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思念(散文)
在那烟雨的旧时光,寻找关于家的记忆,寻找亲人的情怀,时常牵动着我的心。幸福也好,痛苦也好,总有一份凄美的感动。总保存在记忆的深处。这感动即使是天涯陌路,即使是充满惆帐的叹息,都依然会气若幽兰的柔情,熠熠生辉。它照耀着我不懈的去寻索。
这一刻,我只能用哀伤捕捉那熟悉的存在,却无法遗忘那些曾经残退了的凄寒记忆。思念之心总是把那泪水涌了出来。我的父母早已是天堂里的一朵祥云,她把苦难带走。她那柔情似水的背影,充满了微笑和坚毅。也更充满了伤感和忧愁。红尘滚滚,没有结局。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住在贫寒的农村。每当深夜醒来时,总看见母亲在油灯下,给我们缝补穿破的衣裳。记得那年秋后,我加入了少先队,家里把仅有的几尺家织粗布给我做件上衣,在我熟睡时,妈妈用手掌在量着我的上身,恐怕不合适,反复量证。我醒了,看见妈妈那慈祥的微笑。然后又轻轻的拍打着我说:“儿子睡吧!妈妈明天一早让你穿上一件新衣。”我高兴的一夜没睡着。记得那年我刚上小学,妈妈早早站在家门口,看我高高兴兴的放学回来,从衣怀里拿出一个尖馍馍(白面馒头),自己闻一闻说:“儿子!你快趁热吃了!可香啦!”。妈妈说什么也没舍得吃一口,因为这是用鸡蛋换来的。
可我在成人前,从未见过母亲穿过一件新衣,记得那年我在城里高中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去湖南,趁有几天准备时间,我急忙赶回乡下,看望老人,更主要的是帮家里多干一些农活。因为父母身体都不好,弟妹又多,我又是老大。短短的几天又漫長又短暂。返城的日期己到,爸妈一早给我准备带些东西,只有一床拆洗的旧被褥,但实在没有什么可带,因家中太穷。一大早喊醒妹妹,赶紧拿几个鸡蛋去后村五里多外的瓜园换几个香瓜来。母亲知道我从小最爱吃香瓜。眼看天阴了下来,家又离火车站较远,足足有二十多里汉路,全靠步量。我怕下雨、误车,便提前赶路。爸妈一再说:再等等,你大妹妹换瓜去了,该差不多回來了。但天公实在不作美,乌云密布,我只有提前了。我告诉家人因天不好谁也别送了。我一人急忙赶路是了。妈妈把煮好的几个鸡蛋装在袋子里。直说:“老大,你这回真的远走了,不是上学是上班了。还不知哪年回……”。哽哽咽咽,泪水湿满前襟。我也含泪低头无言可语,匆匆离开这凄冷的场景,转身迈出家门。再也止不住泪水。直到走出好远,才回头一看。家人都站在草屋前,母亲一直在擦泪,父亲木呆呆的站着,弟弟妹妹们紧紧的围在二老身前。我才高声喊:都回去吧……只听弟妹们在高声喊:大哥早点回來。列车开动了,我看见妹妹在雨中举着香瓜在追喊着。这一凝固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一生挥之不去。在那第一次远行前的离别中,
我蓦然发现,自己从未离开过父母和家人的视线。等我参加了工作,直接分配到南方,母亲总是挂念不己。把多年积攒的鹅毛做成褥子,给我寄去。每次写信都吩咐不要省钱、不要挂念家里。等我探亲回来时,妈妈总是坐在我身边,问长问短。还总劝我早点成家。最使我痛心的是每次离家时,母亲的无言泪水不止。就一句话:“下次早点回来”。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刻骨铭心的母爱,在那有血有泪的岁月变得如此沉重,深藏在那个最柔软的地方。确实,那个年代,父母拿着烤焦的岁月把我们抚养成人。烧柴的铁锅里为我们熬尽了苍桑。那些不言朝夕的依偎相守,那些紧寒相拥的无根年华,虽然遗落在岁月里,但却永远扎在心底。我成了家,因父亲去世早,把母亲从东北接到南方,路过北京,我搀扶着妈妈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妈妈久久的站在那里,望着四周,不知说什么好!头一次走出家门,什么都感到十分惊奇。我在班上,抽空带着母亲去了长江岸边。一路上妈妈凝视着亘古不语的大山,看到层层绿翠的稻田,又看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滚滚东流的波浪。这些都让老人大开眼界。她多次说起:咱们国家可真大!真好!真好!我算最有福的了!活这一辈子也算太值啦!每说到这些,老人家总是心旷神怡,饱含热泪。可是后来老人家还是不愿甾居。实际是怕影响我的工作,说干了一辈子农活,享不了清福,又回到农村。让我最悲痛的是,妈妈辞世前多次告诉家人,不准告诉我说离家太远。我未能送上,没有多陪伴老人再走一程。她老人家悄然的离开了。退休之后,也有了时间和精力,虽说也老了,但思念老人之情却越加浓烈。我们的先辈現都已入土为安,我都感觉到我的心在流血!因为谁都有父母,谁都有童年,谁都有故乡,然而到了暮年却显得尤为突出。小时候把实物当作幸福,成年后把状态当作幸福,老年把领悟当作幸福。
转眼六十多年过去了,童年的记忆虽说逐渐淡远,但妈妈讲的往亊却永绕心头,多年來我漂泊他乡,既有城市的喧哗又有异乡人的失落,在这一动一静之间,常有些特别的感悟。对生死、爱恨、人生也便产生许多诠释,上帝在创造一切之前,先创造了爱,而那爱中最崇高的则是母爱。年青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随着岁月的流失和年龄的增长,母爱之念就越发浓烈,剜肉剔骨,这也许是人的天性。
二零一三年,我走进妈妈的故乡,就像走进妈妈的心怀。,在我古稀之年,来到了充满想往、而又神奇美丽的黑龙江七台河青山乡建设大队。这里是妈妈的早年伊甸园。
妈妈的故乡,童年的记忆,在这块土地上让我努力去追寻思索,千万次问自己,六十多年的变迁,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我记忆中,妈妈讲的故乡很干净,冬天一片洁白,银装素裹,夏天葱绿,秋天金黄。这里只有一百多户的村落,依山傍水。四周丘山环抱,妈妈讲的大山只不过是山丘。那时节満山都是映山红,开满黄色紫色的鲜花。山杏等各种花果树都在争芬斗艳。山鸡松鼠满地跑,狍子也时而出现。山上还长满蘑菇黄花菜木耳山参,遍山是宝采之不尽。妈妈和她的兄妹们经常爬上山采摘,母亲算是老小,只拿着一个自编的小柳筐,在后面不停的追赶着哥哥们,那种纯朴自然山寨的乡村部落生活,如幻如梦。山美水美家乡美让人如痴如醉。
今天我终于踏上这块热土,漫步走进这乡间小路上,走过这当年妈妈的足迹,感慨万千,老一辈亲人都早己走向遥远,青山在,后辈人也仍居宜。这里是妈妈血系的晚辈人了。十分热情的给我介绍老人们的原居住地,房子全变了,土路仍在,有一条小路直通山丘。
这里曾是妈妈最好年华生活之地,我站在建设大队的高处,眺望这个山村,群山环抱,像一个聚宝盆,将绿树碧流,鸟语花香。旷野的稻田统统收纳其间。碧空如洗的兰天,错落有致的民居,淡淡炊烟,浓墨重彩。一片砖瓦房,高高低低,纯朴如画,平平仄仄,美丽如诗。这还是六十多年让我梦魂萦绕的母亲的故乡吗?如今只似乎剩下一个村名了。那青山不再有花果了,这里的人也外漂许多,有的早已闭门更户了。苍凉、麻木,无法触摸到母亲故乡的心房。我停步思索:
这里有满山遍野的山珍,
这里曾是爸爸和妈妈相识结成终生伴侣的发祥地,
这里是妈妈一生流落他乡始终念念不忘的故乡。
妈妈外漂五十多年里,因身体原因只回来两次,那时沒留下一张这里的照片,但这里的印痕她一生都没忘記。
走着走着,看着看着,想着想着,不觉热泪盈眶,我多想对着这块土地,对着天堂里的妈妈大喊一声:妈妈,我来了!
我也深深知道,在那生命无根的年代,在那兵荒马乱的日本铁蹄的践踏下,妈妈生活在这偏僻的山丘小村,虽然生活极为贫乏,但又是那么甜蜜,她那一代人都有美好的憧憬和坚强的生活愿望。而我的父亲也正是在他青春年华的好时光,为了生活,好男志四方,先后流浪,出力糊口,从山东流到黑龙江,在这里卖力,认识了妈妈,结束了他们的青春,驶向新的生活。
如梦如烟的往事,细细想想,一个人,生容易,活容易,但生活起来不容易。让我在回忆中寻找那往日的永恒。那些往事如此温暖,却又满腔的惆怅。静静的回望着那段老去的青春,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在那热血汇成河流中,一生的坎坷,在暮色中化为甜蜜。只有丝丝白发泄露着我的心语。
但岁月甾下的只能是我们自已的体温。最难忘的也是最幸福的,因为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刻骨铭心的故事。因为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
我想每个朋友也都是如此。因为时光留不住,春去已无踪,潮来又潮往。今天,我携着一帘幽梦,万般柔情,汇集往日感动的片段,似明月般的挂在驿外古道边,愿它伴我行吟万里,一路芬芳。我的父母亲虽然吃一辈子苦,那一年一年的风霜,遮盖了笑颜。走过了一生的艰辛。不知妈妈心中的苦与乐,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爱已无声。那悼不尽的深情,让我无法释怀生命的流程。因为生命是一次单程旅行,没有岁月可回头。思念在眼前,但人寰却遥遥无垠。但有着坚毅的信念。把全部的爱,把自已的世界,全部无私的奉献给我们子女。这就是伟大!这就是母爱!它刻骨铭心到永恒。让我们去感恩。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
【湘韵】母爱(散文)_江山文学网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6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