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死的尽头是生(散文) ——抱着善良前行
(一)悄无声息
八十二岁的外公在那一年,被一口痰堵住了,悄无声息的留在了那一年,距今已有十年了。
那时外婆年岁已大,如果当时能有力气把外公扶坐起来,再拍一拍他的后背,也许不至于就那样撒手人寰了。外婆以她最快的速度敲了邻家大门,可是没有音信。农村的房子都是有院子的,大门和卧室是有一段距离的,再说时间大概夜里八九点了,敲了,谁又听得见?
想想两子四女,谁也没有在身边。那时站在冰冷的邻家大门外,外婆该是什么心情?
当时外公的离去,我很是惋惜。不过现在想想外公竟然是幸福的,走的没有太多痛苦。当时在那个昏黄的农村,破旧但依然温暖的老屋,因为有外婆周到的照顾。
(二)身心剧痛
今晚,我又一次翻开我的QQ相册,看到笑容满面胖乎乎的外婆,和最后离开时,被病魔折磨的只有五六十斤重的外婆,眼睛里热乎乎的,距今已有半年了。前前后后只有三个月!
外婆刚在县城查出胆管癌,二姨奶和她媳妇三舅妈去县城医院看外婆。外婆声泪俱下,“这回也许熬不过去了。”外婆是军人遗孀,外公(外公是在战场上打过仗的,当时也是九死一生啊。)去世后,外公单位给了一笔钱,算是给外婆养老,按规矩都是儿子们保管着。外婆在要去省人医的头天晚上,我去看了外婆。外婆神色憔悴,感觉到了外婆的恐惧。我鼓励外婆,省城医术高明,机器也先进,定有希望,在外婆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亮色,看到了外婆对生的强烈的渴望。外婆在省城看病期间,当时正值新冠疫情严重时,没有去省城医院照顾外婆,甚是后悔。
外婆在省城医院花了大概八万左右。外公去世后,他单位给的那笔钱已用去了一大半。也因离家远,虽两子四女,大部分时间只有我老妈照顾着,因为我妈六十六,没有工作,只有一个女儿,已经嫁人,没有负担。虽两子四女,怎么说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言难尽!“久病床前无孝子”古人的那一句话没有道理呢。
当舅舅们知道外婆的病情已经没有扭转乾坤的希望,只是推迟死亡的到来。后来舅舅们理智的把外婆从省城医院转到县城医院,也许外婆也明白着这意味着什么,但也无力改变。回来后,在不多的时间里,只听外婆说了两句话:“我在省城大医院,罪受足了。”还有一句“我知道你们都照顾够了。”倒尽了最后外婆的酸楚。
外婆最后不想回家,想待在医院。可老舅妈说,断气了,再回家,老屋不给放,老舅妈的娘家嫂子说人死后运回家,对住在那里的下代不利。大舅妈是更厉害的角色,县城的房子又怎么可能给放呢?
“要回家了,哎!”外婆那叹息声,那说话声,至今酸酸地回旋在耳畔,一个多日进食很少的老人,应该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在抗争。我似乎听出了端倪,“不愿回家就不回家呗,谁让你回家的?”我问。“你大舅!”声音穿透了墙壁一般。听说是大舅,我们沉默了,虽然我们不愿意外婆回家,可我们做不了主。从县城明亮亮、干净净的医院,回到那个破旧的黑漆漆的没有温度的老屋,外婆瞬间形容枯槁,油尽灯枯了的感觉。以前的小破床,放在暗黑的老屋里,就差把外婆放地上了。
那一天早晨八点半,外婆断的气,十点半就被放入冰馆了。一直想找个“观亡”的人,给我的外婆看一看。因为外婆走的太痛苦了,还是外公走的幸福。
哎,父母把我们从刚生下来,带到三岁,最难的岁月,父母是那样的柔情和耐心。如今外婆前前后后只有三个月,似乎都觉得筋疲力竭,失去了耐心,都希望尽快摆脱。人老了,不就就是个累赘吗?
(三)死生相随
生儿育女的意义在哪?在于参与其成长,赏吾之作。因之喜而喜、因之怒而怒、因之哀而哀、因之乐而乐,在遗憾中圆满,在圆满中遗憾。不必寄于太多的希望就不会失望。
人似沧海一粟,命如风中落花?这短暂的一生,我得经历怎样的颠沛流离?抱着善良,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