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红色聚台岗(散文)
今年五一假期,陪媳妇回太康芝麻洼刘桥村省亲。
中午吃饭时,几个亲戚不知怎地竟然提起了附近的聚台岗,说是当地正在该村建设红色旅游景点,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兴趣。说真的,太康也曾来过无数次,只知道它是农业大县、旅游小县,有名的景点屈指可数,曾参访过高贤塔、文庙,对于聚台岗的红色旅游还是第一次听说,没想到太康还是革命老区。大哥边呷了口酒边说,聚台岗不仅是当年水东地委机关所在地,还是如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老家,今年县里决定在那里搞红色旅游开发,也不知道现在建的怎么样了。那就过去看看呗,反正也不远,就在村子西北。妻侄说。于是,几个人决定饭后前去参观。
车子出了刘桥,左拐正西,过老庄、花庄然后正北。在三所楼村折往东南。眼下即将立夏,田地里的麦子正衍花,由于前段时间雨水充足,今年的小麦长势很好,一派丰收再望的景象。车子行驶在乡村道路上,车窗外郁郁葱葱,路旁的桐花、油菜花一闪而过。路上,亲戚简单给我介绍了红色水东的光荣历史与激情燃烧的岁月。
关于水东,不熟悉太康历史的估计对它比较陌生。原来,水东背后有着难以忘却的革命历史渊源,最初它以睢县、杞县、太康为中心,后来,根据革命形势需要,扩展到包括现在开封、商丘、周口三市所辖兰考、通许、尉氏、民权、宁陵、柘城、鹿邑、淮阳、西华、扶沟等14个县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区域,太康地处水东核心区域,红色文化悠远厚重。
1938年6月,国民党新师蒋在珍部奉蒋介石命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以水代兵”阻止日军。黄河水夺贾鲁河南下入淮,豫皖苏44县54000平方公里被淹,造成连年灾荒的黄泛区。改道后新黄河把豫东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将东部地区成为“水东”。同年10月,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河南抗战重心转向豫东,1938年10月11日,彭雪枫带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和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记第三支队、萧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在杜岗胜利会师。随后,三支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在豫东、皖北、苏北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睢杞太地方武装连遭重创。为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坚持抗战,1941年3月,睢杞太地委在杞县申纪村召开紧急会议,睢杞太地区改称水东地区,重建后的独立团改称新四军独立团。1941年5月,为加强水东地区抗日工作的领导,豫皖苏区委、新四军四师党委决定撤销睢杞太地委,建立水东党政军委员会。同时,正式建立中共水东地委。
聚台岗是太康县西北部一个较大的集镇,隶属高贤乡。据了解,该村历史悠久,村前有南台、村中有火星台、村后有两大黄土高凸,因其地势较高,当年黄河泛滥时未被淹没,四面环水,形成了抗战的天然屏障。1942年7月至1942年9月,中共水东地委机关、水东独立团、水东联防办事处就在此村办公,建立了军械所、被服厂、医院、豫东中学等,在此整训部队,培训干部,建立政权,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辟了水上抗日根据地。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地举全县之力在聚台岗建设红色水东文旅纪念工程,打造“红色聚台岗、英雄聚台岗、魅力聚台岗”新名片,展示革命老区新变化新成就,可以说意义深远。听了介绍,让我对水东及聚台岗有了初步了解。
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路程,聚台岗村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等车子进入村后,过了幸福渠桥,就来到了该村南台旧址中心,一同感受发生在这片沃土上的那段难忘红色革命历史。只见不远处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几台大吊车正在吊装物料,建筑工人们正冒着炎热加紧施工。该项目位于太康的母亲河涡河北侧,规划800亩地左右,包括旧址场景复原区、陈列纪念区、文化旅游区,以水东地委机关旧址复原为重点,一期工程计划在七月一日前完工。目前,水东革命历史陈列馆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南台旧址正在砌筑寨墙。造船厂旧址、豫东中学旧址已建好,均是土墙茅草屋,尽最大限度还原当年旧模样,土墙上甚至还刷有“宁做沙场鬼、勿做亡国奴”“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宣传标语。在茅草房前注视,有点穿越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七十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
在一个简易搭建的戏台上挂有拂晓剧团的牌子,原来这里是昔日的拂晓剧团旧址。提起它,让人不由得想起彭雪枫将军。拂晓剧团是彭雪枫“三件宝”(拂晓剧团、《拂晓报》和骑兵团)之一,当年演出的抗日剧目,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也为加强和深化抗战宣传,巩固党的思想阵地,坚定人民抗战意志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惜的是,彭雪枫将军牺牲在胜利前的拂晓。1944年8月,彭雪枫率领部队收复豫皖苏根据地。9月11日,彭雪枫亲率3个团攻打河南夏邑八里庄。就在我军取得节节胜利时,在前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斯人已去,风范依旧。睹物思人,令人敬仰。我们坚信,彭雪枫将军的历史功勋不会泯灭,光辉灿烂的精神将永存人间!
在简陋的豫东中学旧址校门前,我满怀虔诚地留了个影。徜徉在聚台岗,看到每个旧址院落里,都栽有新移植的大树。地面没有硬化,路上尘土飞扬。陈列馆西侧还规划有长征路红色研学综合基地,让人们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以呈现两个一百年建设目标的中国梦、强军梦。看到眼前的旧址,思绪又一次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的日子。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水东连续四任党的主要负责同志沈东平、马庆华、韩达生、唐克威血洒疆场,平均年龄仅仅30岁。水东孤悬敌后,红旗不倒,发挥了联系华中、华北两大根据地,钳制陇海、平汉两大铁路干线,巩固发展豫东敌后战场的重大作用。同时,孕育形成了“顾全大局、不怕牺牲、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水东精神,走出了张震、萧望东、张国华、孔石泉、王其梅等100多为开国将军和河南省委原书记吴芝圃、教育部原党组书记张承先等80多位省部级领导。受当时革命斗争环境影响,聚台岗村有近200人参加革命,为革命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从聚台岗走出来的知名企业家、“豫商第一人”许家印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下,不忘桑梓,相继在家乡太康投资兴建了恒大扶贫基地、家印学校、家印医院等项目,一时传为佳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战争与和平、建设与改革、挫折与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再出发。相信,今日的红色聚台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发扬水东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太康大地上,谱写新的时代华章。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红色聚台岗,奋进铸辉煌!
202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