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卧薪斋闲读《三国演义》笔记(1)(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卧薪斋闲读《三国演义》笔记(1)(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32.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1发表时间:2021-05-20 13:34:4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代英雄多矣,大英雄有雕像有专门馆室纪念,一般英雄立高大纪念碑纪念,可是谁能说得出记得住那碑上的英雄名号,还有那些千千万万的小英雄无名英雄谁又还在纪念呢?看来那“成败”也就在“是非”之间了。历史的潮水总是在淘洗着眼前的一切,兴也罢,亡也罢,看穿了都是一个新陈代谢。活着的人啊,应当学那青山一样,静静地看着吧!因为那大浪江水总是湮灭不了青山的。青山才是大小英雄所有英雄的长居之处。因此我爱青山,一生奋斗也乐得老死青山。读《三国演义》要把自己联系起来,把自己摆进去,看看你在这个三国中算个什么角色,这样读才能真正的读出味道来。不然你就是跟着罗贯中瞎看热闹。
   新陈代谢就是新生必定代替陈旧。新生事物开始弱小但是他有生命力,终要长大。陈旧事物已经长大到极点,只能走向枯朽死亡,这也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抗拒。所以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是天下大势。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桓帝崩,灵帝即位,宦官曹节等弄权大将军窦武、太傅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曹节乘机勾结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等十人号为“十常侍”,朋比为奸。由此三国故事看出:历史上许多分裂灭国之事,都是从皇帝的身边人产生出来的。这其中有很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其一在于皇帝亲信宦官,宦官在朝夺权,形成了很强的势力;其二窦武、何进以皇亲贵戚而被任用为大将军,实际上是无才无德,属于无用之辈,难于承担挽救汉朝的衰败;其三消灭宦官势力,当除恶为首,然而何进却调用守关大将,给董卓进京机会,从而铸成了汉王天下的彻底灭亡。故乱汉朝天下者不在董卓,而在于何进。
   赵忠、张让等十常侍作奸犯科,贪得无厌,常常向将士们索贿,不从者皆免官降职。皇甫嵩、朱俊等功臣都遭受其难被免职。身无寸功的十常侍却皆被封为列侯,这样一来,还有谁愿意为汉帝出力呢?刘陶,陈耽冒死谏帝,可见其诚可嘉。十常侍犯上作乱、大汉天下危危可岌,然后汉灵帝还包庇奸臣,斥责忠良这样的昏君,没有不失天下的。
   何进眼睛是明亮的,看出奸贼的危害,可惜在消灭铲除“十常侍”上行动不果断,优柔寡断自己终遭杀害。何进死了不说,而且使国家政权也消亡了。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处理大事时应当机立断,不可优柔寡断,谋而不断乃取祸之道;在铲除朝中乱党时,应当斩尽杀绝,元恶欲尽诛之。
   曹操早就断定,“乱天下者,必进也”。何进密而有泄事,必败无疑,更何况他去召外兵董卓来。卢植弃官而去,因为他知道董卓进京入朝,必生祸患。他要免遭祸乱求得自保。何进召外兵来剿灭除宦官,宦官人人处于危境,自然团结起来,齐心合力争取先杀掉何进,何进不死才怪。果然,董卓进京掌权后推行的高压残暴统治。“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本想自立威望,实际上也就暴露了自己的篡逆之心。反反复复,你争我夺,尔虞我诈,汉朝不垮就是怪事!“败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宦官无能,自相残杀,朝廷大乱。官逼民反也是导致汉朝灭亡的一条原因。秦朝苛政,故有陈胜吴广起义。汉末政衰。民不聊生,故有张角黄巾起义。巨鹿郡有弟兄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这里含有“三人成事”的暗示。凡是大举动必有三人合力。张角如此。刘备也是如此。看三国当要看出这一点来,孤掌总是难鸣。
   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这里一段只是作者的虚幻之笔,假托神人来点化张角心智。真实的含义是举大事者必须首先多读好书,养成富有谋略,借“天”行事,以此获得民心。陈胜假托“鱼腹中书”。梁山泊宋江也假借“替天行道”,太平军洪秀全自称“天父,天王”都是要借“天”来迷惑感化人。所以张角得书,宵夜攻读,自称“天公将军”然后举行起义。
   导致国家不安定的还有天灾。中平元年正月,疫气流行,张角便利用此机会,自称“大贤良师”带着能书符念咒的徒弟数百余人,云游四方,散施符水,皆假托为人治病。于是张角有形成势力。立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分封将帅,发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讹言“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以此为民心大顺,便约期举行起义。四方百姓皆头裹黄巾从张角造反,打得官军望风而靡。国乱者,天灾人祸同行也。
   谋大事者开始并不重视读书,张角如此,刘邦项羽亦如此。“坑灰为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早年还是地痞一类的人物,李自成朱元璋开初都不过是牧羊放牛人。可见成大事开先并不要好大学问,只要善于在社会上“混”就成。你看三国演义里镇压黄巾起义的刘备。刘备开先居涿县“不甚好读书;只是性宽和,不爱说话寡,喜怒不形于色;但是“不爱说话”的人就暗藏计谋,素有大志,刘备就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处处得个好人缘。可见人在江湖中行走,“会混”才是大学问,“会混”起码抵得上一个研究生文凭。
   其实“会混”也不见得就能成事。因为还得靠爹妈给的那张长相,长相也是人生发迹的风水之一,你看那代君王不是其貌不凡。老百姓就常说:“某某天生就是做官的像”。你看那个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耳朵大,手长,面白。唇红,是个美男子。老百姓都知道耳朵大的人福气大,手长的人善于捞取权利和财物,面白人看着顺眼,唇红逗美人喜欢。刘备几乎占全,那有不发迹的。他不仅有甘縻二夫人,最后还有嫩女孙尚香。刘备就是有福,打仗有五虎将,谋划有诸葛亮,自己每天喝点小酒,抱抱夫人就好。
   为何许多人长相好不能成功,有的长相还很难看的,比如曹操就长得“细眼长髯”不好看,但是他就靠祖上的势力成功了。刘备也是如此,刘备长相好只是一个条件,他成功也是沾了皇亲国戚的味儿。刘备“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所以刘备尽管“幼孤,家贫,以贩屦织席为业。”但是沾有皇帝血脉,那个招牌还是很顶用的,起码可以镇住一些百姓,因此那些豪杰一听到刘玄德是皇亲,都来恭维捧颂,以便沾点味儿!
   刘备居家时很孝敬母亲,这一点是他的美德。还有他家的风水好。“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桑树”就是“尚书”象征发达。加上刘备当桑树为车盖,被叔叔看出来,“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凡是大人物,少年就不同凡响,刘邦见秦始皇也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陈胜也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类的大话。刘备一家靠叔父“常资给之”才活下来,加上从年十五岁起,母亲就叫他跟着郑玄、卢植,公孙瓒等一起混,成为好友,倒也学得一些知识。
   其实刘备为人还是很有城府的。起码他喜怒不形于色。把真实的内心深深隐藏起来不表现。刘备在他坎坷不平的生活中经历长期磨练,这一点学得特好。他寄身于曹营,如果喜怒形于色、就可能惨遭杀头。但是他巧于掩饰,反而处处平安。煮酒论英雄,巧借惊雷来掩饰内心,就是最好说明。不会这一点,刘备早死了。
   《三国演义》中不少“借”,诸如“孔明借箭”之类。其实还是刘备最先会“借”。刘备起事,靠他卖草鞋几个钱行吗?他无张飞的资财,他一辈子都难。毕竟有资财者才能易举大事。桃园三结义,成为千古美谈,其要则是以义、信、诚为结。有关公的勇武,张飞的钱财,那结义就完美。反之看今人之“结义”,乃口惠而实不重。故有“朝结义,暮反目”的结果。有酒有肉皆兄弟,一朝无酒就拉稀!
   汉朝灭亡还有个大将的胸怀问题。卢植战功显著,而且自身危险的时刻,还指派刘备去救皇莆将军,可见卢植胸怀大度,刘备去救了,看的出他有很强的大局意识。而卢植刘备这样的将军不仅得不到奖赏,反而因拒绝黄门官的索贿而被囚禁,故此一点,汉朝没有不灭亡的道理。刘备奋力救董卓,董卓却以刘备卑微,而不为礼,乃董卓自取祸端。所以人情势利自古犹今,谁识英雄是自身。
   刘备自幼志向远大无可非议。毛宗岗而评说:“刘备自幼便大,曹操自幼便奸。”其实曹操自幼也不见得就奸,那是罗贯中、毛宗岗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将曹操划入奸臣。其实许劭在评价曹操时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充分肯定了曹操匡世济国的雄才大略。这是许劭的封建名分思想所决定的。
   在汉朝灭亡之后的乱世之中。曹操就真的成了乱世奸雄吗?因而此说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曹操创立了三国之一的魏国,就成了奸雄!那么李世民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王朝,能说是李世民为奸雄吗?天下者非一家之天下,朝代的兴盛衰亡不可逆转,岂能有以夺取天下胜利者尽斥为奸雄之道理?不管怎样评说,历史总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因为新的必然取代陈旧,新生必然战胜腐朽!
  

共 37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最有现实意义的小说,因为那里的谋略对战争,商业,还有政治,都有影响力。善用之,如鱼得水,反之,一败涂地。黄老师的感悟自成一派,我认为能够自圆其说就是好文章。人物分析到位,引用也恰如其分,总结观点有理有据。推荐欣赏!【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1-05-20 13:47:13
  成王败寇,汉朝皇帝为宦官所误,以至于成了傀儡,终导致汉朝灭亡。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前进的。这篇文章分析了几个关键人物,十常侍、何进、曹操、张角、刘备、卢植、董卓,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作用。精彩分享点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0 14:11:48
  谢远近老师辛苦编按!三国演义应如此读才有味!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5-20 14:17:21
  老师满腹尽学问,剖析得恰如其分,我是学都学不来!只有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0 14:35:55
  我还不是学习的!谢谢鼓励!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0 14:36:34
  。读《三国演义》要把自己联系起来,把自己摆进去,看看你在这个三国中算个什么角色,这样读才能真正的读出味道来。不然你就是跟着罗贯中瞎看热闹。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1-05-20 17:05:06
  层层剖析,带领我们别样读《三国》,好文,点赞!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0 17:37:08
  谢谢鼓励!我们一起读!
6 楼        文友:刘明国        2021-05-20 19:32:14
  我们共品《三国》,熟悉感悟那六十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的历史是别有一翻感受触动的一为此,我被身旁一个痴迷三国的老人,花十四个寒暑重走三国古战场,翻读所有有关三国的书籍,重构重写出的一部新三国所深深感动,为他写了一篇万字以上的报告文学。我再作修政润色后,待适当时机发来请各位赐教!
回复6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1 08:23:58
  谢谢鼓励!我们等着看先生好文!
7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1-05-20 21:31:07
  一部现实主义的三国史,站在文评的鉴赏角度来看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最成功的一面就是将三国之间的关系人物立场处理。尤其是人物塑造性,可塑性强。看了此篇感悟,黄老真正的处理方式上就是将自己置身于三国之中,从中得到了一定的启示,找寻到了三国人物立场,这是非常成功的一面。这也正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得到了能够具备阅读欣赏能力者的解读。因此上来说,黄老先生倒是从中得到了悟,因此上做出论据阐释感悟。值得阅读欣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会员,现代00后新生代诗人,自由撰稿人。
回复7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1 08:24:55
  谢谢支持!我就是学习不放松,其实我什么都做不好!也写不到位。
8 楼        文友:鲁芒        2021-05-21 19:46:42
  万字雄文,深沉的历史感,难得的好文,受教了!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8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2 09:19:52
  谢谢先生不断支持!辛苦支持!
9 楼        文友:岭后人        2021-05-21 20:17:11
  世人好歪批三国,阁下却正批。且不是独批三国,是在批历史,批社会,批英雄人生。
回复9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2 09:20:51
  好简介!谢谢支持!三国要带着思想去读!
回复9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2 09:21:37
  好见解!谢谢真情支持!三国要带着思想去读!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