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父与子 (微小说)
也许是触景生情,很突然的,斜倚在养老院床上的他,想起了去世七年的父亲,想起了父子间的桩桩件件。
父亲与他构建亲子关系的那一年,是七十一年前的大冬天。
还在懵懂初开时,他就知道自己是唐家的娇子,假如把对他的宠爱排个序,家主奶奶是一号,爷爷和爸妈爱得含蓄,毕竟,他还有一个妹妹。当然,因为父母亲都是工薪阶层,加上父亲是当地大干部,拿的工资高,他们家的小日子不错。
身份上的优势,势必带来心理上的傲骄。
变化是在六十年代后期产生的。几乎一夜间,他们家风云突变,母亲投了河,父亲进了牛棚。从天堂跌落地面的落差太巨大,追根溯源,年方十五的他恨上了父亲,他牛犊般昂首与父亲划清了界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唐红兵。
现在回首那青涩岁月里的荒唐事,有几分不可思议,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他命运的一步步改变,父子间的背离越来越大。
很快,初中毕业的他去了农村,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知青,数年后,三十岁的他娶了农民的女儿,生了子,成了他儿子的父亲。值得一提的是,他这位新晋的父亲,并没有因此舒解对父亲的恨意。
几年后,冤案平反,父亲又成了意气风发的人。这期间,父亲没有对他曾经的叛逆做过任何评说,但他知道,父亲是有心结的。远的不说,就看自己,现在一家大小都在扒拉土坷垃谋生活,父亲明明可以伸一把手,拉他一把,却做了壁上观,还一本正经地说,自己不能开这个先例。
浓重的恨,让他对父亲做到了三不——不见、不叫、不理,却没想父亲在退休前几年还是让他以顶替工的身份离开了农村。为此,妹妹在他面前说了父亲好多好话,他都嗤之以鼻。
慢慢的,他的老婆儿子也走出了农村,他和父亲的关系似乎也有了冰释前嫌的契机。父亲老了,老了的父亲在临近九十岁时住进了他的家,把工资卡交到了他手上。
表面看,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只有他自己知道,对父亲的心,依然冷硬如铁。在这个以他为轴心的家里,父亲只不过是一件会呼吸的老家具罢了。
那一次,父亲在楼道里摔了跤,大声呻吟之时,他龟缩在沙发上纹丝未动,直到他老婆喊他,说好歹把人弄到床上去。力大如牛的他,带着满脸的不耐,双手拖起父亲如同拖着一只垂暮老狗,三步并作两步,“啪”地一声,把父亲扔到床上,甚至顾不得看一眼,回头又去看他的电视了。
后来,他老婆打电话喊来了妹妹。那一次,妹妹一边替父亲换下尿湿的衣裤,一边哭着冲到他身边,一把揪起他的衣领,让他站到了父亲的床前。妹妹骂他,唐红兵,你记住,人在做,天在看!父亲在的一天,我做你一天的妹妹,要是以后……我不会再认你这个哥哥,你冷血!你无情!
老实说,他并没有因妹妹的发飙而心生愧意,在他的心里,父亲老家具的身份任何时候都不会变。
一年后,父亲决定走了,他要去养老院。在妹妹即将以姥姥的身份飞赴上海带外孙的前夜。美中不足的是,父亲的工资卡得交出来。
长腿的老家具走了,他与父亲又恢复到了陌路。父亲住进养老院的两年里,曾经打过他电话。一连多次,每次他都按下了拒接。再后来,父亲不再做徒劳的努力。
父亲又摔跤了!养老院直接把电话打到了上海,他浑然不知,也不想知道,直到父亲脑出血过世。
他捧骨灰盒的待遇是因他告诉别人,“我的父亲过世了”这句话,被妹妹无意中听到了。妹妹说,记不清多少年你没有叫过父亲了,今天你叫了,虽然是以陈述句的语式,我想,起码在你的心里还是认可了他是你的父亲,作为父亲的儿子,这个骨灰盒由你捧。
似乎是为了印证妹妹曾经的那些话,父亲过世后,他蓦然发现,如今日渐衰老的他,正在复制着父亲的一切,他脸上的表情,甚至每一道皱褶都像极了父亲,他的步履不再刚健,他的忘性越来越大,他的血压、血脂、血糖都高,药,成了他每天必吃的凉拌。尤其叫他万念俱灰的是,一年前,老伴突然故去后,两个儿子都拒绝了他想与之同住的要求,无奈之下,孤寂的他只能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养老院。
不知道是不是老了就变得多愁善感了,他突然觉得对父亲,他这个儿子啊,原是愧疚深重的。只是善感也罢,懊悔也罢,天堂里的父亲终是听不到了,别说父亲,就连妹妹,都七年未见他这个哥哥了。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恍然顿悟,所谓的父亲,就是当你混沌初开时,他可以无拘无束地爱你;当你青涩迷茫时,他可以把委屈藏进心里,一如既往地爱你;当你有了自己的主见思考时,他可以把爱熬成一瓶醋,虽然酸得厉害,却还是难丢喜爱;当你能够雄视四方,傲走江湖的时候,他可以抬起仰视的眼光,带着卑微偷偷注视着你。而作为儿子,只不过比父亲多了一份青春和任性罢了,其实,无论是父还是子,哪一个的人生没有这些呢?说到底,父与子,除了血脉的相承,也是一种因果的循环啊!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