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文成是个“五种人”(散文)
这里所说的“文成”,不是唐代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而是如今被派到南归善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文成同志。文成公主为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文成同志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做出了特别杰出的贡献。
河南省武陟县小董乡的南归善村是个省级贫困村,村容村貌脏乱差,道路坑坑洼洼,夜里一片漆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极低。全村142户54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39人。是全县有名的穷村、乱村。
2016年8月,时任武陟县安监局行政事项服务股股长的文成受命来到南归善村担任第一书记。近五年来,他远离家庭,扎根穷村,扑下身子、投入真情,力拔穷根、带民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南归善村已经于2018年脱贫,但他决心留下来为建成小康村继续奋斗,如今的南归善村正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一.党员干部的“贴心人”
把党建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重要使命。南归善村有三十五名党员,作为第一书记的文成同志为了进一步提高村里党员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致富能力,就下决心做每个党员同志的贴心人,逐个家访,挨个谈心,先和每个党员加深印象,融洽感情,互交朋友,然后在无话不谈的友好气氛里说党建,提要求,定目标,博得了党员同志的热烈欢迎。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关孝堂原先认为“第一书记”是搞形式,通过三次谈心,真正认识到了“第一书记”是干实事,就和“第一书记”心贴心了。三十五名党员通过多次谈心交心贴心,紧紧团结在了第一书记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坚强堡垒。
文成不断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员学习日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提高党支部执政能力。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关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扶贫政策的学习,注重加强对党员致富本领的培养,帮助党员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本领。然后让党员干部到群众中进行政策宣传,坚持党员干部分包联系贫困户,让党员干部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加大教育引导力度的基础上,给党员干部压担子、派任务、定职责,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村里各项中心任务中,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村庄的和谐发展。
二.贫困农户的“家里人”
南归善村的三十一家贫困户都把第一书记文成当成了他们的家里人。他经常挨家挨户到贫困户家里走访,和他们增感情,拉家常,实地了解情况,帮助贫困群众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三十一家贫困户都和文成亲密无间,如同家人。
贫困户关全旺脑梗留下后遗症,导致半身不遂,家里失去了主要劳动力,一家七口人的日子十分困苦。文成到他家里走访时,关全旺的妻子无意中提起想给丈夫做个体检,但是家里缺钱,一直耽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文成第二天就开着私家车带着关全旺到医院,自己掏钱给他做了全身检查,感动得关全旺热泪盈眶。
孟中华家有五口人,没有门路也没有技术,自己要在家照顾三个上学的孩子,出不了远门,一家人全靠丈夫在外打工艰难度日。文成安置她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一个月能挣2千多元,改变了家里的贫困面貌。
文成书记安置贫困户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人不出村,啥也不耽搁,每月能收入一千八九。还带动村内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就业增收,帮助七个家庭在家里建立了“家庭车间”,由困难群众在家承揽纸袋折叠、穿手提带等手工业务活,加工半成品,足不出户就能在家就业。
现在,扶贫车间也从最初的村内一个扩展到了村北共两个车间,已吸纳贫困群众四十五人就业,使得村里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关英家里的日子贫困,文成在村里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关英两口子参加了食用菌种植培训班,学了技术。关英想上塑料大棚,但没有资金,又是文成出面帮助他们办理了无息贷款,种植平菇、木耳,由刚开始两个大棚发展到了四个大棚,每到收获季节,天天晚上采摘,黎明送到焦作蔬菜市场,清晨返回村里,一年收入就达到了五万多元,2018年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三.苦干实干的“踏实人”
文成进村五年来,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工作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为村民做了十件走向幸福的大事:
1.安全饮水。2018年投资35万元,新打饮水井一眼,新建水站一座,改造提升了自来水工程,全村村民吃上自来水,保证户户饮水安全达标。
2.产业扶贫。2019年投资50万元新建产业扶贫车间一座,每年收租金5万元,从2019年9月开始给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500元。2019年光伏发电到户增收项目共为31户贫困户发放分红9300元,每户分红300元。翔胜制带产业为10户贫困户分红8000元,每户分红800元。全村食用菌种植大棚已发展4座,每个棚年均增收4500元。
3.道路硬化。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村内全部道路实现硬化。路面宽度4米,并且重新规划修建了排水沟,解决了群众走路难的问题。
4.户户通电。全村照明、生产用电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5.广播电视户户通。以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技术覆盖方式,形成覆盖村、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型广播电视覆盖服务体系。目前村广播电视节目户通率达100%。
6.建文化广场。2017年建成文化活动广场、文体活动中心,满足群众市场文化需求。
7.标准化卫生室。村卫生室房屋建筑规模达100平方米,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
8.基本实现通宽带。村委会已实现光纤通达,有能力为农村家庭提供50兆以上的宽带接入。
9.以道路整修、管网配套、生态绿化、小游园建设等为内容的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先后开工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街道的墙面进行了美化粉刷,路边装上了漂亮的围栏,还装上了66盏路灯,夜晚的村庄亮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0.提升村风文明。村里建成的文化广场、文化书屋积极开展活动。同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老年协会”等组织,每年开展“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儿女、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了良好的村居环境。
四.从严治理的“认真人”
文成认真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村里的重大事项、资金使用、人事变动、工程项目等大事件都完全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进行安排部署,改变过去“村干部说了算”的坏风气。
成立了村矛盾调解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解决土地流转纠纷、经济债务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党员干部坚持每月一次打扫全村街道卫生,发动群众每周两次清扫房前屋后,同时协调乡政府解决资金,聘用两名专职保洁员,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抓产业保增收。把发展扶贫产业和村集体收入作为两项工作重点,进一步算好集体收入帐,结合村“两委”想办法、找门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更好地为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
抓环境惠民生。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项目,改造提升文化广场、幸福院等硬件设施,为全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经常性地组织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全村倡树新风正气,营造文明新风尚,形成脱贫攻坚的“正能量”。
五.勤劳能干的“庄稼人”
文成来南归善村任第一书记,他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将近五年的时间了,称得上是老资格的第一书记啦!他刚来时不到30岁,大家都称呼为小文,现在村里人都特别尊敬他,都喊他文书记。五年的农田阳光暴晒出了他的黝黑皮肤,五年的农村生活磨练出了他的勤劳作风。他对这里的环境和村民都有了很深的感情,和他们融为一体,成了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啦!
每天清晨时分,在南归善村村委会门口的小菜园里,总会看见他辛勤劳作的身影。这个原先荒草丛生的一亩三分地伴随着文成来到南归善村的日日夜夜,也见证了南归善村的巨大变化。
初来南归善这个深度贫困村,它还是一个道路泥泞,一入夜就一片漆黑的落后村庄,而村委会门口的这块一亩三分地也是杂草丛生堆满垃圾。在驻村的日日夜夜里,文成吃住在村委会,每天除了遍访贫困户、了解群众所需,工作之余就是在这个一亩三分地里伺弄这个小菜园。他想用这块一亩三分地来表明自己扎根南归善扶贫的立场和决心,同时也给贫困户们做个勤劳的榜样。
现在的一亩三分地在文成的精心呵护下,早已变成一块儿郁郁葱葱的小菜园,里面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时令蔬菜。现在的南归善村也像这个小菜园一样,在他的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夯实了基层党建,改进了干部作风,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村容村貌,发展了扶贫产业,推动了乡村振兴,让乡亲们摆脱了贫困,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拥护。文成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南归善村党支部也荣获了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文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教导,立下了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现在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践行着总书记的嘱托,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21年5月9日星期日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您永远是我敬仰的尊贵老师!学生永远以您为榜样,向您学习致敬!
欣赏正能量文墨,好文大赞,从心里喜欢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