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只留清气满乾坤(散文)
在2019年底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新冠病毒像一条巨大毒蛇缠绕世界各国;中国控制住疫情后,便向世界伸出援手。
去年,中国曾先后向日韩邻国捐赠大量测试剂盒和口罩,派专家到伊朗支援,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派出医疗专家团队赴意大利并带去了大量口罩和呼吸机等。据统计仅2020年3月至5月的两个月里,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护目镜1.15亿个,呼吸机9.67万台,检测试剂盒2.25亿人份,红外线测温仪4029万台。同时宣布了77个有关发展中国家暂停债务偿还,向50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交付医疗援助物资并派出多个医疗组。
今年已向8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疫苗援助。
最近印度第二波疫情如燎原之势蔓延,到了难以收拾地步,中国不计前嫌,举国之力施援。4月30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以来,中方已累计向印方出口呼吸机和制氧机26000余台,监护仪15000余台,医药材及药品近3800吨。
以上这些信息数据,油然令人想起几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后会见各国记者讲话结束时,引用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
元代诗画大家王冕的全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为自己画的墨梅图题咏,以喻自己与梅花风骨一样。
历代咏梅的诗词颇多,如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他的好友陈亮的“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诗,都有孤芳自赏之味。耳熟能详的当数毛泽东反陆游词意用之的《咏梅》,其中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词句,将梅花的独特品格尤为凸显出来,这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显然,诗人写梅并非仅仅赞梅,而是借花抒情,拟人寓意。
王冕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先前画作被人讥嫌,但他坚持不懈努力;后来出了名,他不媚权贵,与世无争,依旧过自己的淡泊生活。这多少有点洁身自好的傲气,句首“吾家”二字,将自己与同姓的王義之相提并论,也窥一斑。
而国家主席引用王冕的诗句,则赋予了更积极的含义,既彰显中国人民大度清节的梅花品质,更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饱经风霜,不屈挺立的坚毅意志和独有的奉献精神。
中国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曾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的牺牲可歌可泣,世人皆知。近代,中国为反法西斯斗争献出了3000多万人的生命,50年代初又死伤几十万将士于异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自己很穷困的状况下,以巨资和技术援助多个贫弱国家,从而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真可谓“清气满乾坤”。
再转头回望,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理想,到开创新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他早年的《念奴娇.昆仑》词中要把昆仑山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以求世界大同的博大浪漫主义胸怀;以及新时代的“一带一路” ,“合作共赢”思路和践行,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宽怀气度和奉献精神,其高风峻节胜比梅花。
庚子鼠年,中国遭遇一场空前疫灾,举国之力抗击。随之慷慨向世界伸出援手,难能可贵。
然而,中国人也是有自己的处事做人原则。我们的帮助,一是对在中国遭遇危难时给予帮助的国家投桃报李的回报,二是抱着病毒无国界,帮别人也是帮自己的理念,与世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地球是个大村,大村不好,一国小村难以独善其身。中国迎来百年未遇之机,也处在十分艰辛的时刻。面对的挑战和险恶,犹如风雨、飞雪,总是考验寒梅的生存一样。但梅花终究笑傲冰雪,凌寒留香。
曾经贫弱受欺的中国,迄今已英姿勃发,披荆斩棘前行。中国不在乎西方某些戴有色眼镜人的抹黑,也不畏惧某些国家的恶毒施压。正如国家主席所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确是如此,公道自在人心。
人品,国品,亦或花卉,其优劣,大多世人自有识别和评说。
202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