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平原看落日(散文)
一
那年的春夏之交,我和众多亲友把一生信奉耶稣基督的岳丈送至他的天国之门后,傍晚,循着春依依残留的脚步,独自一人站在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边看那经天的红日慢慢西沉下去,感受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神转动。
岳父去世后,我的心情很快走出了悲伤,站在西天的落日前,倒有了种坦然的平静。心态不似叔父那年冬天的去世,情感好长一段时间也难从那亲情世界里调整到一种面世的正常。常常夜梦忧哭,常常人前道死者生前之不幸。同是亲人长辈,何其情感所系之异乎。是从心底量出的亲情之尺有长短之分么,若是这样,妻这关便会是过不了的。她是给予我生活温情与生命相扶相济的伴侣,她是我们共同播种下一代生命种子使之承传发达的土壤,她更直接传承着老丈人的血脉啊!我怎能对同是血亲长辈的死者取两种不同情感心态的尺呢?
面对亡灵,我恢暗伤悲心态的改变,恰是那天在岳丈弥留之际,目睹了老人家走得那样从容、那样自信、那样放心无忧,还面带一丝坦然的笑而触动的。他去那另一个世界里去报道的神态的乐观与自信,真的深深地改变了我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领悟。记得是岳父要走的那天上午吧!他先让岳母做了肉丸汤两碟他平日最爱吃的小菜给他吃,中午,太阳暖暖烘烘的,他还说,天气好,他要走了,干干净净洗个澡,把那套新衣服先给他换上,就像要出趟远门一样的快乐自然。全没有那种对死亡的忌讳恐惧,没有那种看到自己生命现象过程完结时的留恋和痛苦,这是不是旧约全书第一章就宣扬的,上帝创人创世纪的学说点燃的圣灵之光呢!我记得岳父生前与我探讨过一些复杂的生命现象。他穷苦出身,文化很低,信仰耶稣后,只知道虔诚膜拜于上帝,便相信了神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一切的理念。我说,东方人的生死轮回观是一种东方文化理念,西方人的灵魂上天获永生说是一种西方文化理念,一个注重于迷信、幻想,一个注重于自信和崇拜,二者可予参照,难得相通融合。与其把迷信幻想的文化理念看得太重,活着时一生被生死问题左右太厉,至老至死不能使思想灵魂得到解脱,倒不如主张信点上帝创世说,一生就会超然于生死之外而活着,就会自觉摆脱红尘干扰,活得轻松自在。死去时,就会看到一个完整生命的新生。不然,你老是担心你的灵魂会被阴曹地府肢解或破碎。
台湾的林俊文先生在他的《欢乐的墓园》中所说叙述的那些死者的墓志铭文中所概叙的墓主生前死后的形象,以独特的心境,语言的诙谐,把那一个个离开了物质世界的生命个体,无论老少男女,读后,仍觉得他(她)们的生命仍是那么鲜活灵动。那个老船工当他死后躺到妻子的墓旁时,竟会说,虽与爱妻隔了一道墙,这比躺在甲板上舒服多了……那个夭折的漂亮少年竞以那样的心境告白世人,这个世界还没建设好,我不满意先回去了……笑声虽带着些许伤感,还是把人们思想的翅膀送飞进了“天堂的美好世界”。哪像东方墓园中,苍涛之间,寒鸦聒噪,一片死气沉沉,尤到清明祭坟之际,多见烧的纸钱漫天成灰的飞舞,鞭炮嘶哑地燃放,哀声动地的传来。即使是死者还是活在大众心中的人,读他生前的功绩,也只有种起敬的追思,肃穆的伤感。
岳丈年轻时就受先辈的影响,信奉基督,走进了“神”的世界,接收了部分西方的宗教文化。他的告别人世,永别妻儿老小,坦然怡然往天国走去的自信神态,怎不给我启发感染。我是无神唯物论者,虽不效仿岳父去信什么上帝耶稣。但我又何必像众多还未悟透人生,领悟生命现象走完生命过程的人们那样,还自囚于生死轮回徒生对人生几何!人生苦短的感叹呢!人的生命与其生命过程,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是有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味道,感伤何益?排斥何用?恐惧何愚?两千多年前,庄子为亡妻鼓盆而歌的故事,那是对死亡的绝唱,是最高的赞美诗,是的,今天的日头落下去了,明天不照样有日头升起来么?我夕彼朝升哩!
二
在故乡的平原看日落,感受人生的大限,思想情感更多的是融入到了自然之中。
平原辽阔、无垠,夕阳的余晖中,也能见水波粼粼,碧绿耀眼、生机盎然。放眼纵横的沟渠,流水潺潺悦耳中,如感觉大地母亲血管的奔流,仁心的跳动。是它携挽着朝升夕落的日子,迎来一个个新的生命,又送走一个个画上句号的人生。
沐着夕阳的余晖,我的心空已没有了沉沦的阴霾。相反,走进了一个个清朗祥和的日子,升起另一番朝日初升的景象,记得儿时早晨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在田野旁碧水欢唱的河沟上,和一群小伙伴们放眼朝东方大河堤上一大排杨树尖上眺望,眺望那一轮渐升渐高的鲜红朝阳,忽然看到有一行白鹭横空自由飞过,会兴奋得小伙伴们手舞足蹈,从一张张红扑扑的脸上,会读到学伴们生命拔节中的幸福。同样,放晚学时,见经天的红日又慢慢西沉临水而落,特别是当看到火烧云的场景时,看到长天秋水争色水鸟在落霞中成群飞栖湖面时,从一张张兴奋的脸上,银铃般的喊叫声中,你又会读到生命拔节中的躁动与欣闹,更会让你想到今天去了,明天还会来,明天的太阳会更美更好,万物将更生画意诗情。但一个人童年没有的心事,为什么至人生的暮年会一骨碌从四面八方跑出来呢?是的,童年的天真幼稚,美好将他引向未来,心空自然单纯亮洁,到经历了人世的风雨,感受了世态的炎凉,生命进程归宿的沉重便如包袱背着,及至哀叹人生没意思、下辈子不要做人,至老能以童心生活,看待一切,金钱名利物我而外者,必是心境炼狱到了很高的人。
深山的高僧是另一类代表。生死大事对他们自然已是一道易解的难题,就像看一天中日升日落的正常。早晨的晨曲你要唱好;日中的旋律你要演奏;傍晚的暮鼓你要敲响,直到天地寂静睡去。所以,选择从平原看落日的壮景,会比登泰山华山看日出另有番不同的美感,因为你站立小桥流水边,看牛羊从壮景里归来,看渔樵在壮景中歌唱,看生命又在壮景中逝去,一望无际的怅然辽阔之感会使你的心境感到特开阔特别甜美。所以岳父的去世,他那离开这个世界的坦然平静自信,能解开我心中悲痛不必的结,就像观赏夏夜满天繁星的天空,见流星燃烧带着光艳的尾巴划过头顶或天边的长空悄然消失。读到的只是一种天空大地的和谐之美。想到这里,我泪水竟夺眶而出,我为死者的安然归去而祝福。
身旁,流水的清音声声入耳,那是大自然不停歇地吟唱,它预示生命的永不枯竭,又是大自然有序规律的节拍,仔细听,它直柔拍到大海的心脏呢!海洋撼天的潮声需要它来加油,太阳经天的诗章需要它来润色。莫以个体生命小,它是生命海洋中的一滴,蒸发也好、凝聚也罢,它都是参与生命循环的一滴。所以,那天看夕阳一点一点从西天的云海里彻底沉入地平线后便心海翻滚思绪万千。其实我的平原看日落更是在看日出的。
回去吧,都起风了!忽然一个亲切的声音在身后对我说,哦,是妻。她说,父亲的丧事,虽不做道场,教会的人唱唱歌,别具风格,同样热闹风光。他老到天国去了,保佑我们,别难过了,回去吧!
哦,妻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她是随死者生前之愿而说的。我说,好,只要你想得开,我没关系的。
一阵清风吹来,夹着湖水的凉意飘游的思绪里似卷进来一股交夏的热光。路上我说,人死如灯灭的说法不对。妻愕然,为啥?我说,应如日落日出。她轻轻哦了一声。怎是日落日出呢,难道真有来生!
我说,如果如灯灭,就只有伤感、只有忧悲,只有人生不如一棵草,草枯来春还发笋的悲观。因而也只有人不为已,天殊地灭的腐朽人生观、价值观。应把人类生命看作一条长河,一个大循环体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是其循环的过程,一如经天之日月,一如宇宙之无穷。它将同地球生命的存在而存在。个体的生命现象的升起与消失只是整个生命链上一个个细小的环节,如宇宙之微尘,恒河之沙数。生命共同的特征、共同的欲望,从原始的本能,七情六欲到现代文明的传承发展,都是不断消亡与再生发展的过程。人类各个时代的精英们!是生命星空的亮星明星,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应是推动和改造整个人类生命进程不断进步提升的梁柱。
一口气,我把看平原落日运行于特别时刻的思想情感,心中生发的有关于对生死问题的种种感慨,换成篇与妻交谈的从未曾说过的道理而尽情抒发。
妻说,我不懂。你这是学问,要不就是胡说。我只知有生便有死。我说,对呀,那有死不就必有生么?生是未来,生是希望,生是明天,人要为明天而活着,为明天而奋斗……妻望我哑然而笑!妻到底明白了,那天我拂去忧伤,满怀不凡心思去小桥流水边观黄昏日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