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勇斗暴风雪(散文) ——内蒙古边境侦察兵的故事
冬季的塞北高原气候严峻,风云变化莫测,刚刚还万里无云,随时可能狂风大作,暴雪来袭,让人猝不及防,给生活在这里的军民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灾难性后果。
那年,新兵杨瑞清担任牧场管理员,负责连队牛群的放牧和管理。该同志工作认真,尽职尽责,以牧场为家,深受连队领导信任。
那天下午,正在放牧的杨瑞清,看看天气不好,怕出意外,正想着趁暴风雪来临之前把牛群尽快赶到圈子里,突然之间,天空乌云密布,九级飓风裹夹着暴雪席卷而来,铺天盖地。刚刚还有序行进的牛群瞬间大乱,仿佛意识到大祸临头。杨瑞清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拼命地呼喊驱赶,但慌乱的牛群早已失去方寸,根本不听指挥了,顺着风向狂奔而去。此时找人增援已经来不及,杨瑞清毫不犹豫,不顾恶劣天气带来的极度寒冷和身体的严重不适,拼命地朝着牛群的方向追去。
风雪漫天狂舞,遮天蔽日,天色瞬间昏暗下来。杨瑞清心急火燎,这样一大群牧牛如果从自己手里丢失,那将是多大的损失啊!领导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是对自己的绝对信任,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决不能放弃,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他一边想着,一边不停地追啊,追啊!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一定不能让集体的财产丢失。
暴风雪越来越大,裹夹着漫天狂沙,使人睁不开眼,连站都站不稳,一米之外什么都看不见了。气温骤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杨瑞清跟着牛群一路奔跑,又累又饿,实在跑不动了,多想坐下来休息哪怕一小会儿,但是不能,此时此刻,一旦坐下来,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很可能被冻死在雪地里。这时他想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那么柔弱的两个女孩,面对强大的暴风雪,她们毫不畏惧,硬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狂风暴雪,终于保住了公社的羊群,受到了当地军民的一致赞扬,也成为了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自己一名堂堂侦察连的战士,面对同样困难,难道就该知难而退,还不如两个年幼弱小的女孩吗?杨瑞清扪心自问,羞得无地自容,伸手狠狠打了自己一个嘴巴,继续顺着牛群的方向不停地追赶。
牛群越来越远,早已超出了杨瑞清的视线,周围渺无人烟,除了无休无止的狂风暴雪,什么都看不见,隐隐约约似乎也能听到野兽凄厉刺耳的呼嚎,给这个无边无际的大漠增添了恐怖的氛围。杨瑞清孤独一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奋力前行,饥饿,疲累,自责,一股脑袭上来,他凭着边境军人的精神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一直向前,一直向前,步伐越来越慢,几次摔倒在地,又努力撑地爬起,继续向前赶去……
肆虐了数个小时的暴风雪似乎也把自身的能量渐渐耗竭,风力逐渐变小了,飞雪也慢慢缓和下来,但天空依然昏暗,能见度极低。杨瑞清极力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脑神经的弦始终不敢放松,心中的信念如磐石般坚韧:找到牛群!找到牛群!保住连队财产……
就在杨瑞清几欲昏厥,实在撑持不住的时候,耳边隐约听到前方有群蹄乱动的声音,咦,是它们吗?一定是,连队的牛群!真是长生天有眼,危难时刻眷顾了大漠上这位不屈的勇士!
精神的力量真是强大无比,看到了希望的杨瑞清体内一下子迸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精神抖擞,迈着坚定地步子向着牛群的方向而去。
走着,走着,风渐渐停了,雪也不再飘落,杨瑞清隐约发现前方不远处有熙熙攘攘的影子,他心里一动,感觉那可能就是连队跑走的牛群,于是步子不由地加快。
不大一会儿,杨瑞清走到一片洼地,那里相对避风。此时牛也累了,相互拥挤着聚在一起。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杨瑞清走过去仔细辨认,可不就是自己连队的牛群嘛!他喜极而泣,顾不上满身的疲惫、饥渴和寒冷,按个一一抚摸着这些牧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无巧不成书。恰在这时,一名牧民也是一身疲惫地追着自家牛群来到这里。在这茫茫雪夜里,二人相见,彼此如遇救星,相依为命,说不得如何亲热。他俩相依着挤在牛群里取暖。牧民兄弟掏出随身携带的白酒,他们共享着饮酒取暖,相互鼓励,共同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一直坚持到天蒙蒙亮。由于惦记着连队,杨瑞清掏出随身携带的指北针,根据周围的地形地貌,大致判断出连队所在的方位,这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牧民,一步一挪地向连队方向返回。
牧场出事了,新兵杨瑞清在大雪中消失!
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连队领导非常着急!如此罕见的暴风雪,一名新兵,一旦迷失方向,如果再跟不上牛群,只要一坐下休息,就有被冻坏甚至冻死的危险。连队领导立即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研究解救方案,最后决定,三个排长各带一台大车,沿着附近三个线路分别寻找,副连长张树清带几名战士到阵地制高点点燃篝火,副指导员尚建明带上信号枪,到阵地上每隔十分钟打一发信号弹,连长坐镇指挥。
这次行动很快就失败了。因为风雪太大,地面上足有五六十公分的积雪,被大风一吹,背风和低洼处深达一米多厚,三台大车刚行至大门口,立刻就被陷在那里,根本动弹不得。负责点篝火的同志,在山头上根本架不住柴堆,柴架子绑好后往山头一放,立即被大风吹得无影无踪。信号弹打出去不到十米,马上就被大风吹落在地。信号弹是指示目标的,即便飞不高也要坚持每隔十分钟打一次,人命关天,哪怕有星星点点的线索,也决不能放过。
返回连部,领导们又进行了简短的分析研究,决定排以上干部分别各带三名战士,向东南方向寻找。
暴风雪实在太大,刮得人喘不过气,睁不开眼,人与人只要间隔半米彼此就无法看到对方,半米之外喊话彼此也无法听到。各小组成员只好手拉手,摸索着向前寻找,结果找了一个多小时就辨不清方向了,无奈之下,只好摸索着艰难返回,又失败了!
怎么办?怎么办?
连队干部心急如焚,又紧急决定,连队分八个战斗小组,每组五人,由一名干部带队,每组成员之间用背包绳连接,统一按方位角行进。冒着如此巨大的暴风雪在大漠里找人,如同大海捞针,稍有不慎,派出去的人员就可能发生不测,造成更大的不幸,这责任实在巨大,但是必须这样做,战友的生命比天大!
八个小组成扇面向东南方向外出寻找,到了凌晨四点钟还是没有找到。炊事班做了一大锅肉丝面,让大家吃饱后继续寻找。
尽管非常疲惫,一夜未眠,但大家毫无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找到失踪的战友,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放弃!
大约早上五点钟左右,天刚蒙蒙亮,连队全体出动,一队队战士从不同的方向,在没膝深的大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寻找,同时电话通知附近连队帮忙协助。
第二天中午时分,通信员跑来报告,说山上哨兵发现,连队东南方向四公里处有一黑点移动。连长恍然意识到什么,不顾一切地向山上奔去,其他干部也都急忙跟过去。到了山上,连长一下子抢过观察哨手里的望远镜,往远处一望,随后斩钉截铁地说,是他,一定是他!说完抓起哨所电话下达指示,让通讯员立即告诉二排长,马上带一个班战士跑步向东南方向迎接,同时让卫生员快速做好抢救冻伤的准备,令炊事班赶紧准备热汤面。放下电话他立即向黑点方向猛冲过去。
黑点越来越大,看清楚了,是他,果真是他!
连长趟着没膝深的积雪,踉踉跄跄一路狂奔,到了近前一下子抱住疲惫不堪的小杨。两人热泪盈眶,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很快二排长也带领一班人员赶上来,大家喜极而泣,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表达,一起搀扶着小杨回到连队。
炊事班长送来热腾腾的牛肉面,小杨一口气吃了三大碗,热汗一出浑身舒畅了许多。卫生员提前准备了两大盆雪,与其他战友一起用白雪慢慢搓揉小杨的双脚和双手。不一会工夫,小杨的四肢不再硬邦邦的了,局部逐渐有了血色,皮肤也有了温度。
经过大家的精心照顾,加之侦察兵的良好体质,杨瑞清同志竟然恢复如初,哪儿也没冻坏,真是奇迹!
事后,在杨瑞清同志的指引下,战友们终于接回了丢失的牛群,为连队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内蒙古边防,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举不胜举。危急时刻,边防军人那种不惧生死、勇于担当的英雄行为;危难之际,指战员所体现出的团结互助、不离不弃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克敌制胜的法宝。
作为一名老兵,我一定要反复强调,这是一个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钢铁集体,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
天佑中华,祖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