七仙女,成了人人皆知的故事。”门前有不少黄梅戏爱好者前来驻足感受黄梅戏艺术的魅力。
故居为前、后两进一院落式民居,建筑面积370多平。整个展馆以“人生、艺术和家庭”为三条主线,里面所存放的大量珍贵文物、照片、音像、报刊等资料,充分展示了黄梅戏艺术宗师严凤英的艺术生涯、辉煌成就和悲惨命运,让人看了深受启迪。踏入大门,迎面就看见严凤英大幅照片。浏览前言,就知道她是安徽黄梅戏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第一进是正厅,里面挂满了严凤英生前的戏照,还有国家领导人接见她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严凤英学艺、磨砺、绽放、辉煌等坎坷伟大的艺术道路。看完介绍和剧照,严凤英的辉煌演艺生涯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玻璃柜内,还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珍贵的实物应该是她在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惨遭迫害时亲笔写下的自陈身世,我看了,字字心酸,句句悲戚!两进之间,是四水归堂式天井。天井两侧墙面上,张贴了不少图文资料。天井还安装了电视,循环播放严凤英的经典唱段,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可以聆听严凤英细腻传神的歌喉。在此我待了很长时间,那些经典唱段和优美旋律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荡漾在我的心头,使我久久挪不开脚步。故居后进是起居室。左偏殿已改为影视室,墙面上展示了诸多严凤英塑造的经典角色剧照;参观者在此还可以通过大屏幕坐看黄梅戏。后进中堂的摆设有毛主席的塑像、严凤英的照片、桌椅、座钟、收音机等。右偏房大概是严凤英的卧室,摆放了她的许多遗物,有纯木打造的梳妆台,纺车,摇篮,雕花木床,衣柜,炭炉、服装……这里还有严凤英家庭和婚姻生活展示。右偏房旁侧的一间小屋被开辟成凭吊室,有严凤英半身塑像,两侧墙面上挂有后人缅怀严凤英的字画,玻璃柜内有严凤英寄信的信封原件和王冠亚“关于严凤英死的情况”记载等等。从中得知,严凤英在上世纪红色大革命运动中因不堪遭受迫害而以死明志,在1968年4月8日吞下大量安眠药含冤而去,年仅38岁,直至1978年5月23日才被平反昭雪。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浏览,目之所及之处大多是悲伤,我的心情也一直处在压抑之中。感叹着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一代大师38岁就香消玉殒,以悲剧收场,怎不叫人扼腕长叹?
依依走出故居,外面有明媚的阳光,一曲欢快的黄梅戏将我从悲情故事中唤回。“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夜静犹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我想,“织女”面对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也一定会无比欣慰。
据解说员介绍,严凤英故居始建于1919年。原在安庆经商的严凤英祖父举家迁到了罗岭镇严陈庄,在村中央建起了一栋独门独户的两进青砖瓦房,当时算是最好的房子了。严凤英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为了纪念这位黄梅戏艺术大师,弘扬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罗岭镇党委政府于2000年对故居进行了恢复性重建,2002年竣工,2002年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严凤英故居成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保护文物及游客安全,自2019年10月22日起又闭馆修缮,直到2020年4月才又重新对外开放。据说该镇还积极向省文保部门申请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展馆陈列布置,以更好展现严凤英大师的生平事迹,真正擦亮戏乡罗岭名片,让传统戏曲文化活起来。我想,真的有那时,我定会还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