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鸡头山·石崆寺(散文) ——甘肃陇东旅游胜地
近年来,甘肃省确立了创新驱动,脱贫富民,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推动旅游业的创新与发展,以此点缀丝绸之路,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已经成为甘肃提升旅游内涵的重要方式之一。新思维,新发展,新亮点,启动转型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以此为契机提升甘肃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遗产是旅游事业的灵魂,旅游事业又是文化遗产的载体。为了推介人文陇东、大美庆阳,繁荣庆阳文化艺术成果,第八届甘肃省庆阳市旅游体育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在即(时间:2021.五一国际劳动节)暨鸡头山石崆寺一年一度举办“(农历)三月三桃花盛会”文化艺术节之前夕,特意为全国各地游客朋友们宣传介绍、推介分享鸡头山·石崆寺的旅游资源盛况。
石崆寺位于黄土高原陇东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域城西茹水河南岸20公里处的鸡头山鼻眼之处,与开边镇(茹水河北岸)隔岸相望,距离约一公里左右。
业内专家评估论证,崆峒寺鸡头山属于新开发的陇东石窟群系列旅游胜地之一,其建筑风貌、彩绘雕塑、壁画艺术造诣水平,均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属于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区,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域东南角的北石窟寺、平凉市的崆峒山寺院、陇西麦积山、河西走廊莫高窟石窟群相媲美。
鸡头山因其形状酷似一只引颈高歌的雄鸡,故此得名。以历史资料推断,已经有4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了。古代帝王将相来此游览者不乏其人。《史记》曰:黄帝西游崆峒登鸡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汉光武帝刘秀命将来歙讨伐隗嚣于鸡头,唐代尉迟恭敬德开鞭在鸡头(注:所以这里现在叫开边,镇原县开边镇),明御史张凯游鸡头并挥毫赋诗:“鸡头无量,雄居西川。”近代兵家常以鸡头山地势之险要而互相争夺更是不胜枚举。所有这些历史文献之记载,均可证实鸡头山历史悠久而且辉煌。鸡头山兴废数千载,继往开来在今朝。
鸡头山石崆寺何时始建,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只有传说。史料记载,明代洪武年间,御史张凯巡视于此并且作诗賦词,足以证明鸡头山石崆寺属于明代之前建成。随着历史的不断沿袭变迁,经历代民间艺术大家,巨匠大师们的陆续修茸增建,使其再放艺术光彩。
在“大跃进”时期,这里曾经被当着“迷信偶像”,“文革”期间被视为“四旧”几度遭到破坏。后来于公元二零一九年八月信教群众捐资修缮,重新泥塑并且恢复了被人为毁坏的塑像及壁画。
鸡头山高约200余米,地形地貌酷似一只雄鸡朝着东方引颈高歌,鸟瞰茹水,报晓黎明曙光。石崆寺恰好修建于鸡头鼻眼之处。寺院内有佛龛石窟窑洞三孔,三米见宽,深约九米。坐西向东,依自然山体之势而矗立。有大佛殿、三宫殿、子孙殿三处,有高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佛龛神像、雕刻、彩塑,还有别具一格的彩绘神话世界故事图画于洞壁之上。大佛神像慈祥带笑,三宫殿各位神像肃穆庄严,静气深思。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壁画艺术作品,演绎阐述着诸多教化人类走向文明向往幸福生活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使游客信士们有着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丰富多彩的壁画彩图形象逼真的刻画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宗教观念,教化人类“抑恶扬善”,诚信做人,追求美好生活。栩栩如生,逼真形象,文化底蕴厚重浓郁。虽经历史变迁,多次修缮,依然保持着原始风貌。古朴雅典,雕梁画栋,龙飞凤舞,塑像佛身,多姿多彩。有的仙气飘然,威武庄重,有的执矛扬盾,阴森恐怖,有的则慈眉善眼,祥和可亲,谈笑风生,各有其态。整个建筑群体风格品位高雅,文化艺术内涵丰富,集宗教、文化、观赏、历史遗迹、精神财富于一体,刻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展现了先贤们精巧卓越的艺术技巧和智慧心血,亦使当地百姓群众引以为自豪。
寺院下方约300平米处的茹河岸边,一马平川,宽阔平展,柏油马路,新建社区居民点,楼房林立,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农田村舍,井然有序,炊烟袅袅,歌舞升平,气象盎然。具有地方特色的镇原“农家乐”饭馆,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让各地游客赞不绝口。对岸河北一公里处就是开边镇政府所在地,现如今经济和建设飞速发展,旧貌换新颜,气象一新。道路交通四通八达,是鸡头山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之中心,又是当今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各地南来北往经济贸易集散地之中心,商客云集,集市贸易活跃,热闹非凡。
开边镇街道东街文化活动中心院内,又重新修建戏楼一座。每年农历三月三在此举办盛大农民文化艺术节活动,与一年一度的鸡头山“三月三”庙会,相依德彰。八方香客信士,摩肩接踵,蜂拥而至,车水马龙,络绎不绝,香火鼎盛,热闹非凡。
鸡头山势如雄鸡引颈报晨晓,昂首屹立,峰峦突兀,沟豁纵横,森林茂密,花草似锦。茹河之水,犹如一条巨型龙蛇,逶迤蜿蜒,匍匐而前行,潺潺流水由西向东奔汇渭水。上世纪80年代,鸡头山地区的农民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劈崖凿石,掘山填沟,筑坝架桥,人工修建了著名的人造“东风渠”,长达20余公里,恰似一条玉带于鸡头山山体穿腰缠体而过,高耸的人工渡槽凌空30余米而起,牵引、提灌、输送茹河水浇灌着千亩良田,改变了原有的干旱生产条件,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旱涝保收,物产丰富。奔腾的东风渠水昼夜不息,放开歌喉,欢快地流向台地农田,反季节塑料温室大棚的绿色蔬菜、瓜果等等支柱产品已经走向了全国各大都市。
过去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交通不便等等因素的制约,这里的或神秘,或神奇,或古典的风景资源、历史遗址遗产、文化艺术一直被“深藏闺中人未识”。近年来,随着国家开发大西北战略蓝图的逐步实施,随着福银高铁、宝中高铁、平庆高铁、中卫至平凉、中卫至庆阳高速铁路的贯通,庆阳市当地政府以此丰富自然资源为契机,旅游业已经由“蹒跚起步”到“方兴未艾”。
鸡头山为花岗岩型沙石山体,表层土质相对比较疺薄,漫山遍野生长着一种多年生的酸枣刺、沙棘林,刺槐、榆树、还有山桃银杏树,每到阳春三月,花开遍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石空寺院内原有十多棵百余年的松柏,挺拔而立,新植风景松柏林木亦是郁郁葱葱,气象盎然。新建钟鼓楼亭二座,钟鼓齐鸣,声韵雄浑,山鸣谷应,响彻茹水河两岸数十余里。步入寺院大门口,正对着石崆寺的钟鼓楼亭,钟楼厅内悬挂着一口铁铸约百斤一米见方的大洪钟,两边两根约30公分粗的花岗岩石柱上雕刻着一副字体醒目,猩红颜色,寓意厚重的禅联:
晨钟劲越,惊醒世间名利客,
焚音深沉,唤回苦海梦迷人。
同时映入眼帘的与钟楼互相对应的鼓楼禅联为:
天雷地鼓妙音能除三世苦,
经声佛号禅曲远彻九霄云。
钟楼、鼓楼对称而建,楼体构造外貌呈六角形状,花岗岩石料楼基,青石楼体筑有彩绘浮雕,雕梁画栋,楼檐顶部位置呈现飞禽走兽,花卉虫鸟,造型古朴雅典,神态自然逼真,栩栩如生。
鼓楼内支架着一面牛皮大鼓,直径五尺左右。钟楼厅内悬挂着一口铁铸大洪钟约百余斤,一米见长,顶部15公分,底部20公分。敲击一下,悠扬洪亮之声,即刻让山鸣谷应,随潺潺茹河流水之涛声传播东西数十里之外。二楼阁厅旁边各有一尊雄狮石雕,面向东南瞭望
自古以来,鸡头山因为石崆寺胜地而闻名于世;石崆寺又因为鸡头山之势而举世瞩目。所以,鸡头山~石崆寺,互为彰显,实为一体。
以历史资料推断,已经有4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了。古代帝王将相来此游览者不乏其人。《史记》曰:黄帝西游崆峒登鸡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汉光武帝刘秀命将来歙讨伐隗嚣于鸡头,唐代尉迟恭敬德开鞭在鸡头(注:所以这里现在叫开边,镇原县开边镇),明御史张凯游鸡头并挥毫赋诗:“鸡头无量,雄居西川。”近代兵家常以鸡头山地势之险要而互相争夺更是不胜枚举。
所有这些历史文献之记载,均可证实鸡头山历史悠久而且辉煌。鸡头兴废数千载,继往开来在今朝。
石空寺~鸡头山与北石窟、南梁革命历史博物馆教育基地,都是陇东庆阳市镇原县旅游胜地之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文友们来甘肃镇原旅游胜地观光采风。
2021.04.08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鸡头山石崆寺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期待期待佳作不断,尽情绽放柳岸,展示您不凡的文采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