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神秘苗寨(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神秘苗寨(散文)


作者:静净 秀才,144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43发表时间:2021-04-11 19:26:56

【摆渡】神秘苗寨(散文)
   在城市纷纷扰扰的喧嚣中,车水马龙。于是便特别想往庭院深深、雾霭漫漫一般的世外桃源。
   又是春风吹拂,我邀上三两好友踏上旅游之路,去感受大自然的瑰丽风光。
   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其中苗族的历史渊源流长。湖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是苗族的聚居地。每一个喜爱旅行者都格外关注异族风情,尤其那神秘又神奇的苗寨。
   来到湘西夯吾苗寨寨门前,马上就被吸引了。门楣左侧的银色大花冠高贵素雅,格外夺目,上面赫然两个大字“银寨”,大门右侧矗立两根三头牛角以及看不懂图腾的银色门柱,横梁上写着“默戎夯吾苗寨”。倏然间,一种少数民族独有的神秘色彩悄然显现。
   此时恰好中午时分,苗族独有的长龙宴席堪称一绝。于是,一边品尝苗家的特色美食,一边欣赏苗族精彩的民俗表演。身着苗族盛装的阿妹,端着盛满米酒的银碗,婀娜地走到食客身边,送上一碗祝福酒。幸运的男游客又开心又拘谨地接过米酒一饮而尽,眼神却时不时地偷瞄苗家姑娘满月一般的脸庞。
   午餐后,怀着美妙而惊喜的心情,向苗寨深处走去。进寨的门口,顿时被一片既喜庆祥和,又神秘奇异的场面吸引:无数颗犄角硕大的牛头环绕悬挂在门两侧和门楣上,每颗牛头上面都系着大红花。一个阿妹拉了一条红色刺绣的送福彩带拦住了进寨的路。我们被身着色彩艳丽、耀眼夺目苗族服饰的阿哥阿妹吸引,阿妹穿的衣服和百折裙上的花纹图案色彩斑斓,灵动动人。尤其是她们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花冠,高达尺余;颈上佩戴的银项圈微微颤动,上面的流苏不仅闪闪发光,而且还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据说,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少数民族服饰中最华丽的,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这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导游事先告诉我们想进苗寨首先要对歌。我们一行人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赏他们的华丽服饰,就见两侧手举芦笙和唢呐的阿妹吹起了高亢、嘹亮的苗族歌曲,尽管一句都没有听懂,但足可以感受到他们热情而独特的欢迎方式。我们也不能示弱呀!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唱起了红歌《北京的金山上》。音乐,似乎是不同民族融合沟通最简洁明快的方式。歌声过后,阿哥阿妹奉上用银碗盛的糯米酒,客人们接过一饮而尽,之后敲响送福四方鼓。歌诚酒浓鼓吉祥,阿哥阿妹眉开眼笑地欢迎我们入寨。
   二
   缓缓地走进静谧的苗寨,荫凉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一片静谧,无车马喧嚣,无人声鼎沸。随着导游的解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侧围墙上的图板,描述了苗族的历史。苗族历史上经历五次大迁徙,苗族的龙氏支系最早约在西汉时期迁徙到夯吾苗寨,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此处苗寨位于湘西古丈县的深处,交通不发达,生产生活资源匮乏,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偏远且贫穷的苗寨。当代苗族人为了尽快脱贫,开荒山种植有机茶园,建生态养殖场等。并且利用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发展旅游业,吸引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旅游。苗寨独有的特色,包括古歌,芦笙舞,吊脚楼,苗绣,蜡染,银饰锻造等苗族传统文化,受到游人们的喜爱,也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走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图片前,导游激动地介绍说,无限感恩习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使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度贫困的苗寨,几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帽子。我们看到那些贫困人口图表上面显示已脱贫,瞬间为之动容。在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里,能够实现脱贫,可谓一项举世无双的壮举。厉害了,我的国!
   三
   跟随导游轻快的脚步,我们终于揭开了整个苗寨神秘的面纱。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从山坳那边飘来,在旷野山间回荡,余音袅袅。
   置身此地,宛若仙境。我静静地逡巡,只见四面群峰环抱,远山含黛,茂竹修林掩映之中透出一种美妙而神秘的色彩。黑瓦木墙、古朴厚重的木制吊脚楼鳞次栉比、层层叠叠,三百多户苗家人世世代代就在如此幽静的山坳里默默生活,生生不息。由此,我也感到生命的坚韧和伟大。
   一条弯弯的河流缓缓地流淌,像一条翠绿色的丝带环绕着整个寨子,更像时光老人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一座吊桥横跨于河畔上,桥的锁链上绑满了红绸布。我猜想,那应该是游人们系上去祈福的。尽管这里也是小桥流水人家,但情调与江南水乡大相径庭,给人们一种迷幻的异族风情。
   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建筑中,大都陈列和出售各式各样的苗族银饰、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令人耳目一新。
   四
   我悠哉悠哉地走上吊桥,看着蜿蜒的山间小径掩映在绿林青蔓中。狭窄得只容下一双脚的青石楼梯爬满了青苔,让我望而却步。隐约看见山坡上一间屋子,里面横七竖八堆放着一些枯枝干柴,一位身着藏青色粗布衣裤的阿公,佝偻着身子,专注地在一个竹编的大笸箩里拨弄着什么。我猜想,或许是苗寨的山草药吧。如果不是导游事先提醒我们苗寨有很多禁忌,一向好奇的我,真想一探究竟。
   竹林脚下冒出一颗颗像尖锥似的春笋,我踮着脚尖走过去,深怕惊吓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我在竹笋旁蹲下身子细看,这还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碰触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笋。我小心翼翼地用指尖碰触一株竹笋最外层深褐色的笋衣,突然像发现到什么秘密一样惊愕了。原来,新出土的笋一律是黑褐色的,只有笋须呈现嫩黄色,而我一直以为刚出土的笋就像竹子一样先是嫩绿色,逐渐变成黑褐色。我轻轻抚摩一层层紧紧包裹着的笋衣,它们像极了母亲襁褓中包裹的婴儿。心中顿时涌出些许小确幸。朋友们常常笑我什么都好奇,一天到晚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好奇。这也在于,旅游中我总能发现一些朋友们不屑一顾的细节,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小惊喜。
   本来还想再抒情一番,回味一下油焖春笋的滋味,突然听到远远地传来“静儿,静儿”的呼唤,我便硬生生地拽下一片笋衣,抬腿踉踉跄跄地跑回去。
   看着我鞋边泥泞的黄土和手上的一片笋衣,闺蜜老姐边揪着我的耳朵边说:“就等你一个人了,你又去哪里‘抠搜’什么了?”我接过纸巾,神秘一笑,摇着手里的一片笋衣,兴高采烈。每一次去旅行,我都像一只欢心雀跃的小鸟一样,放飞心灵,尽情与大自然亲近。
   苗寨,这是一首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颂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炎帝、黄帝和蚩尤,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这个部落或许总是艰难地迁徙,然而,只有如此才锻造出顽强的生命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他们崇尚自然,因此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他们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因此,即便在颠沛流离中,也把独有的民族习俗世代传承。
   走出苗寨,心潮难平。在这清浅的时光里,享受与自然契合的时光,无疑是一种现代人的幸福。在感受着苗族人智慧和勇敢到的同时,更领略到苗族几千年来坎坷的历史与生命的辉煌。
   (原创首发)

共 27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片非常感人的游记佳作。这篇散文,摆脱了一般游记侧重游山玩水的狭隘,跳出窠臼,通过叙述作者游历苗寨的经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迷人的苗寨风情图画,不仅表现了苗族人勤劳聪慧、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品格,更为可贵的是,通过苗族艰难的历史发展,讴歌了一个伟大而顽强的民族,赞美了生命的伟大。同时,作者也在其中为“脱贫”工程点赞,可谓思想博远,主题恢弘。从艺术上说,作品立意高远,主题深刻,以小见大,语言鲜明、生动、准确,叙事流畅,结构清晰完整,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描写细腻,情感充沛,气氛喜人。结尾点明主题,瞬间提升了作品档次,使读者随作者走出苗寨,进入更为深入的思考。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4-11 19:39:07
  好游记,有质量。欣赏。
2 楼        文友:静净        2021-04-11 20:16:33
  谢谢沙漠孤月清老师用心的编者按,细心地解读让作品更有内涵。
3 楼        文友:谌历        2021-04-11 21:10:24
  苗寨风情万种,被你一一捕捉。
4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1-04-12 12:21:53
  静谧的苗寨,披着神秘的面纱,文章接地气,主题鲜明!好文!
5 楼        文友:陌阳        2021-04-12 17:39:54
  静净妹文美人美!
   凡是赞美湘西的文都是美文;
   凡是来湘西游玩的女人,受山水美景浸润都变成了美人。
   因为我是湘西人。静净,下次来湘西先打个招呼。
6 楼        文友:静净        2021-04-12 19:12:18
  谢谢谌历老师、天涯暮归女老师的留评,谢谢鼓励!
7 楼        文友:静净        2021-04-12 19:13:45
  谢谢陌阳老师品读点赞,夸赞,湘西真是一个好地方!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