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看历史,读历史,悟历史(随笔) ——读《正说大明十六帝》的感悟
读书的方式因人而异,我选择了倒读这本书,这样逼着我去了解君臣关系,梳理清楚人物关系。读完每位皇帝,首先会想,他是位好皇帝吗?皇帝的好坏以人品还是以政绩来评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意思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心中先有人民大众就是人民心中的好皇帝。皇帝的样子是怎样的?九五之尊,不能“不办事”,要治理国政,他们是为国立威,为民谋福。我不懂历史,不去评价,只能以史为鉴,做好自己。
一根绳子,一棵歪脖子树,崇祯皇帝结束了自己,面对凭着一个碗打下江山的明太祖,皇帝们最终都回归泥土,大地宽容地接纳了他们。每一段历史有建立,就有覆灭,这是万物的自然规律,漫长的276年依靠什么支撑着?他们的丰功伟绩是怎样的?大明朝第一次权力的交接是隔代完成,这就是一次创新。
我不懂历史,把它读成了故事,或许就是这些故事吸引着我读完这本书。这段历史时期涌现出了文化巨匠,科学技术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有王守仁的心学;有了一定的航海技术,郑和七下西洋;出现了《牡丹亭》《金瓶梅》《徐霞客游记》《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冯梦龙的“三言”等等。
读历史也是一种感悟,用心感悟品读存在过的事物,是会发现另一种不一样的美。些许感悟分享如下:
感悟生活:读历史,我们可以学习古代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他们在官场、在生活上的智慧。
感悟生命:要相信命运,相信变数,朱棣和朱祈钰把皇权夺到自己手中,看起来不该,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变来变去,燕王变皇帝,俘虏变皇帝,这就是命。
感悟人生:职业是皇帝,专业是斗蟋蟀,这位天子是朱瞻基,他创造出了仁宣之治;还有一位木匠皇帝朱由校。看来忙,并不是意味着没有时间处理艺术。
感悟文化:每个皇帝他们的“庙号”中的那一个字,真的很微妙。例如,朱祁钰,庙号明代宗,他真的是代理朱祁镇做了7年的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庙号明神宗,真的好“神”,能够28年不上朝,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8年;朱高炽庙号明仁宗,真的是很仁义,考虑的是王朝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
感悟江山:创业难,守业更难。崇祯皇帝君主死社稷,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明朝亡其中最致命的是东林党最后当政,崇祯时期利用这样的一群大臣治国,大明的灭亡也是意料中事。正所谓:阉党害一时,东林祸三代。崇祯皇帝的遗言是:“无伤百姓一人。”真是有德无命!
以史为鉴,读历史读的并不只是故事,而是学习古人的智慧,增强和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期待佳作不断,尽情绽放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