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追忆母亲(散文)
母亲节到了,不由得想起安详辞世的母亲。在我脑海,母亲音容宛在,仿佛还活得好好的。母亲和父亲一样,生前虽目不识丁,但她身上彰显的诸多可贵品质,却叫我终生难忘。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时常穿一件灰蓝色的开襟衣衫,脏了洗一洗,烂了补一补,总是舍不得换。记得有一年,我花了80元为她在冬至会上买了件棉衣。她爱不释手,可是当得知真实价格时,却立马变了脸,还骂我是败家子。
四姐得知后,就当面替我鸣不平:“你儿子好不容易参加工作挣了钱,想尽点孝心,你非但不表扬,还严厉斥责他,早知如此,就不该给你买。”
母亲顿感失言,就又话锋一转说:“俺儿孝顺我知道,只是太贵了,有点舍不得。咱房也没盖,你弟媳妇也没娶,往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得省着点。”
“省着花钱”就成了母亲以俭养德的道理。她也总是将儿女给她买的衣服藏起来,平时从未穿过新衣服,新衣服也只在走亲戚时,才偶尔穿一下;她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这对我们的成长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母亲共生养了六个孩子,两男四女。每个孩子,她都视作珍宝。由于我最小,她倍加宠爱。记得小时候,我患有尿床的毛病,半夜三更经常不由自主地将褥子尿得湿漉漉一片,惹得父亲大为恼火。每当这时,母亲总是护着我说:“娃小知不道啥,尿床由不得他,说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发那么大火。”
又有一回,我梦见自己上厕所,结果就放心地用力一努,没想到臭气熏醒了父亲,他叫我翻起身,结果竟发现我将一泡屎屙在了炕上,气得父亲怒目圆睁,破口大骂,正当父亲欲要动手时,又是母亲挺身而出,予以阻拦说:“娃还小知不道啥,咋经得起你的巴掌?骂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和碎娃一般较量。”
自此以后,“娃小不知道啥”“没必要和碎娃一般较量”的理由,就成了母亲让顽劣的我免于遭打的保护伞。
正因如此,我与母亲形影不离,经常是她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俨然活脱脱一个跟屁虫。或许是被母亲“宠坏”了的缘故,我的脾气不小,遇事冲动,不懂得忍让,经常惹是生非。
有一次,与家人吵架,一气之下,竟将院落里的一棵小树用砍刀砍掉了,瞬间传得四邻皆知,都成了当时的笑柄,母亲依旧耐心地讲道理。又有一次,与二姐发生口角,我就拿大人出气,在二姐面前连连大喊父亲的乳名。父亲听见了,就地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怒气冲冲地朝我追打,我吓得像兔子一样飞跑,母亲得知,也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严厉批评一顿而已。因为她始终认为,碎娃调皮捣蛋,这是天性,只要将关于利害的道理讲清即可,没必要跟小家伙一般见识,动手动脚。还有一回,我不服她的管教,竟然一怒之下将贴在门口东墙上的土地堂神像给撕成了碎片。说来也怪,不到一根烟的工夫,我就备感头重脚轻,浑身乏力,眩晕迷糊。那日是农历十五,雨过天晴,道路泥泞,母亲刚将午饭做好,也顾不得吃,就脚穿一双浅腰泥鞋背上我,步履艰难地行走在去村卫生所的“水泥”路上,又迎面巧遇一位邻家老奶奶,母亲说她做午饭时,我还活蹦乱跳的,自从我置气手撕了土地爷像之后,就变成了无精打采的样子。
老奶奶听后,就断定说这可能是怪处,得禳治一番。母亲对此套路很熟悉。为此,她就将我背回放在炕上,盖好被子,自觉取来一个瓷碗,倒上水,连同一双筷子交给老奶奶。老奶奶将水碗放在炕边,嘴里念念有词,还连续用筷子蘸水在我的头上和身上旋转,并试探着一一询问近邻业已过世的阴间人,筷子均没有立住,又询问了我尚未出生就病逝的爷爷,筷子还是没有立住,最后对土地神说:“娃小不懂事,若是冲撞了你,你就立住,主家会给你送些吃的喝的,你是神嫑和迎娃一般见识,让迎娃尽快恢复健康。”
没想到,话语刚落,那双木质筷子竟霎时端直直并立在了水碗中央。母亲按照老奶奶的吩咐在那个瓷碗里倒上开水,撒了点盐,掰些馍块,交给老奶奶。老奶奶端上瓷碗,边走边向土地神嘱咐,并将碗里的开水泡馍冲正门马路上一泼。然后,将碗倒扣在后门僻静处,筷子则放在碗底上面,说,过一会就会好的。说来也怪,大约不到一个时辰,我未吃一丸药就顿感神清气爽,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母亲对着土地堂又是作揖又是磕头,自此之后,对各路神明更加至诚更加敬畏了。据说,每月初一和十五,是家神降临的日子,每到这两日,母亲准会雷打不动地给各位宅神敬香点蜡、焚黄表、烧往生或万贯,一边烧,一边还不忘向诸神叮咛一番,大都是保佑全家平安康健,保佑我和哥哥好好学习,考上状元郎之类的话。祈祷完毕,就逐一三叩首。
尽管母亲心诚无比,然而神灵似乎并未显灵,还让我闯了祸。
最让母亲难堪的一次,是我六七岁时不小心将斜对门一女孩砸伤了。记得当时我正和几个小朋友玩耍,不成想,却与其中一个发生了口角,对方就随手捡起地上一块土坷垃向我砸来,我躲闪而过,也顺手捡起地上一块瓦片向其回击。出乎意料的是,对方本能一闪,却不偏不倚将其背后的一个名叫娟娟的女玩伴砸中了,只见她捂着额头,哇哇大哭。哭声惊动了其家人,她的奶奶带着她寻到了我家。当时,母亲一见娟娟滴血的额头,就立马一边和颜悦色地给人家奶奶赔礼道歉,一边不由分说地带着娟娟去村子卫生所去医治。医生说,只是擦破点皮,并无大碍,涂点药水,过几天就会好的。待医生给娟娟敷了药,包扎完伤口,母亲还特意买了礼品去其家里看望,娟娟的爷爷奶奶格外通情达理,说他们早已原谅了我的冒失。
没想到,母亲刚回家,娟娟的妈妈却从外面办事回来了,她看到娟娟的样子,就站在我家马路口,指指戳戳,污言秽语,乱骂一通。还说,一旦她女儿有个三长两短,就是将我倒赔给她,她都看不上眼。我吓得躲在紧邻家前院一棵树背后,大步不敢迈,大气不敢出,浑身哆嗦,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无言以对、挨骂受辱而又无可奈何。我之前的张狂和蛮横,在理亏面前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万幸的是,娟娟果真没事,只是额眉处依稀留下了半公分月牙状的疤痕。从此,我就再也没和娟娟一起玩耍过。母亲依然没有动手揍我,还是心平气和地给我讲“遇事要忍让,千万不可动手”的道理,更没有告诉奔忙在外、老实巴交、脾气暴冷而又寡言少语的父亲。她一人承担了这一切羞辱和苦楚。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此事,大大地改变了我的性格。我曾暗自发誓,绝不能再生事端而让母亲难堪。由此,我改邪归正,宁可被别人欺负,也从不轻易动手,再也没给母亲添过乱、惹过事,一下子似乎长大了许多,变乖了许多。
然而,让母亲绞尽脑汁的却是我的念书。八岁那年,我到了上学的年纪,听说要先通过小学老师的预考才能报名。为此,母亲在家专门对我进行了培训,她手把手反复教我扳着指头数数,从一数到十,又教会我简单地加减法,还教会我分辨东南西北……由于当时我对念书没有概念,也不知念书是干啥,秋季新生入学报名时,就被母亲稀里糊涂地拽到了神灵寺小学,居然还顺利通过了预考。
只是万万没想到,开学第一天上午,我因忘买作业本和笔,也未抢到土台座位,只是静默干站一旁,不知所措,进而被年过半百的周老师严厉斥责了一顿而备感委屈,顿觉上学是件恐怖的事!
母亲急上心头,天天给我讲不读书好比睁眼瞎的道理,可是不论她和家人如何煞费苦心地规劝,我就是泪眼婆娑地哭着喊着不肯去,就这样白白耽搁了一年。次年新生入学时,她又劝我说:“你也歇了一年了,你看周围和你从小玩到大的那些同龄朋友,甚至比你还小一两岁的那些朋友都上了学,留你一个人在家,谁和你玩呢?还是学校好,不仅能学知识,还能与小伙伴在一起,那是多好的事呀。你看你哥,书念得多好,奖状都贴满了烧炕墙,从没让我操过心,你再不努力,将来你哥考上了学吃轻省饭,你只能拉架子车在地里刨食吃……”
我才不愿意一辈子拉架子车在地里刨食吃呢!母亲的话一下子戳到了我的心坎里,于是,我就跟着她顺利报了名。幸运的是,这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女班主任王礼贤老师。在她关心下,我竟爱上了学习,不仅越来越用功,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就连小学毕业升学考试,居然还意外获得了全镇第一的好成绩。这让母亲倍感光荣。一次陪她在南岸子地点播玉米种子时,突然大喇叭响起,宣传的是凡接到初一录取通知书的新生在西岩坊中学进行为期18天的英语补习。我听后,就对母亲提出了想补习英语的意愿。她二话没说,立即给了我学费,让我去报名。看着父母起早贪黑挣钱那么辛苦,我只能默默用功,力争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当我补习期满,将满分100分的英语答卷拿回家时,她笑得灿若花开,无比幸福。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学习的信念。
上了初中,一次开家长会,母亲见光荣榜上有我的名字,又高兴得合不拢嘴,就连四邻见她都夸赞说:你生养了两个争气的儿子,大儿子考上了长安师范,当了教师,碎儿也念得这么好,将来肯定又是个吃轻省饭的,真让人羡慕!母亲高兴地咯咯咯直笑!那种欢快的样貌,我见得不多,但每当听到别人夸赞我们,她往往都会由衷地冁然解颐。由此,我终于明白,能让母亲真正开心的事,不是腰缠万贯,不是耍酷摆阔,而是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可以说,是母亲的微笑一直激励着我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因为我深知,儿时的玩伴娟娟的出身就与我们不同。她的爷爷是大学副教授,她的爸爸妈妈在县城也都有正式工作。她年轻的妈妈之所以看不起我的双亲,不仅仅是因为我家一贫如洗,更因为二老没有文化,是大家眼中的睁眼瞎。为此,她的妈妈才会如此肆无忌胆地在我家路口叫骂撒泼。于是,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为家人争光,让母亲不再忧心,而是微笑度过每一天!
多年后,才听大姐夫说,要不是我当年考上了省级重点周至中学,以当时的家庭窘境,父亲恐怕早都不让我上学了,经过他的劝说,母亲力挺,父亲才勉强同意,由于怕我的情绪受挫进而影响学业,母亲不让告知我,直至她谢世都未曾透露一星半点。
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首次高考,我却因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面对这一结果,母亲和哥哥的意见一致,劝我去补习。由于周至中学不免学费,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我选择了普通高中周至三中进行复读。因为我的高考分数,远远超出了周至三中规定的免学费复读分数线。或许由于我的压力过大所致,勤勉拼搏一年,成绩却提高不大。我将自己关在家里,不愿出门,那种一蹶不振的样子,让母亲心急如焚。她对着屋里供奉的观音菩萨像,天天磕头祈祷,明知无力回天,还是心有不甘,希望奇迹顿生,让我感动之余不知如何是好。
哥哥又劝我再次复读,我说我一坐进教室,头比身子大,实在不堪忍受。母亲见此情形反倒平淡地开导我说:“天下那么多农民,人家没上过学难道就不活了?我看人家活得都好好的。当农民,咱自食其力,也没啥丢人的。”几日后,她还恳求邻居飞社他妈说,让邻居那个初中未念完的儿子飞社带我去外地打工,人家欣然应诺。
正当我准备动身时,在外上班的哥哥却突然托人捎来口信:市教育局下发了补录通知,为了给当地贫困山区培养教师,西安联合大学师资班正在面向省内各大区县补招委培生,名额有限,由于我的高考成绩恰好在补录线之上,问我是否愿意上,若我乐意,哥哥会替我办理一切报名手续。这一天,我盼望已久,岂有不情愿之理?母亲一听,反倒比我还激动,就连连说上上上,这么好的机会咋能不上呢?还虔诚地跪在屋内观音菩萨像面前,连连作揖磕头说:“菩萨终于显灵了!等俺娃顺利上了大学,我还愿时,不但会给菩萨披红绸、点大蜡、放鞭炮,还会叫人为菩萨念经的。”
待我顺利在西安联合大学报了名,学的还是该校最著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时,母亲果真兑现了承诺——喜形于色地邀请了几名念经老大妈,相继给七八组神庙与全村大庙内供奉的观音菩萨塑像都各自披了绸缎红,除了各自敬香一把,燃大蜡一对,焚烧了厚厚一沓黄表、往生或万贯外,还都分别燃放了一长串鞭炮,那声响震耳欲聋,振奋人心。母亲为了我的光明前途,做了她力所能及的一切。尽管她烧香拜神的行为,对我的前途其实并无帮助,甚至于说近乎荒唐,但她只盼儿好的一颗热心,却是世界上最美最纯最真最无私的爱。
母亲的这份爱,我一直珍藏于心,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不敢有丝毫松懈,更不敢谈恋爱,只能一心扑在学业上。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我还主动放弃了陕西师范大学专升本的机会,明智地报考了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专业。我将全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五点起床,坚持勤工俭学——打扫大学划定区域内的卫生,每月可赚取60元零花钱;白天踏踏实实学习本校的专科课程;下午放学还要坚持搞兼职——爬楼梯(最高达八层),骑自行车当送奶工,务必于当晚七八点前按时将袋装牛奶或酸奶送入市内各家各户,风雨无阻,每月可赚取300元生活费;晚上坚持自学自考课程,连续三年每晚12点前从未上床安寝过。每天的伙食费也严格控制在4元以内,经过调查,餐厅的米线最便宜最实惠,每碗仅有1.6元,连吃带喝,一碗管饱。为了省钱,米线竟连吃了三年,都吃腻味了;为了改换口味,还专意买了电炉丝,从家里带箱挂面,背着老师偷偷在教室或宿舍煮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