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活着的意义(杂谈)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个沉重的话题,我觉得很难回答,我又觉得我能回答。
人生很短。我们一生总在选择,只有死不可避免。
你是愿意做一个陪伴快乐和成长的幼儿园阿姨呢,还是做一个守护痛苦和垂死的医生?我们没有选择,我们一生就是这样,前后以这两种角色旁观着我们自己。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印度诗人泰戈尔如是说,那是诗的浪漫。活着舒坦,死得不那么难看,是我的愿望。并不忌讳谈死。没办法,我在老去。因为死的永恒,才有生之紧迫。活着,我们得做点什么。也就是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就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活着?
我读过余华的小说《活着》,余华写活着的不易和苦难,写生命的顽强和苟且,他写得很好。余华的小说《活着》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大家都很赞赏。这是“存在"的话语,同理,存在之外并无意义。我们总得给自己活着的一个理由吧。
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每个人都在给自己的存在一个合理的理由。在心理学上讲这叫自我认可的心理补偿。
我家的狗狗“布丁”从来不思考狗生的意义,它不会为此而绞尽脑汁睡不着觉。我不同,我要追问人生的意义,因为我是人。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法国作家帕斯卡说的。
“我本想这个冬日就去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网间有一朋友读了太宰治的这段话,说:年少的时候曾经觉得太宰治太悲观,这种话说的挺无聊的。后来,发现这并不无聊,确实会是活下去的理由。
他说:
学校门口有一路的樱花,延伸到环湖跑道,曾经都是急匆匆的走过去,没有仔细看的机会,现在想到太宰治就想到了樱花,还是想活到明年春天,虽然在中国这个城市的樱花还算出名,但我还没有好好的看过呢。
给自己找点无聊的理由,比如想明年夏天就着恶毒的太阳吃冰镇的西瓜,一勺一勺舀着吃。比如春天的藕水分多,而且脆,炒来吃比较好。荣格文集还有好多本书没有翻译过来,可以等一等。室友之前找我讨论过他什么时候订婚的事,还是想看一下朋友们结婚的样子,还要我去选良辰吉日出份子钱呢,还是多活一阵子吧……
比如,我在一卤鹅店前见过的商家的广告:吃潮汕卤鹅,享品质生活。我还没有吃过,所以我得活着……
太宰治还是自杀了。他在他的《人间失格》里说,瞬间不足以成为生命的喜悦,我只相信死亡那一瞬间的纯粹。他,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的河自杀,死时39岁。他,留下了一部小说《人间失格》,有人说读之反胃。孤独,抑郁,颓废,太宰治觉得自己很“垃圾”。他说“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他说:“生而为人,对不起。”
托尔斯泰在五十岁的时候走向了自杀的边缘,当时他不断的逼问自己:为什么要管理财产?为什么要教育儿子?这有什么用?我现在在萨马拉省有六千亩地,还有三百匹马,那又怎么样呢?“好吧,就算我能够在名气上超越果戈里、普希金、莎士比亚、莫里哀,超越世界上所有作家,那又怎么样呢?我不能找到一个答案。我急切地需要回答这类问题,否则我就无法生活。可是没有答案。”后来,他离家出走,自我放逐,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早晨,孤零零的,托尔斯泰冻死在了一个小火车站。
存在的理由没有了,他活不下去了。我非常能理解这种“想要一个活着的理由”的感受,这种对理由的“欲望”实际上来自于“无意义感”。
木心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其实,这些都不是“意义”,而是“理由”,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给自己的一个理由,是一个避免“活着”尴尬狼狈的理由。其实,这样的理由本身就很尴尬很狼狈。
“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天,这句话敲开了“活着的意义”这扇大门。知道蚂蚁吗?蚂蚁群中有一种工蚁,它们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勤勤恳恳,奔走无息……甚至牺牲。从根本上说,存在的价值才是活着的意义,在此面前,一切自己给自己的那些活着的“理由”,都是微不足道的。
人是社会的存在,承前启后,你是一个“扣”;网罗经纬,你是一个“結”。鲁迅先生在《我们如何做父亲》一文中说: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美好的生命的极致是,做民族的脊梁,做文明的先驱,做铺路的基石。燃烧自己,给子孙留一片光明,让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再难走,让他们的前途不再黑暗。或,做个工蚁。前有方志敏夏明翰,后有焦裕禄孔繁森。虽生命短暂,他们却活在历史的长河里。《易传》有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这是族群存在对个体的要求,或者说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和生命之价值,古之贤人一生追求和实践着“元、亨、利、贞,君子四德”。无论是小我、大我还是小家、大家。
不是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教诲吗?不是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吗?不是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赴戍登程的口占吗?
为什么?不为什么,只因为他们为大众的现在和明天而活着。活着,得做点什么。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么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困难。年轻的保尔•柯察金经历了战争、负伤、西伯利亚修铁路、伤寒、失恋、失明……暴雨、泥泞、大雪、冻土,缺吃少穿,露天住宿……“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话。
好久没人再提起这句话了。我很欣赏这句话,这是对人生意义最好的诠释。
2021。05。17。浐灞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