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恒】【风恋】北山传奇(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恒】【风恋】北山传奇(散文)


作者:行云牧歌 布衣,46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39发表时间:2021-05-12 22:00:33

北山,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以渭河中下游流域的广阔地界而言,南为纵横上千公里的秦岭,人们习惯称为南山,而北面相对应大桥山南缘延绵的群山余脉,则就是被人们所称的北山。我的家乡就是散落于这北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拥有典型的渭北旱塬黄土梯田的地貌特征。
   小时候,“北山”的称谓可以说是令人无奈与伤痛的符号,也是令人迫切摆脱的符号,因为这一符号背负的是天旱少雨物产匮乏的贫瘠,是辛苦劳作却依然温饱成愁的艰难,是穿山越岭去挑水以解饮水之困的坎坷,是晴天黄土飞扬雨天泥泞出行的不便……实在是背负了太多拼命的努力与挣扎,期望获得一些突破性的改变,期望口号里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实现更多的美好。至于多美好,人们并不清楚,但起码天旱时不至于没水吃,在田里刨食没这么费劲,人们能吃饱一个满足的肚子,浑身穿的衣服也不需补了又补。
   沿着北山一带的村前行走,可以说,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人们所说的大路可能就是可以容许两个架子车错身通行的路,更多的是绕梁顺沟的羊场小道。不过说来也对,上地牵牛而耕,来往骡马驮运,拉货也就一个一米多宽的架子车,修更宽的路似乎也是多余。除了社会形态改变而带给人们拼搏奋斗的热情,几千年农耕文明依然延续着它鲜明的特征,牛还是农民最好的朋友,只不过愚公移山的精神越发彰显改天换地的坚韧与勇力。人们驭牛犁耧,锄禾而田,挥镰收割,镢头铁掀如火如荼着坡地改造农田基建的热潮,架子车的狂欢推展出整平保墒的土地。
   为了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历时三年以跨地区社会之力而兴修的桃曲坡水库竣工蓄水,引流的东干渠沿北山边缘蜿蜒而过,让更多的旱田得以滔滔之水的灌溉而变作了丰产的良田。但因地势较高的缘故,紧贴北山脚下的村子仍是未能得以渠水滋润的眷顾,我的家乡不幸就是这其中的一员。这些依然靠天吃饭的地方,常成为水田地的人们教育孩子用作震慑的工具:再不好好念书,女娃长大就把你嫁到北山去,男娃没出息将来你就到北山去拉石头!北山,俨然就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
   作为北山养育的儿子,从小我就有一种牢笼之感。不说别的,单说靠天吃饭就已是先天不足。生活用水完全依靠上天恩赐的雨水,而储存雨水的水窖却屈指可数。一遇天旱,就连吃水都成为问题,除了政府派送的消防车送水救济以外,人们还不得不深入山中六七里路外的五龙泉、月亮畔中,一肩两桶去挑水,甚或于十里路外的老泉去取水。你会看到焦灼的眼睛望天的渴望,你会看到将军山顶祈雨跪拜的香火。常常一盆水洗完一家人的脸,饭后洗刷用过的水再用来喂养猪羊,用皂角洗衣用过的水则会被倒进树坑,或浇灌后院的菜园,难得有舍弃的废水。更不要说田里的庄稼在持续数月炽热的阳光下,滴雨不沾还能有籽实饱满的机会。所以,常有四五月份因大旱长不成的庄稼,割去成为牲畜饲料的光景,然后再去种一些谷子、玉米、豆子之类的杂粮作物作为补救。这时,国家调拨的救济粮就成为家乡人以度时艰的依靠。所以,我总是渴望摆脱这旱天连荒的家乡,向往那平坦水田滋润的地方。
   水,不仅成为北山人稀缺的资源,更是时常成为邻村或本村生产队之间因为争抢发生矛盾的根源。一场大雨过后,山洪倾泻而下,冲出山谷,相邻的村子就会争相蓄洪到自家生产队的堤坝,引流灌溉自家队上的田块而发生激烈的冲突。而邻村陈家套人为解决饮水之困,好不容易多方筹措到一点资金,用塑料管从后山五六里外的五龙泉引水到山下,无奈泉水也因天旱接续不力,引发山上村子人的不满,两村社员群殴械斗以致伤骨流血,不得不让公社的领导出面调解方才平息。
   水的问题难以破解,家乡人只好依山靠山,放炮采石。放炮之后依然有搬不动的巨石,还得依靠大小铁锤、钢钎与錾子协力来破解。破解好的石头被搬上架子车,送往庄里火车站,或是县水泥厂,这可是北山人创收最重要的副业。然而崎岖坎坷的小路又是二十五里路的遥远,即使最壮实的小伙子起早贪黑,一天也就来回跑两趟。因为生产队是按份量记工,劲大不惜力的小伙子一车竟然能拉上一吨的石头。在那凭力气吃饭的年月,力气大绝对是引以为傲的资本,所以你会经常看到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在田头较劲扳手腕,在山塘比试搬石头的大小,在麦场看谁能将碌碡翻个,显示自己的能耐,而旁边看热闹起哄的呐喊声则是此起彼伏,声震四野。
   艰苦的自然条件,淬炼出家乡人不屈不挠的品格,以勤劳驮着负重的岁月,换来了一九七四年的新进展。村上添置了柴油动力的磨面机,人们告别了绕着日头慢腾腾耗费时日的磨盘。公社也新成立了农机站,链滚拖拉机开始走进了家乡的地界,推土修路,深耕翻地,让人们看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也让这北山的乡村看到得以改变的希望。因为大的地块已不需要牵牛套犁跟着日升月落的轮转,而横贯东西连向梅家坪长春公社通往曹村公社东向的公路被打通,由村前到庄里,以及雷村、底店曹村等诸多到富平的公路也纵列通行,公路两边也被栽上了白杨树。没几年,道路边已是树茂林荫,煞是一道道令人欣喜的风景植入心底。这为相对闭塞的北山一带提供了通达外部世界的便利,也让家乡人第一次切实触摸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使得抄小路就近去耀县看病采购东西的人们,更多的走向庄里,走向富平县城。
   随着一九七六年后国家政治的转向,使得社会发展的车轮似乎提速,条条通行的大路被拓宽,两年后家乡通上了期盼已久的电,夜晚明亮的灯光让煤油灯退缩到僻静的角落,让星河的童话落满小山村的幽静,照出家乡人敞亮的心坎,小屋内满是欢乐的笑声。与此同时,人们以改天换地大无畏的红旗渠精神,遇沟架桥打坝,逢丘穿梁挖洞,终于在一九七九年,历时三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兴建的,由耀县岔口打井引水的五级倒抽水工程也竣工送水,清澈的渠水涌动雪白的浪花,流淌着家乡人情不自禁的喜悦,脚步里满是轻扬的欢歌。人们不再为天旱饮水之困发愁,也期待灌溉获得田里的好收成。各村的生产队也相继配上了手扶拖拉机和粉碎机,减轻了人们拉运的劳累,碾场也用不着牛拖碌碡转圈漫长的延展,给牲畜铡草的大铡刀已放置一边,成为以备不时之需的物件。
   历史的转折总是带给人更多的期望,期望大锅饭运转模式的改变,期望老牛慢步得以纵马扬鞭的突破,带给人更多生活实实在在的变化。作为北山的家乡,五级倒水利工程的末端,生产队资金的拮据,难以兑付灌溉昂贵的水费,所以并未带给家乡人旱涝保收的期待,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至于到土地下户以后,五级倒水利工程遗憾的无疾而终,以汗水凿开的水渠被填平复耕,水利设施砌筑的石材也被一些人私自挖回自己的家。
   萎蔫禾无力,翘首待春雨,划时代的号角终于应声吹响,改革开放的浪潮拍击着大江南北,也沸腾了北山的乡村。家家户户纷纷修建起了自家储水的水窖,算是解决了用水的后顾之忧。对于划给自家的承包地精心打理之外,还将田边路边的林木砍掉,所有周遭的边边角角都圈进来种上庄稼,上山下沟开垦闲散的荒地,栽上花椒树,就为了能多打一些粮食,多一些收入,彻底告别吃穿发愁的日子。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北山一带掀起采石热潮,有能力的贷款买上小型拖拉机把石料拉给石灰窑、石渣厂、水泥厂和火车站的货运码头,没拖拉机的则给有车的供石料,或自己用架子车采石拉回到家门前,叮叮当当凿刻城市古建所用的石材和石雕。还有出门打工上建筑工地的,到城里做石料生意的,美原烧饼香满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老庙的花炮更是名满天下,而底店人却是用拖拉机,把陈炉镇的瓮盆碟碗拉到横跨陕南陕北和甘肃的广阔地界,做着換粮兑现的生意,为生活的好光景而四处奔波,可谓八仙过海,各尽其能。沉闷已久的北山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到处是忙碌的景象。不怕苦不怕累的北山人,通过顽强拼搏的努力,将曾经穷困的标签扔进了身后远去的风尘,人们的日子蒸蒸日上,家用电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农业生产步入机械化的新时代,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作业方式成为了历史。
   时光快步走进了二零零六年,国家免除了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乡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下,北山人借助惠民的春风,开始转型多样种植,大力发展经济林的新路子。花椒林、柿树林的规模不断扩大,田野里有了更多常年的绿色,人们的钱包里也有了更多源自这片土地的收入。你会看到北山人曾经为衣食而忧的愁眉已换作了灿烂的笑脸,一院院新房豁然眼前,再也不见“北山”成为曾优越感十足的平川人口中戏谑的话题。
   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急功近利常常以牺牲广泛性长远利益为代价。林木的砍伐,山石的无序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忽略,让这大桥山余脉伤痕累累,也让九峰排列被誉为九莲灯的凤凰山丘陷灯毁,连同天乳山等多处山石的开采,威胁着唐皇陵古迹的存在。而旧时富平八景“石洞书声”不远处的石人娃景观也已损毁殆尽,令人扼腕叹息。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使曾满山遍野的野鸡花栗鼠,房前屋后的喜鹊翠鸟难觅踪影,水泥厂、石渣厂与石灰窑的污染更是尘灰弥漫,不仅让人们失去了一口舒畅清净的呼吸而付出健康的代价,更使农作物深受其害而减产。川流不息的车流也使得硬化了的公路脱落不堪,坑坑洼洼,灰尘滚滚,让人闹心不已。无疑,北山人再次走到了需要突破的时刻。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恰逢其时,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概念的落地,北山面貌迎来又一次崭新的蜕变。众多污染环境的水泥厂、石渣厂、石灰窑被清理关闭,滥采乱挖的现象得以彻底整治。封山育林,大力发展适合北山自然条件的花椒柿子经济林,使得家乡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发展的路子。硬化的村巷绿树成荫,美观的道沿规整铺设,有序的路灯沿街而立,垃圾的统一回收处理,让乡村的面貌整洁一新。消失多年的鸟儿回来了,村前地头的树梢,随处可见喜鹊树枝搭筑的雀巢,山野里林间草丛中,众多的野生动物穿行其间,悠然自得。清澈的自来水也通到了北山乡村的千家万户,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天旱少雨带来用水的困扰。崭新的小轿车停满农家人的门前院落,村前的美梅公路经过升级拓宽改造而开阔通达,南向县城的公路也被整修一新,漂亮的景观树两旁植绿。开满农家人门前院落的花儿,静静地诉说着人们生活的幸福。
   如今,北山人以登高瞻远的视野,以怀川望岳的气魄,将花椒柿子产业发展为生态文明、经济火红的支柱产业,通过电子商务新业态,成为富平特产给予世界最亮丽的名片。曹村镇的柿子博物馆及农林观光游,金粟山的名胜风景,秦大将王翦及唐皇陵等众多历史古迹,更是吸引远道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历史上仅局于一域的“锦屏列翠”,沿着整个北山一线纵列碧峰翠波汹涌的优美画卷,见证着北山乡村划时代历史巨变的传奇,见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祖国复兴崛起的壮阔历程。毫无疑问,北山的今昔传奇,不过是中华大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我相信,无论都市还是乡村,从昔日沐风栉雨一路走过来的人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座铭刻艰辛的“北山”,也都巍然耸立起一座骄傲自豪的“北山”!
  

共 43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家乡北山,位于陕西渭南一个穷乡僻壤的乡村的起落与曲折变化。曾经干旱少雨,人畜用水困难,更没水灌溉庄稼,人们缺吃少穿,被许多地域条件优越的人所嘲笑和鄙夷。水是生命之源,人们为了解决水源问题,想尽了办法,为了生存,翻山越岭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政府派送水等等,但那都是本水车新,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穷则思变,依托国家政策,人们自力更生,勤奋拼搏,修建和拓宽公路,发挥地域优势,土地经营从传统农耕逐步过度为半机械化,种植花椒与柿子,发展经济,不断改变农村面貌。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形式一片大好,加上人们的勤劳和智慧,生活条件逐渐得以改善和提高。尤其近几年国家对乡村的扶贫与振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引导与倡导中,发展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支柱,北山变化更是翻天覆地!人们坚信“无论都市还是乡村,从昔日沐风栉雨一路走过来的人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座铭刻艰辛的‘北山’,也都巍然耸立起一座骄傲自豪的‘北山’!”通过对家乡前后起落曲折变化的描写,展现了农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政策支持下,由贫穷变得富欲,同时从侧面间接讴歌了党的英明领导及国家好政策,体现了党为国为民的宗旨。文章主题立意明确,构思严密,语言生动灵韵,详略得当。佳作拜读!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好作者!【编辑:碧潭飘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5-12 22:03:22
  文章内容详实,内涵丰富。感谢牧歌老师辛苦创作并赐稿支持风恋碧潭!问好夏安,笔祺文丰!
碧潭飘雪
回复1 楼        文友:行云牧歌        2021-05-13 08:56:31
  诚谢辛苦编辑,并致以衷心的祝愿!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5-12 22:05:44
  文章通过对家乡前后起落曲折变化的描写,展现了农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政策支持下,由贫穷变得富欲,同时从侧面间接讴歌了党的英明领导及国家好政策,体现了党为国为民的宗旨,增强了民族自信。只要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碧潭飘雪
回复2 楼        文友:行云牧歌        2021-05-13 09:02:34
  随共和国一路成长的人,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艰难堆砌的“北山”,也都会昂然耸起幸福自豪的新“北山”!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5-12 22:07:33
  欢迎牧歌老师继续赐稿风恋碧潭,风恋有你更精彩!编按若有不到之处,敬请海涵并提出,以便改进。祝牧歌老师脚伤早日康复!全家快乐安好!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回复3 楼        文友:行云牧歌        2021-05-13 09:04:05
  再次感谢,顺祝万事安好!
4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5-13 00:03:41
  写得很好!!
回复4 楼        文友:行云牧歌        2021-05-13 09:04:28
  多谢抬爱!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5-13 11:48:41
  佳作已申报精品。
碧潭飘雪
回复5 楼        文友:行云牧歌        2021-05-16 08:48:52
  再谢!
6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21-05-15 08:17:34
  文不错。但当征文不合适,江山这次征文要写江山人江山事。当普通文发才是。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6 楼        文友:行云牧歌        2021-05-16 08:53:09
  这要看从那个角度怎么看,作为江山网多年的作者,不是江山人吗?如果是,作为江山人的亲身经历,能否也是大时代背景下江山网故事的一部分?
7 楼        文友:伙苗        2021-05-17 08:01:56
  文章展现了北山一路走来一路蜕变,深情实意。
   祝福北山,祝福老师。
伙苗
回复7 楼        文友:行云牧歌        2021-05-18 09:25:18
  诚谢点评抬爱,远握问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