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悠悠哀思祭“稻父”(散文)
最近,只要端起一碗白花花的清香米饭,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有着土地一样线条的名字——袁隆平!一生与土地相守,痴心稻田,在稻香蛙鸣中走世界,成为真正的“杂交水稻之父”。用一颗智慧和赤子之心,把金灿灿的希望,播种在平凡的土地中。
可世人的胃饱了,饥饿没了,您却化作一缕稻花香魂走了。5.22的那天,风潇雨浓,山河黯然,十里祭奠,绵延悠长。惊闻噩耗,我于泪眼婆娑中,写下只言片字,聊以远祭。
◎与土地相守
您朴素低调。“粗缯大布裹生涯”,袭一身粗布外衣,顶一个泛旧草帽。一个瘦削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穿梭在霜风与烈日里。草帽下,是您坚韧不拔的眼神,微弯的背,是为了与泥土更加零距离的贴近。
您平和淡泊。本可“事了拂衣去”,您却藏一身荣誉,以一介农夫姿态出现。一生与土地相守,将时光根植于田地。用双手把泥土温热,几许波折,几度婆娑,将荒芜变葱茏。
您是一位稻田的守望者。把“禾下乘凉”的梦想变成希望的种子,播撒在田野里;把煌煌论文变成笃定的脚印,镌刻在祖国深深浅浅的大地上。这不是浅显的浪漫,而是终生铿锵的誓言。您用最古老的密码,将荒芜覆盖,把人性的光辉发挥到极致。
您是一位黄土地上的诗人。“民以食为天,禾下乘凉梦”,这话可是您说的么?分明是诗啊,是安天下的史诗!您以汗水为墨,写下一行行碧绿;您用双脚为经纬,编织一个个稻粱谋。华夏大地到处都在吟诵着您书写的诗行,从南到北,从长江到黄河,甚至从北半球到南半球。您在稻香蛙鸣里走遍世界,深深浅浅,一步一脚印。每株水稻都写下您的基因密码,稻香四溢,绘制了幸福与温暖的画卷。
您是炎黄热土的儿子,将几十年的时光根植于大地。顶烈日、蹲地头、趟风霜,将种子杂交、发芽、分蘖、拔节、抽穗。您的时间表上,挤满了农时和节令,挤满了汗水和气喘吁吁。让一粒粒种子,开花结果,一滴滴汗水凝成了一粥一饭。圆如大地的印章,早已盖进您奔腾的血液和铁一样的骨头里!
民以食为天,您以民为天。从贫瘠泥土中萌发出来的一腔热血,把一粒粒稻子放大,十倍,百倍,甚至千倍。我知道的,今天我们含下的每一口米饭,都渗透着您鞠躬尽瘁的赤胆。稻粒的高产,幸福的绵长,始终挂您心头,是您拯救了水稻一生的颠沛流离。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稻穗的神父啊,让十四亿稻谷丰盈饱满,“南优2号”和“叁优一号”还在呼唤您!是您让中国的杂交水稻走南趟北,从东越西,飘洋过海,沿着华夏大地的筋脉,将丰碑树起,将朴实无华镌刻。
袁老,您将土地视为战场,不是征战沙场,却胜似金戈铁马。您为世界驱走了饥饿与困乏,赶走了盐地的沙尘与黄风,换来一个湿漉漉的希望绿洲。就连柴达木盆地,迪拜的沙漠,青岛的海滩盐碱地,都丰收着袁氏水稻。无愧为当世的神农氏啊,稻香遍地,功德千秋。大爱无疆,山高稻长!
◎暗了,5.22
五月的稻花,开了,也香了,如水波阵阵,从东氤氲到西,从南飘香到北。可您却走了,大地瞬间失色。
5月22日13时7分。此时,南方的稻已结穗了么?大片的谷穗在低下攀节的头颅,田野瞬间矮下了一大截。中原的稻才刚始于苗,每一片叶尖早已准备好,以托住的露珠为泪。从饥饿中走出囧途的五脏六腑,也正在揪痛着。人们松散的腰带,正在勒一勒,再紧一紧吧,只为收腹揖礼。
暗了,5.22!几朵愁云,硬是将雨幕撕碎,无声的雨,正在齐刷刷而下。长沙的每一粒沙粒都会拧出水来么?小溪奔流不息,呜咽从水的体内漫来。
暗了,5.22!明阳山的山岗,白色哀思一片。白菊和黄菊在相拥中哭泣;白百合肃立着,仿佛走失的皇族,沉陷缅怀中;黄白相间的康乃馨最渴望拉住逝者的手,却未能如愿,最终倒在悲痛中;黑色郁金香也不说话,只在沉默中目睹着。
暗了,522!淅沥的泪雨,汇聚成景仰。十里祭奠,绵延悠长,风雨潇潇,诉说着湖湘人民的满腹衷肠。在大街小巷,人们用敬仰书写着长长的诗行,逶迤千里,在一片风雨声中,只为把您悼念。
国人的胃饱了,腰直了,你却乘一片彩霞走了。十四亿国人和稻穗将一齐为您低下沉重的头颅,为您默哀。广袤的土地上,绵延着无数个声音:袁老,您走好!
您是真的走了,化作一缕稻花香,带着泥土的芬芳,告别了您钟爱一生的土地。但愿远方不远,您会化身缱绻大地的五谷神,带着希望的种子去。深入泥土,魂归土壤,将散发着永恒的光与热,将继续滋养十四亿国人。
其实您就是一枚种子,早已种进了亿万人的心田,在五月的光合作用下,潜伏,深埋,期待下一个破土之日。而我们却需要,用时间、雨水、泪水去灌溉。
袁老,请您原谅我吧,我到今天才读懂您的《妈妈,稻子熟了》,才明白您的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有多炽热。我想和每一棵末抽穗的绿株,还您千万次的躹躬。
我早把祈福的经幡挂上,愿您在天国,能酣畅淋漓地痛饮一壶纯粮酒,香溢稻村。祈愿天堂无病痛,天堂有温饱,天堂也是稻香四溢!我双手合一着,一遍遍默默祈祷:袁老,请您一路走好!
多希望明天会是一个晴天,大片稻穗都在绽开金黄,颗颗闪耀着丰盈饱满,颗颗都在轻呼您一声“父亲,想您啦!”。您实在太累了,终于从泥土里来,携缕缕稻香,到白云中去了。安息吧,袁老,若有来世,请再生中国!
(草于2021.5.23,整理于2021.6.6首发江山)

谢谢榆椿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与激励。细腻的解读,溢美的赞赏,给太阳满满的信心与温暖,愿老师一生吉祥安康!