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三上三水田(散文)

精品 【暗香】三上三水田(散文)


作者:秋静人 秀才,2345.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1发表时间:2021-05-26 16:50:39

三水田村是隶属于英山县金家铺镇的一个行政村,因该村由上水田、中水田和下水田等几个自然村落组成,故名三水田。三水田村有一座水库,清亮、平静的库水象一面镜子嵌在山凹之中,水面可见蓝天白云、村庄和树木的倒影。有一次,我站在水库堤坝上,看到几只野鸭子悠闲地游动在水面,鸭子激起的涟漪将水中的倒影晃动了起来。突然间,水边村妇的捣衣声惊动了林中的翠鸟,只见几只身披绿衣的鸟儿从树上落下,又飞快地掠过水面,随即消失在岸边的林中。这一刹那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境致,让我倍感惊奇。
   三水田村境内有一座名叫擂鼓崖的山峰,山中有座名叫擂鼓寺的庙宇。站在擂鼓崖山顶,东可望羊角尖,西可见罗田进士河,南可看蕲春仙人台,北可眺天堂寨。四周的名山名水,恰好将擂鼓崖围在了中间。曾有文人骚客这样赞道擂鼓崖:奇峰似鼓曰名山,地处英罗两县间。北望天堂三省垴,南看江河五湖帆。生风羊角春来早,报晓鸡鸣日照先。佛有慈航怀普渡,人宜积德种心田。
   挺拔的山崖,宝境样的库水,恬静的山村,三点浑然一体,美景自成,让名不见经传的三水田村显得毓秀钟灵,山水如画。孔子《论语·雍也篇》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既不是智者,也算不上仁者,只是几次不经意间来过此地,所以对三水田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次来到三水田村,应追朔到三十余年前一个盛夏的夜晚。那天深夜,沉醉在睡梦中的我,突然被院领导唤醒,当我睁开迷离的眼睛,方得知让我陪余老医生去三水田村出诊。不多时,我背着诊箱,跟在余医生的后面,随叫诊的村民急匆匆地走出院门,来到西河大堤上。望着眼前河中滚滚而流的洪水,远看河西朦胧的髙山,我问,三水田村在哪儿?一旁的村民回答,有几十里路哩!这时,只见余医生脸带着笑意,幽默地说,不远,出诊的地方在月亮落土的山那边。其实,无论他俩说多么远,对于我这个年龄只有十几岁,且在农村长大的年青人来说是不在话下的。那夜,我们涉过洪水齐腰深的大河,穿过十几里路的山冲,翻越过海拔近千米的山岗。河水幽幽,山路弯弯,我们一行三人,行走在静悄悄的夜色中,一路上,随处可听草丛里的蟋蟀声,又忽而听到山村的犬叫声。
   当月儿坠入远处的山峰,我们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来到患者家中。在灰黄的灯光下,我看到一个中年男性患者正躺在竹床上,只见他嘴唇发乌,眼晴凹陷,面呈灰白,双手紧压着腹部,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声,汗水已浸湿了患者的上衣,床边地面上还有一淌病人呕吐的污秽,此情可见患者病情非常严重。经余医生诊断,疑为阑尾炎,必须送医院手术治疗。随后,当我和余医生护送患者返回医院,患者及时得到手术治疗后,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了。这次来到三水田村切身经历,让我体会到边远山区农民因缺医少药给生活带来的困苦,同时,又让我感受到那时候的医生能吃苦耐劳,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精神可贵。
   第二次到三水田村,大约是八十年代的一个初秋。这次去三水田村的缘由,是随区领导检查金铺河西山头地区的中稻培育。如果说第一次去三水田只看到朦朦的夜色,这第二次去三水田村,才识得它的真实面目,当然,这面目是俊秀的,靓丽的。
   这次检查是由区委书记带队。那天,书记带着我们一行先来到与石镇区接壤的李家山村,第二天下午,当我们来到与李家山村毗邻的三水田村时,一场骤然而至的暴雨,给检查组一行来了个别样的洗礼。当天,我们在村支部书记家里吃的晩饭,晩饭吃的是带着麦香的火烧粑,喝着糯味的白米粥,就着一盘辣椒炒小魚虾,一盘干炒黄豆和几样蔬菜,虽是几样简单的饭菜,却让我吃得津津津有味,舍不得放下筷子。饭毕,当我同其他人一样付了一毛二分钱和半斤粮票时,书记突然一脸严肃地问我,小张,你吃了几个火烧粑?我答道,三个。书记又问,你喝了几碗粥?三碗!我认真地回答说。书记仍严肃地说,你吃了这么多,只值半斤粮票、一毛二分钱吗?书记的话一下子将我问懵了,大家望着我胀红的脸,一幅不好意思的羞涩之态,哄然大笑了起来。是啊,一边是人家的盛情招待,一边是干部应遵守的生活作风,二者之间,谁又说得清楚呢?
   三水田村是个真正的髙山村,所有的农田都是藏在山凹里的垅田。每到一处垅田时,书记总是走在前面,无论垅田有多髙,他都要登到顶髙处的那块田,查看田里灌溉和稻禾长势,并将检查情况记在本子上。检查工作过程中,饿了,就着农村的粗茶淡饭;渴了,喝着农家四耳罐倒出的大碗茶;发现问题了,当即招呼当地干部及时解决。这位戴着草帽,穿着解放鞋,一脸怮黑皮肤的书记,就是这样开展农村工作的。依我看,他的心里只装着农民,肩上只扛着责任,哪有闲情逸致去寄情山水呢。
   在退休后不久的那年,我选了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从县城出发,乘班车行至金家铺,再与事先约定的朋友乘坐租车,一路向三水田村行进。说起来,这是我第三次上三水田。
   时隔三十余年,乡村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金家铺大河边,只见一座大桥横跨于东西大堤间,过了大桥便有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向山里伸去;所以,这次上三水田不用脱鞋涉水过河了,也不用疲惫的双腿去丈量弯曲、陡峭的山路。
   车行至杨树沟后,开始驶入盘山公路,当到达山顶的裴家坳时,往前便进入三水田村境内。站在裴家坳的山顶,只见三水田村森林茂密,昔日的土墙农屋不见了,几处白墙红瓦的小楼掩隐在绿荫中,山村前桃李花开,茶畦浓绿。山村水泥公路象一条白色玉带,时而跨过山涧,时而消失在林中,时而出现在村前。那座水库依然保持着湖光山色的妩媚,山村依然是静悄悄的,可我感觉这儿好象少了些什么,我对旁边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感觉。朋友说,这景致应该是少了昔日春耕时的牛吽声,少了缠绕在村庄上头的炊烟,少了村内的鸡鸣狗吠,少了农民在田野里耕作时的欢笑。朋友的话,真是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醒悟,一下子说出了时下乡村的景象。
   前两次上三水田,一直没去过擂鼓寺,这次一定去游逛下。据朋友说,擂鼓寺原是一座道观,历过历史的尘烟,随着香火的湮灭,道观便成一堆尘埃。后来,经当地乡民修复,塑了几尊菩萨,镀了金身,使道观变成了寺庙。
   踏上简单的石阶,闻听林中的鸟鸣,欣看山崖的杜鹃,没多时便看到用石头垒壁的擂鼓岩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刻,身处的这座山确实不高,眼前的这座庙是否灵验,未置可否,我想关键是缘,若自有佛缘,诚心向佛,何处遇佛,都有保佑。如此一念,便向笑咪咪的菩萨前功德箱中捐了一张票子,捻了一柱香火,弓身跪在殿堂,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拜了一芳菩萨。

共 26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叙述自己三次去三水田村的文章。这是一个美丽的行政村,有山,有水,有胜景。那清亮、平静的水库里,可见蓝天白云、村庄和树木的倒影。那著名的擂鼓崖山,东望羊角尖,西见罗田进士河,南看蕲春仙人台,北眺天堂寨。第一次来三水田村,是三十年前的事,那是陪医院的医生来这里急诊。那时的条件极为艰苦,涉过齐腰的洪水,穿过弯弯的山路,翻越海拔近千米的山岗,非常辛苦,可医生治病救人的精神可贵。第二次是随领导来检查山区中稻培育情况,也是翻山越岭,饿了,就着农村的粗茶淡饭;渴了,喝着农家四耳罐倒出的大碗茶。老书记执着认真,一心为民的思想和作风,同样十分感人。第三次是退休后的春天,重游故地。新时代的山村,面貌大变样,尤其是公路修到了每个村。可是,也感觉有点失落,农村的人气少了,炊烟淡了。文章通过叙述自己三次到三水田村这个山村的经历,不仅描写了这里风光旖旎的景致,而且每次都有故事,尤其是故事都很感人,时间跨度三十年,山村的变化,就是祖国的变化。文章娓娓道来,行文流畅、自然,文字质朴但充满感情。感谢投稿暗香,祝创作愉快,佳作连连!好文推荐欣赏!【编辑:风中求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53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1-05-26 16:54:25
  拜读老师佳作,随着老师的文笔,感受三水田村的美丽景致,也跟着老师三次来到三水田村。无论是随医出急诊,还是随领导检查工作,故事都正能量,很感人。暗香来稿暗香社团,祝老师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樱水寒        2021-05-26 22:03:54
  欢迎大哥回归暗香,文字一如既往的好!山.水情景交融传播正能量
樱水寒
3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1-05-31 21:39:49
  恭喜秋静人老师佳作获得精品!祝老师创作更多精品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秋静人        2021-06-01 09:22:28
  谢谢风中求静文友的辛苦编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