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去郊游吧(随笔)
一
躲闪着可恶的疫情的滋扰,又熬过了一个漫长的死气沉沉的寒冬。东风日暖,柳丝弄情,春花灿灿,让人心情大好的春天终于来了。这不,五一小长假也快要到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有不少人开始琢磨到哪儿去旅游了。
用我朋友的话说,假期就是要我们找一个适合安身的地方。
想起张爱玲说的,“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如今才蝶变为现实,哪儿去?也犯愁,这更是静好的一种,内心不断纠结着,也是好。衣食住行皆无忧,去哪里反而成了费神的事,人们乐于这样活着。
是的,如今人们衣食无忧,而久居城中,每天吸进大量二氧化碳,谁不想换个环境开开心心地玩个几天。文人墨客不是说旅行可以让人开阔眼界,心灵富足得到美的慰籍吗?普通人很想走进春色里,去体验这个春游的情调,或者就是开心地玩一次。
有的人愿成群结队地去追波逐浪,享受沙滩上遮阳伞下的虾爬子鲜、蟹黄儿美;有的人愿集三五好友去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有的人愿约几个同学或战友去看绿茵般的草原,洁白的羊群,倾听幽扬的马头琴声……
美从来都是人们的追求,美在各处,不会被人冷落,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和需要也不同,恣意地玩一个春季,各得其所吧。
人嘛,各有自己的审美观,各有自己的欣赏情趣,各有自己排解久居闹市而积淀在心中浮躁的方式、方法。去哪,怎么去,也是美的选择,颇有情调的事,就不怕好事多磨。多磨之后变成旅游攻略,给生活添加了郑重感和计划性。
于我而言,我虽非人间惆怅客,但我还是喜欢做个独行侠,遑论出行远与近,随心适意便好。
每个人的审美、兴趣、喜好、体力、饮食不尽相同。想结伴而行,你就得兼顾他人,兼顾了就得有耐心,有宽容,有忍让。我觉得培养这些品质是有必要的,但有时候我需要纵意,这次我就顾了后者。
独行可随心所欲,你想去哪儿、想看什么、想吃什么、想玩什么等等都不受他人所限。独行不会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他人的喜好而对自己无意义的事情上,独行自由自在,少了羁绊和束缚。独行的寂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没人打扰我的思绪更便于感悟眼前的一切。
当然,独行也是孤寂的,因为没有了朋友,但完全可以风景为友,观赏欣赏,都是与朋友厮磨;私语对语,都是与朋友对话。
我的欣赏情趣,用沈阳的方言说确实有点“嘎咕”(就是特别的意思),有人听罢会说我小家子气,也可能有人会说我假清高不合群,或者有人会说孤僻怪异什么的。谁愿说啥说啥,我是全不在意的,喇喇蛄叫我照样种地,我依旧喜欢郊游。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的我行我素,有什么不好,释放自己,不必太拘泥什么,难得的自由,必须珍惜。
二
在郊野,我有着十足的欣赏情趣。郊外鸡鸣狗吠,小桥流水人家,可见诗词中的境界,以美陶冶情怀;我喜欢看郊外一畦畦绿油油的禾田,仰首去看小鸟啁啾于林荫小道,喜欢小鸟迎接我的情态;我的欣赏情趣是郊外悄无声息静静流淌的小溪、还有那荷锄下田的农夫……
我喜欢去听——大地里庄稼悄悄的拔节声,池塘里田田荷团上的蛙鼓,嫩嫩的青草地里小羊咩咩的叫,还有老叟咿咿呀呀不在腔调上的二人转……
我喜欢去看——夜雨后挎篮割新韭的老妪,田野里提筐挖野菜的春姑,小河边垂钓的闲云野鹤,我还喜欢天际变幻莫测的白云苍狗……
我以为,驱车几百里还时不时地要忍受堵车之苦,疲累之劳,脾气不好者活受罪,还是慎重出行吧。人在狭窄的座位上,腿不得伸,腰不得扭,烟不让抽,酒不让喝,有尿了还得憋着,你说难受不难受?当然这样的情况不是常态,完全可以解决,但远行毕竟不方便,若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足够好的心情,就不要远涉千里了。
到了目的地,拖着疲惫的双腿,跟在拥挤的登山队伍中,喘着粗气,缓步前行,即使看到了烟云茫茫,听到了松涛阵阵,心里也会有些不爽,打不起精神不是?
现在旅游,跟团走吧,贵的你还要摸摸不鼓的囊袋,便宜的呢,大都还要听商家滔滔不绝嘴冒白沫子的推销商品,一没控制住,又买了死贵又没多大用处的什么保健品啊等等。到了游览点给的时间紧得不行,只能是走马看花,还没看全呢,导游就催促上车发往下一站了。
唉!真是,随团走,团费贵。不随团,门票贵,吃饭贵,住宿难,住宿贵,听说现在古楼兰景点门票都卖3500了。
郊游可就不一样喽!郊游不但免去了长途旅行的鞍马劳顿,还确保了人身安全,也省去了为囊中羞涩而苦思旅游回来后的日子里怎样去节俭的苦恼。
我也知道就我这消费观,肯定会有人鄙视。鄙视的原因无非说我是个吝啬鬼,是中国的欧也妮•葛朗台,俏皮话而已,其实人家也在表扬我们,起码费用有度;说我不爱国,不为国家经济复苏做贡献,你不出去消费,他不出去花钱,怎么拉动经济增长?
其实这话听起来也没毛病,可咱中国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不出行不得根据自己的喜好吗?还是不要强人所难的好。
郊游,可信马由缰,悠闲自得,能让人大饱眼福,还能排解出积淀在心中的浮躁,在领略美少女一般的田园绝妙风光的同,时定会让人心生无限的遐想。总之,这样的游览,一点也不少美感的获得。
这时的你会不会一拍脑门大彻大悟,怪不得古人都喜欢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过那种超凡脱俗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恬淡生活呢。这时的你是不是也想“牛衣古柳卖黄瓜,敲门试问野人家”了呢?关键是看一个人对风景的悟性,能不能从简单的风景中读出诗意,否则,远行千里,还是无所得。
初春的柳绿桃红,莺飞燕舞;仲夏的蚱蜢低吟,彩蝶嬉戏;深秋的金色麦浪,满山硕果;隆冬的皑皑白雪,满山披甲。谁能说这不是诗,不是画?谁能说它比不上高山,赛不过大海,比不上草原的美?这诗这画定会使人对生活有一个全新的感悟,随之心中的忧烦也会一扫而空。
你眼中的城市繁华、湖水潋滟、高山巍峨、海韵椰风美,享受就是;我眼里的柴门犬吠、杏旗隐隐、牧童短笛、池塘蛙鼓美,独占就是。有一句歇后语说得好:姑娘爱花,小子爱闹,这叫各有所好。
如果你携妻将子去郊游,与娇嗔的妻子漫步在广袤的田间阡陌,不时地去采撷路边不知名儿的野花,款款地放在鼻翼下深深地嗅着或浓或淡的清香,悠然自得,此时,你家庭的责任感会倍增,这样的相处可不是人多跟团出游可以获得的。
当看到天真顽皮的儿子一会大呼小叫,急急地追蜂逐蝶,一会儿又往手拿的瓶子中装几只被俘获后垂头丧气又垂死挣扎的蚂蚱。我们的心情简直是回归了童年,眼前的童事,都成了童话。一会儿又手指蓝天遥望不知谁家孩子放飞的纸鸢,你一定会为有一个聪明活泼又可爱的宝贝儿子而窃喜、自豪。当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跳跃着,追逐着,快乐,此时不会分出老幼辈分。
在娇妻稚子问柳寻花时,你也可在高大的绿树荫下,在树杆上拴个吊床,或躺或坐,手拿一本《唐诗三百首》,抑或是喜爱的名家散文,在远村传来的鸡鸣狗吠和树上啾啾的鸟唱中,细细地吟诵品读。此时读书的人,也是画中人,也是诗意的看点。
你也可躺在松软的草地上,闭上双眼,有青草的清香沁着心脾,有蛰虫的浅吟低唱和大自然的天赖之音徐徐地融入耳际,它会让人有如入仙境般的感觉。
此时的你,什么工作不顺、什么家庭琐事、什么邻里不睦、什么亲朋有隙、什么身体欠佳、什么情感所累,一切一切都将会抛到九霄云外。
玩到饭点了,肚子也饿了,找块草地铺上塑料布,拿出备好的丰盛野餐,席地而坐。如果你这个一家之主喜欢小酌,那就无拘无束,乘兴野饮吧,把酒临风,那是何等的惬意。其情其景,远胜远游,何乐可比?
记得一位诗人曾说,郊外是我们家的后花园,常常被我们漠视,那是脚步不曾到过的地方。为了诗人的这份嘱托,抹去他的哀怨,我们把目光放到郊外吧,后花园是我们的,别冷落了它。
朋友们,郊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