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山西平遥的高级灰(散文)
那一年秋意浓,即将去山西的朋友,问我哪里值得一游。脑海中乍现的,不是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锦绣太原,也不是万马奔腾、气吞山河的壶口瀑布,不是五峦巍然、佛光普照的五台山,更不是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的乔家大院,而是明风清韵、沉浑苍郁的古城平遥。
第一次见到的平遥,是浅灰中的深灰。浅灰色的是山西的天空,深灰色的是平遥的城墙。
2011年暮秋,我与三五同事同行,从上海飞抵临汾,驱车至安泽,完成任务后前往太原,假装路过平遥。
位于太原盆地西南的平遥,恰在太行、吕梁两襟中央。这里貌似平原,实则高原,正好在中国的第二阶梯,所以风物完全不同于我生活的杭嘉湖平原。苍茫的天空下,难见纵横的阡陌、葱郁的植被和婉转的河流,有的是苍黄的土地、苍劲的树木、苍白的河床。
作为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山西,雾霾所营造的浅灰色调让我们仿佛进入了难以消散的秋雾之中,极目远望,很难分清天际线与地平线。在我们眼前一点点放大的古城平遥,其实只是城墙的轮廓,一条高十二米、长六千多米的深灰色巨带。被这条巨带紧紧包围着的,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存的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也是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
远远眺望着这一道笔力雄劲的淡墨浓痕,让我想起了南方另一座古城的军事防线。浙江台州的临海,到现在还保存着一道始建于晋、扩建于隋唐的城墙。与平遥不同的是,临海古城墙依山临江,故而逶迤曲折、险峻倾崎、气势恢宏。除御敌功能外还兼有防洪作用,这成为它历尽千年历史风雨,仍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或许是视角美感的因素,或许是家乡情节的缘故,我更倾心于江南八达岭的雄健,并没有心动于这座高原上的平城,等到真正走近甚至走进,我才震撼于它的质朴与雄浑。
十二米城墙之上,是十多米高的城楼,门柱红漆斑驳,屋檐流彩黯然,更多的是历史风尘浸透的深灰,却更显气势宏伟、沉稳端方。穿越城门时,忍不住抚摸这层层叠叠的青砖,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建造这座城池用去了多少块砖,想象着这里的每一块砖都经过无数晋人的取泥、团泥、拉坯、煅烧、砌入等,又不知经历多少岁月,才造就了今天的规模。
入城所见,宽绰平展的街衢是灰的,错落有致的楼宇是灰的,古朴典雅的牌坊是灰的,张牙舞爪的石兽是灰的,甚至连难得一见的树木也是灰扑扑的,还有第一次吃到的莜面栲栳栳,仍是灰不溜秋的。
长途跋涉而来的我,心情不免染灰。
第二次见到的平遥,是深灰中的浅灰。深灰色的是山西的暮色,浅灰色的是平遥的身影。
2017年仲秋,我与十多名同学同行,从北京乘动车直达平遥站,换乘客栈的汽车,在暮色苍茫中入城。
渐次亮起的路灯将我们从深灰色的夜幕中引入古城,穿过厚重的城门,穿过寂寥的街道,穿过曲折的深巷,抵达火神庙街的民宿,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砖木结构民居,上下两层各有回廊相通,灰砖土瓦之间,是线条简洁的雕栏石砌,屋檐下则是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
我们的房间都在二楼,北方的炕式大床铺陈着南方的红色绫罗,简朴厚重与明艳轻柔浑然天成,竟让我们这一群南方人觉不出任何违和。
凭栏而立,正好与同学隔空相望,像两个比邻而居的乡人一样闲话家常。
班长在微信群里喊一声,同学们陆续走出房门,呼朋引伴、前呼后拥,奔着小酒馆而去。
两张八仙桌,挤满了十几人的欢声笑语,这其中,有平遥牛肉的厚实、碗秃的嚼头、油糕的甜糯、栲栳栳的质朴,当然还少不了刀削面的劲道、陈醋的馥郁和汾酒的浓烈。即使席终人散,哪怕早已久别,专属山西的味道仍深藏心中,愈陈愈浓。
自由行的好处,就在于漫无目的,随意穿行于平遥的寻常巷陌和人间烟火之中,走上“大清金融第一街”,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这里是必游之地,这座阔绰又不失精致的三进式穿堂楼院,早已超越了它作为晋中建筑的美学意义,而是作为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雄峙四方,仅凭它曾操纵了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就足以睥睨无数岁月。
位于平遥古城东南的文庙是无意中走到的,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主建筑大成殿是全国各地文庙中最早的,甚至比北京文庙还早248年,比曲阜孔庙早了317年。巧的是,那天正好在举行仪式,孩子们穿着汉服列队进入棂星门。棂星又叫文曲星,相传孔子就是文曲星下凡,棂星门后有两个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古时候,生员入学称为“入泮”,不论家境贫穷还是富有,都要举行入泮仪式,不知道这些孩子们举行的是不是入学仪式。
平遥县衙也是网红打卡地,但看过了城墙、日升昌和文庙之后,县衙也不是非看不可了。反倒是无名深巷、百姓院落更值得走一走看一看,那代表着平遥的现在,是真正充满生气的平遥。
行遍江南、游历塞北,看罢世间繁华,阅尽人间春色,反复忆起的平遥,虽只是黄土高原上、杲杲秋阳下,那一片深深浅浅、浓浓淡淡、苍苍茫茫的灰,也许不如险关城阙的恢宏,却绝对壮观;也许不如江南古镇的俨然,却绝对大气。
跟随您的文字,游览了平遥古城。回味了平遥古城墙的宽阔,厚重。灰色的肃穆,庄严。日升昌的摆设,县衙的刑具,文庙的古朴和沧桑。遥想山西当年的辉煌,汇通天下的霸气……回味余秋雨的散文《抱憾山西》。您的散文,却从中找到自己的诉求点,现在回想起来,想那满目的灰色,我不曾深究其意义。很佩服您的眼光独到!文笔利索。(?ò ∀ ó?)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一_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