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人间值得】春的曲线(征文·散文)
一
江南,是水的世界。诗意地说,以水为美,向水而生,是江南人可喜的活法。
青山隐隐,碧水粼粼,草长莺飞,涛涌花发,满世界都是汪汪的绿。生于西南边陲的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亲水,望水,戏水,思水,摇漾一腔春心。
九寨沟海子清透至洁,泸沽湖碧水秋波,长白山天池蓝如宝石,玄武湖掩映如画……水木清华,不可谓不美。
烟雨蒙蒙中,我曾沿着西湖的柳浪闻莺,彳亍而行,寻觅江南西子的春约;也曾和母亲坐上游艇,在长白山那条著名的河上漂游,绕了近三个小时,窥探北方水域的夏韵。
建德境内,三江交汇,水网密集,一如我重逢新安江纷纷的思绪。
我想起了故人,脑海中浮现一个清晰的场景:他乘一叶竹筏,曳水而游,慢慢地划,轻轻地划……划向了水天相接处,划向了无始无终的时间之海。何时见斯人?须臾即永恒。一叶轻舟浮水面。未来的这一刻,我也是古人。
我的冥思停靠在一首秋江暮色的五绝上。公元730年左右,因诗惹怒玄宗而被逐的孟浩然舟泊暮宿,写就《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烟渚、薄雾、清江、低云,即景会心,兴象清迥,况味淡远。孟浩然是诗人,也是落第东归的苦旅人。建德江边,水烟迷蒙,孑然一身的他一腔羁旅愁思,唯一轮孤月相与共。
新安江是建德水系的主流,也是建德人的母亲河。这片水域生息的建德人,爱上了诗,爱上了水乡的日子。
新安江水皎洁如镜。水底青荇,轻柔舞动。哗啦——乒乓——不远不近的江面,水花粼粼。谁在临水照花?
新安江的锦鲤啊!蓝天白云,江水湛蓝,蓝得那么清,蓝得那么纯。垚垚奉上一段抖音直播。
把双手拢成半圆,虔诚地探身下去——往下,再往下,触到了一汪碧水。掬水而起,我真实地触摸到了新安江水,温凉沁心。拂水而过,我也看清了那些不屈生命的倒影,柔中带韧。
古人语,智者乐水。看青山如何环绕、挣脱继而被碧水包抄,思考山与水由对抗走向和解的共生智慧;听水、岸、沙、鱼及水族生物的低吟与浅唱,领悟人、自然、水与寄生的网状关联……我深知,我不是智者。但,我的拂水之乐,是我佛系旅行中最有仪式感的“原浆”记忆。
身着蓝底绣花旗袍、脚套绣花鞋的垚垚顾盼频兮,古韵如烟,已是画中人。挺拔的水杉下,花开撑一把墨染油伞,款款行来,白纱裙轻扬,翩然若仙。
胖头鱼、白花、小野鱼、鲫鱼、鲢鱼……新安江鱼种丰富,随便一捞,就可拼满一大桌,下酒待客最地道。建德通丑丑隔屏夸口。
倚栏听风,拂水摇烟,宁静悠闲的慢生活,已然成为城乡人的一种刚需。江面有薄薄的水汽在氤氲,西斜的阳光浮在雾气上。几只水鸟,一会儿贴着水面掠飞,一会儿又旋翀直上云端。对岸是青山隐隐,江面是流水潺潺,此岸是紫薯绿道。步道蜿蜒处,不期然就会遇见一簇映山红,抑或一丛芫花,明艳夺目。
沿着河堤西行,也会偶遇一些逆向而行的人,相视一笑。更多的时候,我们沉浸在“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太白诗景中,与一江春水做伴,静享桃源胜境。其实,紫薯绿道·最美曲线,是东道主阿彪的主意。我们一到寓上江南,他就敲门入室,“挟持”我们挤上K1公交,摇到终点站,开启了江南寻春之旅。
二
绿草茵茵,十七度小缓坡。
几个年纪参差的女子,穿红着绿,散坐坡上。每张脸都闪着亮,优雅宜人。诱人的一片茵茵,我们仨也就近落了座。午后的阳光下,嗅着江风,枕着绿草,自由遐想。我的目光越过江水,仰视上游的“庞然大物”,中国水利枢纽工程之最——新安江水力发电站。
从1957年4月至1960年,历时3年时间,以中国水电人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品格,换来了新安江万家灯火的明亮。新安江水力发电站,由大坝、溢流式厂房、开关站及泄洪结构组成,是由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和自行组装的水电站,堪称世界水电站建造史上的一大奇观。
拦江、筑坝、蓄水、发电……一座座山失去高度,山峦都成了岛。铜官峡消失了,两座县城、五大集镇、千年狮城、30万亩良田消失在了万顷碧波中,祖辈的荣光和家业,连同美好的日子,也化为水域的一部分。
泣别故土的痛,阿彪懂得,小说《曾经的痛》中木根老汉懂得。
傍人借问家何处?木根老汉傍着半边松毛岛,守着陌生的茶园和“家”,守着心上人桃花的烟锅,一守就是一辈子。从宅村“归来”的孤人,爱情丢了,亲情丢了,再也找不回他的人生……在不易察觉的悲壮升起时,我也庆幸,29.2万父老乡亲,即使远涉桐庐、衢州、江西等地,他们也会熬过饥荒和伤病,直把他乡作故乡,抗命而活,过上了另一种自强自立的生活。
归来的“桃花”,已不是桃花了。千年前孟浩然怅吟的建德江,不是二十世纪大跃进年代的新安江,更不是信息时代我等眼之所见的新安江了。
以水电站为屏,坝上是高峡平湖,又叫千岛湖,是人间乐园。坝下即是新安江,一条古老而又年轻的江。它源自安徽徽州,流经浙江建德,承载沿江两岸一代代人的生命记忆和人文柔情,也滋养一颗颗任性自达的诗心和有趣的灵魂。左岸(南岸)与水电站相连的是纪念展厅,前总理李鹏简陋的工作室也在其中,各种照片、影像都在如实地诉说着当年水电人的光辉岁月与建筑者的血汗。
几百米外,一排厂房,就是享誉中外的农夫山泉的饮用天然水厂址。青山隐隐间,也散落着白墙绿瓦的农家小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看不到从9孔闸门喷涌而出的百米瀑布跌落70米的壮观,也听不到泄洪时响遏行云的嘶吼。2020年7月8日新安江9孔泄洪,那是惨痛的水患才有的殇美。新安江人不乐见,我也不乐见。
新安江水电站,福泽着后代儿孙,也不会辜负那些奉献者。
山错落,水灵动。一江碧水逶迤东来,流过建德梅城,汇入富春江。
三
风月轩码头,是新安江下游段江滨公园内游客泛舟游江的主站台。江滨公园连着一片最繁华的盛德广场。沿石阶而上,穿过临江公路,扑面而来的是热闹的市声和飘香的真味。
江南寻春采风团一行12人,下榻在盛德广场的寓上江南。站在观景台上,凭栏远眺,烟渚江清,流岚舒卷。一条长龙旖旎而来,如一条脐带,连通了山与人的血脉。
江滨公园。夕阳西下,一群白衣人随着舒缓的乐音,悠然地打着太极拳。他们的身后是碧水寒烟的新安江,南岸巍巍乌龙山,烟云缥缈,亦真亦幻。下游不远处,一座三拱彩虹桥横跨江面。照明灯下,桥两旁二胡似的一根根柱子,对影成趣。巨型电子投影屏上,正在展播“三江两岸·建德绿道”的构想,一幅幅光影交织的山水画,魅力纷呈。
依山傍水的建德市不大,生活着大约五万居民。悠悠新安江,水深流缓。真山真水真空气。豆腐笋包,馄饨面,有机鱼,和各种市井小吃,丰富了当代建德人的营养餐桌,也滋养着当代建德人的心耳神意和精神家园。
斯光明开包子铺,写包子诗,誉称包子诗人。特种岗职业的阿彪,善于捕捉生活细节,还原人物本色,是建德小说圈内的无敌散手。作家老许,随笔一写一摞,喜好收藏各种灯具,还烧得一手好菜。还有一位写诗、译诗、吹箫、唱大戏、无所不爱、无所不精的过大侠。
接风宴上,过大侠一边抿着野杨梅酒,一边即兴唱一口好大戏。他的声腔宏厚有味,又不乏温情。他们自诩说,成就多栖才子的谜底只有一个。
没有西湖的秀美,也没有太湖的浩淼,也没有天池的寒澈……新安江有的是17℃恒温的天然泉,濯洗污垢,孵化暖情和爱,不单单是儿女情长,更是多姿的生命形态和万物生长的和融之道。
喝了新安江水的人,可以把生活过成诗,也可以向内探视心灵,并把这种内心风景外化为诗文或思想,我手写我心,就会成长为一位温情可喜的多栖作家。
水与山,城与人,倚水傍山而生。
听,水浪轻拍岸堤,那是一首天趣偶得的春水曲,歌吟着不息的生命之春。
江上水雾如烟如缕,一层层漫过来,一层层漫过去,渐浓渐远,直至山与城的远方。
春天最美的曲线,在新安江。
我是重逢新安江,才憋出一篇。
即使雁子不喝新安江的水,你也把日子过成了诗!心中有诗,水也妩媚,山也清秀,人也诗意!
形形色色的水,在雁子笔下都是诗!
不信,风姐姐下江南,找阿彪。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一屏之隔,隔不断,流年人的情谊,特别是胆大包天的鸟儿,总是机灵鬼怪,在群内在留评都是那么可爱。
建德境内,三江交汇,水网密集,一如我重逢新安江纷纷的思绪。
拜读,收获金句!
最近天气不好,你工作注意节奏,保重
这句点评最得人心。新安江人民的心。
谢谢明月哥。
云泥的小说,才真心好,官场现形记呢
文字优美,读来满品留香。好文,欣赏!
谢谢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今日新安江的美丽神话。
谢谢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