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潍坊,木版年画色彩语言之美(散文)
一
最早见到的木版年画,是在姥姥家的灶台前。
记得那是小时候回老家,在姥姥家吃的第一顿饭。姥姥见到我,早已欢喜得不知做些什么给我吃才好。她不停地在灶台前忙碌着,又是淘米又是洗菜,更是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恨不得什么都给我做上吃了,心里才舒坦。
姥姥灶台前忙,我就跟在后面问这儿问那儿,什么都感到很新鲜,什么舀水的瓢呀,烧火的棉花柴呀,坐着烧火的玉米叶编织的坐墩……最是惹眼的就是灶台上有一张画,姥姥说叫做木版年画。我被它的色彩吸引住了,红蓝鲜明,白低剔透,不禁问着姥姥:“这画儿画的谁呀?是一幅什么画呀?”
姥姥见我如此好奇,才知道我们在东北,家里灶台旁从不贴这画的,姥姥说:“这是灶王爷,家家户户灶台旁都有呢。告诉你说吧,黛玉儿,咱们这儿呀,家家户户都画这木版年画,不信你就去看看,随便走入一家,就能看见在作画。”
我好奇极了,继续问着姥姥,才知道姥姥家这里几乎家家都会制作这样的画,每到年前,从外地会有大批的商人涌入,来订购木版年画。
灶台上的这一张,仅仅是木版年画的一种,还有很多种木版年画,我是连见也没见过的。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我才真正地走进了木版年画,了解了木版年画,那真是色彩纷呈,让你目不暇给。
光说分类吧,就让你应接不暇。按张贴部位可以分为:门神类、炕头画类、窗帘画类、中堂画类、实用年画、条屏画类等。按题材分类,有祈福迎祥年画、辟邪保安的神像、吉祥年画、风俗年画、生产劳动题材年画、小说戏出和神话传说年画、山水花卉、珍禽瑞兽年画、时事幽默、百戏娱乐的年画等等。
姥姥一说起木版年画那是开了话匣子,和我母亲、小舅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来没完没了的,我听着别提有多新奇了,心里渴望着能见到更多的木版年画,看看它到底有多少种,又是到底咋制作的,想想,心里就再也无法按耐得住了。
二
第二天一早,没有告诉姥姥,想随意进去一家人家看看,想去一探究竟。走出姥姥的胡同口,一色的石子沙路。见到村里人家的房屋都差不多,青砖灰瓦,砖砌得墙的院落,黑漆的木门,木门上都贴着两幅很新鲜的对联,古朴、有致。
胡同口东面一拐,转进一条胡同,我随意走进了一家人家,一推门,我呼喊了一声:“是舅舅妗子呀还是姥爷姥姥呀,在家吗?我可进来了呀?我是来看年画的。”因为母亲对我说:进了老姥姥家村子,不是舅舅家就是姥姥家,见了人或是进了人家,这样称呼准没错的。
我的声音刚刚落下,就听有人回复着:“谁家的外甥呀?进来吧,看年画,去西屋,西屋里有人在呢。”我说:“我叫黛玉,昨天刚回来的。”声音是从灶台上传出来的,紧接着有听说着:“哦,黛玉呀,快进来吧,听说你和你妈妈回来了。我在忙着蒸过年的饽饽嘞,黛玉呀,等我蒸出来中午你就在这儿吃吧。你自己去吧,看完了,记得过来喝茶水,刚刚沏上的茶呢。”还真是呀,这第一家就没有让我失望,真是如姥姥说的。
悄悄地,我故意放轻脚步,来到西屋门前,心里想那么漂亮的画儿,画儿里的人物,这仙女那花卉,又是珍禽又是瑞兽,又有神像又有灶王爷的,别再让我莽撞地吓着了。
此时,西屋的窗下有梅花刚刚吐艳,美丽的花朵如女儿的香腮,在晨阳下娇艳盛开,一缕缕梅香弥漫开来,整个小庭院都飘着清澈香气。
轻轻地我一推门,一幅画倚墙而立,画有一人多高,色彩鲜活,却见画上的人物,有厅堂逼真、有白鹤驻足庭院、有麋鹿树下奔跑……那真是惟妙惟肖,颇具神采。见一老爷爷模样的人,面色红润,神态矍铄,胡须飘垂,手握着画笔在轻轻勾勒着,一脸的从容与宁静。
见到我,老人家微笑着:“你是黛玉,我昨天远远的见你和你母亲回来了,不是商家催得急,我早过去看望你和你母亲了。”
我一听赶紧问好,又问该称呼老人家什么?老人家说“黛玉呀,你得叫我四姥爷。”我高兴极了,原来你就是四姥爷呀,早听妈妈说四姥爷家里的年画买得最好了。说话时,又有几位老人来到四姥爷家,论辈分我也是不是叫老爷就是叫舅舅,他们一听我是他们村谁家的外甥,都欢喜非常,再听说我对木版年画很感兴趣,更是来了兴致。
六姥爷说:“咱们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那可再就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工艺品了。最开始呀,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据说呢,在一开始就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年间就已经达到鼎盛期,不是有句话说什么来?”
四姥爷赶紧说:“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风行黄河下游一带。六哥,你想说的就这句吧?”
六姥爷说:“对呀,对呀。说来说去呀,就是咱们潍坊的年画体裁广泛。这话是一点不错的。”站在还未完成的一幅幅木版画年画前,几位老人们赞不绝口,不禁会感叹着:咱们老辈人真是想象丰富,尤其重用原色,还有呀,线条粗犷,风格纯朴。画中形象质朴、自然、又简练单纯,能够很直白地表达出了咱们庄稼人朴实、淳厚的想法与愿望来。真是太好,太好了。
真是如此呢,再细看看那画面,每一幅画,都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艳强烈。一点也不枯燥,不牵强,逼真,很走心。
一提到色彩,五舅喜得眉飞色舞:“木版年画的色彩,那真是抓住了人们对年的心理要求,色彩追求鲜明热烈,活泼、自然。在各种颜色中以火热的大红为主,用得也最多,既喜气,又不失咱们中国的本色,火红、热烈。那是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呀。”
六姥爷说:“因为大红是咱百姓年的主色。在色彩搭配上,多采用对比色,咱们民间口诀说“红配绿,一块肉;还有人说:黄配紫,不会死”。
“嘿嘿,到了咱们山东人会直接说‘红间黄,喜煞娘;红重紫,臭其屎’。”从门外进来的四姥姥,突然就来了这么一句,让屋子里的人都大笑起来。
从老人家的聊天中,我才慢慢了解到了木版年画色彩的来源。其实,这些色彩基调,都是生活经验所致。这木版年画的色彩基调是相互对比而非谐调,从而达到彼此强调的作用,使画面强烈又明快。那样的一种欢乐、祥瑞,红火、繁盛,饱满和装饰性一一地充斥在年画里,成为了最突出的特征。
说来,一般年画的颜色多用植物和矿物原料直接制成原色,很少用调和色。还有,为了使这简单的几种原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木版年画的艺人采取色彩相互交错的方式,使得整个画面鲜艳惹眼,色彩纷呈,斑驳响亮,光鲜又丰富,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这也就正是木版年画独有的色彩语言了。
三
我这时才知道四姥爷画的是家堂。我又去了几户人家,看到了其他种类的年画。也就了解了一些年画的历史,据说清代前期,年画品种增加,绘刻技术更加精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如《张仙射狗》《年年有鱼》《刘海戏金蟾》……年画的题材空前扩大,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的神像画更加齐全完备。
出了四姥爷家门,不远处一小胡同,又有一户人家。一进门就被一幅幅年画吸引,那真是目不暇给,色彩鲜艳,生动而又妙趣横生。还有许多人在各自忙碌着自己的,有雕刻模板的,有印的,有的在用笔细细绘画的。
木版年画有着独特的年画制作工艺勾,刻、印、绘、裱每一步都有其秘诀所在。精雕细刻,这刻就是木版年画的魂,以刀代笔,妙笔生花。每块木版都饱含着工匠的情感与温度,一种柔软与生命力。是任何的机器所不可替代的。
晚上,坐在姥姥家的饭桌前,我依然忘不掉木版年画,边吃着饭,就再次去问姥姥一些年画的事儿,姥姥听了,自豪着呢,不厌其烦地给我说着:“木版年画,久远了嘞。你姥爷在时就说过从明代年画开始的。起先儿,民间木版年画题材不算开阔。当初也只是,以刻印神像年画为主。有些迎合民间迷信的色彩,主要绘制《灶王》啦,《门神》啦什么的。”
姥姥没有说完,白天我见到的六姥爷已经来到了姥姥家,刚刚坐稳,就接着姥姥话题说:“要说木版年画的绘刻方面,一部分取法于宗教木刻画,如《三代宗亲》《神荼郁垒门神》,还有一部分取法于小说、戏曲、科技书籍插图,如《民子山》《男十忙》《二月二》呀。还有呀什么《打樱桃》《空城计》……”我听到这里,感觉这木版年画,一股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那真是,绘刻工丽缜密,古朴雅拙,一种绘画来泼墨的别具一格之色彩,一种用彩色抒发的语言之美。
姥姥给我夹一筷子菜说:“黛玉,别光顾着听古儿,吃菜。”又说,“年画呀,最大的好处就是喜庆,你看看那些画,什么《五路进财,发财还家》《大春牛》《榴开百子》……都是再喜庆不过的了,年上贴着,吉祥又喜气,喜煞人嘞。”
我早已听得入了迷,又听姥姥说:“要说起木版年画,三天三夜也是说不完的呢。”
是呀,木版年画,从色彩到制作,再从制作到画面,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那时小,也没记住太多,后来又一次次回来家,每次,都没有忘记去人家里看看木版年画,慢慢的对木版年画儿才有一些了解。据说,现在潍坊的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
想想,姥姥说的一点也不错,在咱们民间,咱们百姓的日子里,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而咱们潍坊人呢,当然家家户户都要贴咱们潍坊自己的年画——木版年画了。
如今,木版年画已不仅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年画的本身。它象征着幸福和美丽的,其色彩语言,正是我们百姓自己表达祈愿的一种独特语言。
问候老师!祝五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